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化学   54篇
力学   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2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合成了共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三价镧系离子与手性氮杂冠醚(+)-12-乙基-1,4,7,10-四氧杂-13-氮杂环十五烷(以下以L(+)表示)的配合物Ln(NO3)3·L(+)·H2O(Ln=La、Ce、Pr、Nd);Ln(SCN)3·L(+)·H2O(Ln=La、Pr、Nd、Sm、Eu、Gd-Er、Yb)。对所合成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电导、红外、可见吸收光谱、比旋光度和圆二色谱(CD谱)的测试,并对配合物的有关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2.
合成了共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三价镧系离子与手性氮杂冠醚(+)-12-乙基-1,4,7,10-四氧杂-13-氮杂环十五烷(以下以L(+)表示)的配合物Ln(NO3)3·L(+)·H2O(Ln=La、Ce、Pr、Nd); Ln(SCN)3·L(+)·H2O(Ln=La、Pr、Nd、Sm、Eu、Gd-Er、Yb)。对所合成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电导、红外、可见吸收光谱、比旋光度和圆二色谱(CD谱)的测试,并对配合物的有关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3.
由于具有开放骨架的金属磷酸盐在催化、吸附、主客体组装以及光学、磁学等方面的应用[1~3],因此合成具有开放骨架的金属磷酸盐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广泛关注。自从1982年美国联合碳化公司(U.C.C.)开发出系列磷酸铝分子筛AlPO4鄄n[4]以来,大量具有开放骨架的金属磷酸盐(金属=Ga,In,F  相似文献   
24.
高松  李文辉 《合成化学》2004,12(6):577-579
3β-取代-5-甾烯-17-酮与碳酸二甲酯经克莱森缩合所得产物再分别与肼或羟胺反应,合成了几种新的△5-3β-取代-5-甾烯并-1'-取代[17,16-c]吡唑啉-5'-酮和△5-3β-取代-5-甾烯并[17,16-c]异噁唑啉-5'-酮化合物,其结构均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确证.  相似文献   
25.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纳米尺寸Y2O3掺杂的TiO3粒子材料,将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灼烧得到5种电流变(ER)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确定了材料的晶体结构,用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XRD分析确定了材料的组成,分别研究了各粒子材料与甲基硅油混合(25%,质量分数)组成电流变液(ERF),5种ERF的ER性能以及介电常数(ε)、介电损失(tanδ)。  相似文献   
26.
外腔锁相二极管激光列阵的超模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耦合理论推导了通过外腔反馈实现锁相运行的激光二极管列阵所满足的本征值方程。在忽略非相邻单元间耦合的串联运行方式下,解析求解了包括端面反射的列阵方程的本征值。求出了各阶超模的近场分布,并得到了考虑单个发光单元影响时的远场分布,具体为:当列阵运行于基超模时,近场各个单元间的光场同相,在远场中心位置出现光强主极大;而在其它高阶模式,近场各个单元间光场不同相,远场光强主极大出现在中心位置两侧;远场总体受到单个发光单元近场分布函数的调制。  相似文献   
27.
颈动脉分支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有限元法数值模拟颈动脉分支的血流动力学。根据在体测量的实际尺寸来构造颈动脉分支的几何模型,以保持模型的解剖精确度;利用在体测量的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流量波形以及主颈动脉的压力波形来确定数值计算的边界条件,以保持数值计算的生理真实性。关注的重点是颈动脉窦内的局部血流形态、二次流和壁面剪应力。在心脏收缩的减速期和舒张期的某些时刻,颈动脉窦中部外侧壁面附近产生了流动分离,形成了一个低速回流区。该流动分离是瞬态的,导致了壁面剪应力的振荡,其振荡范围在-2~6dyn/cm^2之间。同时,颈动脉窦中部横截面内的二次流存在于整个心动周期,最大的二次流速度为同时刻轴向速度平均值的1/3左右。  相似文献   
28.
使用PCDTBT作为发光层材料,制备了发光波长为705 nm的红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结构为ITO/PEDOT:PSS/PCDTBT/BCP/LiF/Al.器件启亮电压为2 V,在9 V时器件达到最高亮度,为29000 cd/m2,最大电流效率为3.5 cd/A.还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为50?C时器件的性能最佳,其原因是此时既有利于溶剂挥发,又保持了分子结构的稳定性,而高温退火降低了PCDTBT的π-π堆积的有序性,从而使得器件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29.
混合量子点器件电致发光的能量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月娣  徐征  赵谡玲  刘志民  高松  徐叙瑢 《物理学报》2014,63(17):177301-177301
在量子点的研究中,对于量子点光致发光研究报道较多,而量子点电致发光研究报道较少,特别是对于混合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中能量转移机理的研究未见报道,由于不同量子点之间的能量转移机理决定着器件的性能,为此本论文对该方面进行了研究.分别制备了单种量子点器件和混合器件,混合器件是利用红、绿、蓝三种量子点按照1:1的比例两两混合,做成结构为ITO/PEDOT:PSS/QDs/Al的器件.研究发现在一定电压范围内,单种量子点器件的发光强度随着电压增加持续上升,而混合量子点器件的发光出现了短波长下降,长波长上升的现象,表明当有外加电场时不同尺寸的量子点间产生了较高效率的能量转移.同时首次对混合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能量转移的各项参数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能量转移效率E、临界能量转移距离R0与外加电场的关系,对制备混合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在对再生放大系统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提出类再生放大技术,应用大口径放大器,在腔内增加完全成像系统,对注入整形光束进行任意多次的保形放大。可行性验证实验基于两个低增益、大口径放大器,已达到大于10~4的系统增益;在注入能量仅为43μJ能量条件下,实现了大于600 mJ的系统输出能量。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较低增益放大器单元的类再生放大系统,既能实现高增益又能实现大能量输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