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7篇
化学   66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27篇
物理学   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51.
选用CVD制备的石墨烯作为拉曼增强的基底,以激光器波长λ=532 nm的显微拉曼光谱仪对偶极分子DREP分子的石墨烯拉曼增强效应进行了探究。通过对石墨烯上与SiO2片上DREP分子的拉曼强度的对照,发现单纯DREP/SiO2分子浓度很低时,拉曼峰基本不存在,直到达到一定浓度1×10-5mol·L-1时,其拉曼峰才出现;随着浓度的增加,DREP分子的拉曼信号和荧光信号都增加;而DREP/Graphene/SiO2在1×10-7mol·L-1时即出现了拉曼信号,随着浓度的增加,拉曼信号增加很快而荧光信号增加并不明显。结果表明石墨烯可实现DREP分子的拉曼增强,并能猝灭荧光背底,提高拉曼信号与荧光信号之比。对比了不同偶极矩的DREP和DR1P分子,表明偶极矩越大,其增强因子越大,增强程度越强。分析了DREP分子在石墨烯上的拉曼增强的机制。DREP分子是尾端接芘的经过改性的偶氮苯分子,其尾端的芘与石墨烯于界面处通过π—π相互作用进行电子转移,改变石墨烯的能级结构使得其发生P型掺杂,发生拉曼增强的机制是化学机制。DREP分子的石墨烯拉曼增强效应有助于我们研究石墨烯以及石墨烯表面拉曼增强机制,比如石墨烯的载流子转移,化学增强机制的原理,以及如何从电磁机制效应分离出化学机制。  相似文献   
152.
叶红霞  金亚秋 《物理学报》2008,57(2):839-846
提出三维导体目标与导体粗糙面复合散射的解析-数值混合迭代算法,推导出三维目标与粗糙面的耦合积分方程,以及粗糙面散射的Kirchhoff近似(KA)计算式.粗糙面的KA解析计算大大降低了粗糙面求解的复杂度,与目标矩量法的混合迭代保证了计算结果的精度,使得三维体-面目标复合散射计算变得可行.由于体-面两者的高阶耦合作用明显减小,保证了该混合迭代算法的收敛性.与镜像Green函数方法的比较表明该混合算法的有效性,并讨论了粗糙面长度选择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合Monte-Carlo方法,数值分析了理想导体Gauss 关键词: 复合散射 Kirchhoff近似 共轭梯度法 互耦迭代  相似文献   
153.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是一类新型的无机功能材料,具有特殊的层状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介绍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结构与性质,特别分析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材料、吸附材料、生物医药材料、光电功能材料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4.
王世庆  金亚秋 《物理学报》2001,50(9):1737-1741
采用磁重联模型与湍流模型,通过求解耦合了锯齿触发条件的一维输运方程,模拟了电子回旋共振加热(ECRH)情形下T-10托卡马克中锯齿振荡.其中之一是近轴的ECRH,另一个是远轴的ECRH,数值结果与实验的比较表明用湍流模型得到了较好的预测结果,相反,由于重联模型的一些基本缺陷,不可能由重联模型得到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锯齿振荡 磁重联模型 湍流模型 电子回旋共振加热  相似文献   
155.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脲醛树脂为壁材、过氧化苯甲酰为芯材的厌氧胶固化引发剂微胶囊。研究了乳化剂聚丙烯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阿拉伯树胶、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单独使用及阿拉伯树胶与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复配组合和其它工艺条件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运用FT-IR、TG和SEM等测试技术对微胶囊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和阿拉伯树胶作为复合乳化剂,反应终点pH值为1.5左右,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 h,搅拌速率1 000 r/m in,可制得分散适中、形貌较好、粒径约为100μm的微胶囊。以实验制备的微胶囊配制成可预涂厌氧胶胶液,性能可以达到国外公司同类产品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56.
三维随机粗糙面与目标复合电磁散射的FDTD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磊  金亚秋 《计算物理》2007,24(5):550-560
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研究三维周期性延拓的随机粗糙面与上方目标复合电磁散射.用周期性延拓消除数值计算中截取有限大小粗糙面产生的边缘效应,讨论一个周期单元粗糙面的边长与其相关长度之间的关系.给出在FDTD方法中向粗糙面加载入射波的方法,建立了粗糙面上单个三维目标的复合散射FDTD计算模型.数值结果给出粗糙面与目标散射的近场分布,应用近远场变换得到全方位散射角的双站散射系数.比较了三维与二维散射模型的区别.结果显示当粗糙面上放置目标时,其后向散射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57.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B3LYP method with 6-31++G** basis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geometries of the ground states for 1,2,3-triazine-(H2O)n (n=1,2,3) complexes. All calc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1,2,3-triazine-water complexes in the ground states have strong hydrogen-bonding interaction, and the complex having a N…H-O hydrogen bond and a chain of water molecules which is terminated by a O…H-C hydrogen bond is the most stable. The H-O stretching modes of complexes are red-shifted relative to that of the monomer. In addition, the Natural bond orbit (NBO)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inter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between 1,2,3-triazine and water is 0.0222e, 0.0261e and 0.0273e for the most stable 1:1, 1:2 and 1:3 complexes, respectively. The first singlet (n, π*) vertical excitation energy of the monomer 1,2,3-triazine and the hydrogen-bonding complexes of 1,2,3-triazine-(H2O)n were investigated by time-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相似文献   
158.
用熔融法制备了ZnS∶Mn2+不同含量的钠硼硅玻璃 .发光和激发光谱测量发现Mn离子可能占据替位 (Mn2+) sub和间隙 (Mn2+) int两种格位 .进一步的电子顺磁共振(EPR)实验证实了这一判断 ,并从EPR谱确认了(Mn2+) sub,(Mn2+) int和Mn团 3种格位态的存在 .观测到g因子和超精细结构(HFS)常数随纳米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 .这可能是由于量子限域效应下ZnS的sp3 和Mn的3d5电子态杂化和表面态所引起的 .  相似文献   
159.
160.
利用复合共沉积法,在涂有中间层SnO2-Sb2O5的Ti基体上制备了PbO2+nano-WO3复合电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双电层电容法等对复合电极表面的组成、结构、形貌及有效电化学面积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纳米WO3掺杂量逐渐增大,复合电极的表面粗糙度和孔隙率逐渐变大,电化学有效面积也随之增大;利用线性扫描及Tafel曲线等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nano-WO3的掺杂对复合电极析氧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nano-WO3的复合电极较纯PbO2电极的析氧活性大幅提高,其起始析氧电位发生负移,析氧过电位下降,最大可降低近300 m 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