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   28篇
物理学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0 毫秒
11.
本文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ICP-AES)中电荷注入检测器(CID)得到的二维光谱的频率特性作了研究。测量光谱经过傅里叶变换得到其光谱的频率分布。结果表明,测量光谱在频域中的信号可被分为两部分:即低频信号和高频信号。前者代表有用的分析信号而后者代表背景和噪声。然而,不能采用简单滤除高频信号的方法来去除噪声,因为这样虽然高频信号没有明显改变但会使背景变形。  相似文献   
12.
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脂质体结构形态与染料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脂质体的三种特定结构:胶束,层状相,反六方相与染料的相互作用。通过光谱的变化可检验脂质体的形态结构,筛选出4种可用于检测不同脂质体结构的染料。初步探索出一种利用染料检测脂质体结构相态的方法并探讨了染料与脂质体不同相态的作用机理。该方法有望作为一种简便快捷的检测手段,在分离天然磷脂及生产过程中控制脂质体形状结构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3.
乙醇对双核酞菁钴掺杂聚苯胺膜修饰电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乙醇对双核酞菁钴(b i-CoPc)掺杂聚苯胺(PAn)膜修饰电极特性的影响。用循环伏安法(CV)考察了乙醇浓度不同时,玻碳电极(GC)上双核酞菁钴掺杂聚苯胺的电聚合过程,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 is)、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在氧化铟锡玻璃(ITO)电极上b i-CoPc掺杂的PAn膜,研究了乙醇对膜以及该膜修饰电极对溶液中分子氧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对苯胺的电聚合有促进作用,有助于增加b i-CoPc掺杂量,膜的光谱特性发生变化,表面形貌更加均匀。乙醇存在下制备的修饰电极对溶液中分子氧的电催化活性明显提高。当乙醇含量为10%时,制备的电极催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4.
以Amberlite XAD-2树脂与双硫腙通过N N基键合的形式合成了一种新型螯合树脂(XAD-H2DZ),采用IR和TGA技术对其特性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微柱现场在线采样(MFS)新技术中,实现了环境水样中痕量铅的在线原位预富集和实验室中流动注射-火焰原子吸收(FI-FAAS)系统的联机测定。当采样体积为10和50 mL时,其富集因子分别为78和384倍;检出限(3σ)分别为0.32和0.079μg/L;相对标准偏差(n=7)分别为2.0%和1.9%。对环境水样标准物质(GBW 08608)、海水中微量元素标准物质(GBW(E)080040)和实际样品(大连老虎滩区域海水以及南湖水)中铅进行分析,均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原位显微红外光谱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聚电解质中不同阳离子(Li+,Na+,K+和TBA+)存在下铁氰化钾的电化学还原过程.观察到支持电解质阳离子对Fe(CN)3-/4-6振动频率的影响,探讨了还原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6.
用现代谱估计方法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及其信号特性作了讨论。本工作用现代谱估计技术中的自回归模型(AR)方法计算功率谱。采用Levinson-Durbin递归算法计算AR模型的参数,然后用这些参数计算功率谱。用实际的ICP-AES光谱和测量信号所得的结果表明,采用谱估计方法可以对ICP-AES光谱的频率构成和特性作进一步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郭黎平  林祥钦 《分析化学》1999,27(2):135-139
用现场显微红外光谱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几种电活性物质,包括无机盐、有机物、无机聚合物微粒在聚电解质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东北大豆中微量元素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11种东北大豆中大量、小量和微量元素。比较了两种湿法消解方法,HNO3-HclO4,HNO3-H2SO4和干类化法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由于大豆含有较多的油脂,用混合酸消解时费时较长且需加入较多的酸,从而可能产生较高的背景空白,因此对大豆样品的前处理采用干灰法较为合适。大豆中钾和磷是大量元素,本工作还研究了钾和磷对其他元素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中钾和磷对其他微量元素的测定没有影响。结果还表明,这11种大豆中的各微量元素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
鞠剑  郭黎平 《分析化学》2013,(5):681-686
以P123(EO20-PO70EO20)为表面活性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制备了介孔硅模板SBA-15,以蔗糖为碳源,制备了有序介孔碳(OMC)并将其修饰到玻碳电极(GCE)表面,构建了苋菜红伏安传感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小角X-射线衍射仪和氮气吸附等表征方法表明,OMC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高度有序的六方结构和较狭窄的规则孔道分布。相比于GCE和碳纳米管修饰GCE(CNT/GCE),OMC/GCE表现出较高的电化学活性。中性介质中OMC/GCE对苋菜红的氧化显示较高的电催化活性。经过一系列的优化条件实验,如富集电位,pH值和富集时间。在电位为0.72 V条件下,传感器峰电流与苋菜红的浓度在1.0×10"7~3.0×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2×10"8mol/L(S/N=3)。OMC/GCE用于检测红酒样品中的苋菜红,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