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84篇
化学   154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32篇
物理学   1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童超英  彭密军  施树云 《色谱》2018,36(3):278-284
建立了简便、高效的在线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OLE-HPLC-DAD-QTOF-MS)快速提取和分离鉴定陈皮中黄酮类化合物。在线提取体系中,将填有陈皮粉末样品(2.0 mg)的固相萃取小柱取代样品环连接在手动进样阀上,样品直接被流动相提取并进入HPLC-DAD-QTOF-MS系统分析,无需额外的样品前处理步骤。与传统的溶剂回流提取法相比,在线提取法具有较高的提取率。通过分析化合物的紫外谱图、色谱保留时间和质谱信息,共鉴定出24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新圣草次苷、柠檬黄素-3-O-(3-羟基-3-甲基戊二酸)-葡萄糖苷及其异构体首次在陈皮中报道。建立的方法为中药复杂体系中活性成分的快速分离鉴定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2.
利用烯-巯加成的方法,合成了一种带有三联吡啶基团的有机硅氧烷,该中间体用核磁共振、红外、质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确认.以该中间体作为第二配体,加入稀土(Eu3+、Tb3+)烟酸配合物,在正硅酸乙酯的存在下用溶胶-凝胶法原位制备了稀土(Eu3+、Tb3+)烟酸配合物与二氧化硅基质以共价键相连的烟酸稀土分子杂化发光材料.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荧光光谱和寿命测试表征了制备的杂化发光材料.荧光光谱数据表明在杂化材料中,由于三联吡啶配体通过有效的分子内传能过程将其激发态的能量传递给稀土离子的发射能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稀土离子的特征发射.掺铕离子的最强发射为617nm,是纯红光发射;而掺铽离子的最强发射为543nm,是典型的绿光发射.掺铕和铽的分子杂化材的荧光寿命分别为0.66ms,0.68ms,同时荧光衰减均为一级指数衰减,说明稀土离子在杂化材料中分散得很均匀.  相似文献   
53.
电致磷光材料因其优异的电致发光性能,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研究兴趣。本论文以含增加溶解性的位阻苯氧基团的二氮杂萘联苯衍生物为配体,通过与三氯化铱在温和及无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一步反应以较高产率直接生成铱的三环配合物磷光体Ir(MPCPPZ)3,并对其结构、光物理性能、电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该磷光体易溶于二氯甲烷、氯苯等多种溶剂,适合旋涂法的电致发光器件制作。该磷光体的构型为热力学上稳定的面式构型,荧光量子产率在95%以上。光致发光的发射峰在590 nm左右。磷光体的HOMO能级为-5.15 eV,LUMO能级为-2.9 eV。磷光体表现了较高的热稳定性,起始分解温度为388 ℃。以配合物掺杂于PVK-CBP中做成电致发光器件后,电致发光光谱与光致发光光谱相比出现了红移,能完全表现为配合物的发光。在12%掺杂浓度时器件的效率最大,当亮度91 cd·m-2时,外量子效率为20.2%,这是目前旋涂器件的最好结果。该器件的最大亮度5870 cd·m-2,功率效率5.7 lm·W-1。当电流密度达到100 mA·cm-2时,外量子效率为6.6%。  相似文献   
54.
传统超级电容器受低能量密度的限制,在当今器件研发中需更加关注电极材料结构-组成-性能研究。 本文总结了新型赝电容器的发展历程及其研发过程中存在的挑战与解决措施,着重从胶体离子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等新型的电极材料和氧化还原电解质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原位合成的胶体离子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比非原位合成的电极材料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并且以近似离子的状态存在,有效增加了电极材料的比容量。 氧化还原电解质的使用在不改变电极材料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 初步介绍了新型锂离子电容器。 锂离子电容器同时使用电池型材料和电容型材料,可提高其能量密度。 依据当前超级电容器的研发现状,未来有望将电池材料和电容器材料结合使用,进而形成电池电容器或电容电池,使其同时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相似文献   
55.
以4-甲氧羰基-2-苯基喹啉为环金属配体,N^N辅助配体为解离配体合成了一系列离子型环金属铱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通过质谱、核磁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还测试了其单晶结构.对配合物的紫外、磷光性质进行了表征,溶液状态下为红光发射,波长在610~620 nm之间,磷光寿命在133~496 ns之间,量子效率在0.7%~16.6%之间.铱配合物的电化学发光与23Ru(bpy)+有所不同,发光电位比23Ru(bpy)+要高,且大部分铱配合物在正负电位都能发光,最大发光强度是23Ru(bpy)+的三倍.  相似文献   
56.
蝙蝠听觉神经系统如何在复杂环境中识别昆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炯  张宏  童勤业 《物理学报》2012,61(15):150505-150505
生物声纳的高灵敏度和高可靠性一直是仿生设计所追求的目标, 然而至今仍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物理模型能很好得解释生物声纳优越性能的原因, 其主要是缺乏对动物听觉系统神经信息编码的认识. 本文从蝙蝠听觉神经系统的生理结构出发, 用圆映射和符号动力学方法讨论了蝙蝠听觉神经系统在复杂环境中处理多普勒信号的一种可能性方案, 并通过计算机仿真证明了其合理性. 针对蝙蝠神经系统的不稳定性, 用符号动力学的方法分析神经系统信息处理的机理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高灵敏度. 这种新的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 为生物声纳信号的处理过程的进一步认识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57.
运用正交各向异性大挠度板的非线性理论,讨论了高层建筑中空幕墙玻璃结构的力学计算问题,根据实际的变形状态导出了相应的控制方程;探讨了中空玻璃幕墙的主刚度和折算刚度的计算,研究了中空玻璃在自重,风荷载,地震作用力及温度变化情况下的内力和变形的计算方法,所给出了算例与文献[3]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8.
二氧化铅;SnO2+Sb2O3中间层的制备条件对Ti/SnO2+Sb2O3/PbO2阳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环与环上矩阵的正则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研究环及其上矩阵的正则性 .当 R是一个有单位元的环时 ,本文引进并刻划了Mm× n( R)的正则性并由此重新证明了环 R与全矩阵环 Mn( R)正则的等价性 ,这种方法比原有的证明方法简捷  相似文献   
60.
InN分凝的InGaN薄膜的光致发光与吸收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用低压MOCVD在蓝宝石衬底生长了InGaN/GaN外延层.用X射线衍射(XRD),光致发光谱(PL),光吸收谱等测量手段,研究了InGaN的辐射发光机制.In组分利用Vegard定理和XRD测量得到.我们发现随着In组分的增加,在光吸收谱上发现吸收边的红移和较宽的Urbach带尾;PL谱中低能端的发射渐渐成为主导,并且在PL激发谱中InGaN峰也变宽.我们认为压电效应改变了InGaN的能带结构,从而影响了光学吸收特性.而在InN量子点中的辐射复合则是InGaN层发光的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