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0篇
化学   56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获得具有高活性的神经元保护药物,以1,3-丙二胺、1,4-丁二胺、1,6-己二胺等为原料,合成了4个新的双喹啉-多胺缀合物;利用核磁共振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认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同时评价了它们对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4个目标化合物对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均较差,说明多胺链并不能增强喹啉对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2.
数字X射线图象的面不同一性校正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赵瑾  朱煜  梁诚  高敦岳 《光子学报》2002,31(10):1244-1247
分析了数字X射线图象中面不同一性产生的原因,并从原理发出,采用曲面拟合的背景校正方法进行校正.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消除随机噪音对背景校正的影响,更好地提取出背景的不同一性特征信息,具有良好的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33.
设计合成了8-黄酮甲基氮芥和6种8-黄酮甲基多聚异戊二烯胺类化合物, 产物结构经1H NMR, MS及元素分析确证. 合成的7个化合物与氮芥类抗肿瘤药物美法仑一起对白血病细胞(K562)、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黑色素瘤细胞(B16)等3种肿瘤细胞进行了初步的体外生理活性测试. 结果表明, 对3种受测细胞, 8-黄酮甲基氮芥的体外活性均与美法仑接近; N,N-二(8-黄酮甲基)香叶基胺则表现出比美法仑更高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4.
兴凯湖沉积物富里酸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黑龙江省兴凯湖4个点位沉积物样品(样品号HXXD,HXXX,HXDX,HXDB),开展了沉积物富里酸(fulvic acid, FA)荧光特性研究。二维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均显示HXXD点位FA的主要荧光峰均出现在较长波长处。FA荧光光谱特征参数分析表明,各点位富里酸腐殖化程度为:HXXD>HXDX>HXDB>HXXX。其中HXXD点位FA以陆源输入为主,而其他点位FA则陆源与水生生物源并存。利用荧光区域积分(FRI)技术,对FA的三维荧光光谱5个区域(Ⅰ-Ⅴ)的荧光响应值比例(percent fluorescence response, Pi, n)比较证实,所有点位类胡敏酸区域(Ⅴ区)的PⅤ, n、类富里酸(Ⅲ区)的PⅢ, n均占有较大的比例,同时采用三维荧光区域积分法判断各点位FA腐殖化程度与二维荧光特性结论一致。三维荧光光谱中r(A, C)值与区域积分(FRI)中PⅤ, n/PⅢ, n及(PⅤ, n+PⅢ, n)/(PⅠ, n+PⅡ, n+PⅢ, n)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r(A, C)值是兴凯湖沉积物FA腐殖程度表征的一个方便、快捷的参数。  相似文献   
35.
为了研究不同取代基对苯甲酸氮芥抗肿瘤活性的影响,以对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6个新化合物,目标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1H NMR和MS等确证.采用MTT法对白血病细胞HL-60、白血病细胞K562和肝癌细胞SMMC-7721进行了体外的抗肿瘤活性筛选.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这些长链醇和胺修饰苯甲酸氮芥后,目标产物的抗肿瘤活性未得到提高,均弱于参照药物美法伦.  相似文献   
36.
多肽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生物活性以及自组装特性, 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将多肽自组装特性引入到聚合物中,可赋予聚合物形成凝胶性并对凝胶网络分子结构做出一定控制,进而使凝胶具有如环境响应、力学可调等结构控制性能;将特殊功能性多肽引入到化学交联的聚合物凝胶网络中,可赋予水凝胶生物功能性,如细胞黏附、酶降解、抗菌等;将多肽的凝胶网络构建、结构控制作用以及功能性同时引入获得的物理/化学双重交联凝胶不仅赋予水凝胶一定的功能性,且多肽自组装贡献的物理交联结构还能对化学交联凝胶网络起增强作用。本文综述了基于多肽自组装的物理交联聚合物水凝胶、多肽功能化的化学交联聚合物水凝胶以及基于多肽的物理/化学双重交联的聚合物水凝胶,并展望了这些水凝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7.
辅酶Q10的应用概况与合成进展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辅酶Q10是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药物,过去几十年内已报导大量合成辅酶Q10的方法,作者综述了辅酶Q10应用与合成进展。  相似文献   
38.
薄层分离-库仑滴定法测定茄尼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提出以2mol/LKBr-醋酸(1:3V/V)为电液,在阳极电生溴与尼醇发生反应来测定茄尼醇含量的库仑滴定法。茄尼醇与溴反应,其n值为18,对于烟叶以物中茄尼醇,以正己烷-二氯乙烷-丙醇为展开剂,用薄层色地邓以分离,用库仑滴定法进行测定 。  相似文献   
39.
Pt单原子在低温CO氧化反应中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术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Pt单原子在还原性TiO2(110)表面的吸附行为及其与CO和O2分子的相互作用. 研究发现在80 K低温下,TiO2表面的氧空位缺陷是Pt单原子的最优吸附位. 将CO和O2分子分别通入Pt单原子吸附后的TiO2表面,研究相应的吸附构型. 实验表明在低覆盖度下,单个Pt原子会俘获一个CO分子,CO分子同时与表面次近邻的五配位Ti原子(Ti5c)成键,进而形成非对称的Pt-CO 复合物构型. 将样品从80 K升温到100 K后,TiO2表面的CO分子会迁移到Pt-CO处形成Pt-(CO)2的复合结构. 对于O2分子,单个Pt原子同样会吸附一个O2分子,O2分子也会与最近邻或次近邻的Ti5c原子成键形成两种Pt-O2构型. 这些结果在单分子尺度上揭示了CO和O2与Pt单原子的相互作用,呈现了CO与O2反应中的初始状态.  相似文献   
40.
本文研究了高温条件下杜仲胶的激光刺曼光谱。发现在56℃,65℃、100℃下杜仲胶的刺曼散射峰的位置和强度与其它温度相比有明显的差别。在1500cm^-1至1600cm^-1的中频振动区域出现了三个新的喇曼峰。讨论了杜仲胶的喇曼光散射光谱随温度变化的一般规律,并利用简正坐标分析方法说明了新峰产生的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