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1篇
化学   143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81.
硝酸镁在γ-Al2O3上的热分解及MgO/γ-Al2O3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载量时Mg(NO  相似文献   
82.
不同分子筛的氮氩分离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莉莉  蒋化  段连运  谢有畅 《化学学报》2002,60(7):1235-1241
采用水溶液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不同离子交换的13X和4A分子筛,并在25℃下测 定了它们的静态吸附等温线和动态穿透曲线。研究发现,Ca~(2+)离子和Li~+离子 交换的13X和4A分子筛对氮的吸附性能都明显优于其相应的钠型分子筛,而它们对 氩的吸附量变化不大,说明这两种离子交换的分子筛是较好的氮氩分离吸附剂。从 动态吸附的结果来看,所研究的各种分子筛都有一个最优的吸附分离压力,在本论 文研究的压力范围内,这个最优压力在0.6MPa附近。通过穿透曲线推算出的混合气 体吸附量和纯气体吸附量的对比可以得出,对于氮氩吸附选择性较高的分子筛,氮 的存在对氩的吸附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尉继英  朱月香  谢有畅 《化学学报》2002,60(11):1929-1935
采用双股江流共沉淀方法制备了锡锆固溶体DeNO_x催化剂,在反应气组成为1. 212*10~(-3)NO,1.095*10~(-3)C_3H_6和2.09%O_2,反应空速为17000h~(-1)条件下 ,含SnO_2为w(SnO_2)=60%的样品在350 ℃时有最大NO还原转化率71%。固定锡锆比 w(SnO_2)=60%,采用尿素均相沉淀法制备的样品在相同测试条件下,350℃的最大 NO转化率达74%。对该样品在不同温度、不同氧气及丙烯浓度、不同反应空速及水 热处理条件下的NO还原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锡锆固溶体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热 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以及较好的抗氧性能和对高空速的耐受特性。结合对丙烯转 化率的分析,锡锆固溶体上丙烯完全燃烧活性的抑制有利于提高NO的还原活性。  相似文献   
84.
MgO/HZSM-5中MgO分散状态和催化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硝酸镁、醋酸镁为前身物,通过浸渍法制备了不同系列MgO/ HZSM-5催化剂,用XRD、XPS方法研究了MgO在HZSM-5上的分散状态,用NH3-TPD方法考察了催化剂的酸性,用常压连续流动微型反应装置考察MgO/ HZSM-5在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发现前身物不同,MgO在HZSM-5上的分散状态也不同,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与MgO分散状态密切相关.MgO负载量相同时,在以硝酸镁为前身物制备的催化剂中,MgO在HZSM-5内外表面均有分散,催化剂的对位选择性较高,而活性较低;在以醋酸镁为前身物制备的催化剂中,MgO较多分布在HZSM-5外表面,催化剂的活性较高,但选择性较低.使用醋酸镁为前身物,通过二次浸渍和高温水汽处理,适当改变MgO在分子筛表面的分布并使孔道窄化,可在活性降低较少的情况下显著提高催化剂对二甲苯选择性.  相似文献   
85.
耐温高比表面氧化锡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比了氨水或NaOH共沉淀和尿素水解均相沉淀三种不同的制备方法,以及NaOH沉淀不 同的老化条件下制备的SnO2粉体材料的比表面以及烧结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减慢成核速度 及在母液中高温老化都有利于提高初始粒子的晶化程度和焙烧后样品的比表面.以NaOH共沉 淀,在100 ℃下回流老化48 h制备的SnO2具有最大的比表面和最好的烧结性能,在500、800 和1000 ℃焙烧后比表面分别为94、75和53 m2穏-1.初始粒子晶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材料中 硬团聚的减小是改善SnO2烧结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6.
 在由硝酸铝经氨水沉淀制备氧化铝的过程中,用蔗糖作为辅助剂制得了具有大比表面积的γ-Al2O3,并考察了蔗糖加入量对γ-Al2O3织构的影响. 将硝酸铝和蔗糖共溶于水,滴加氨水至Al3+全部沉淀(pH=5.2),所得沉淀连同母液一起在80 ℃水浴中搅拌得到溶胶,将溶胶于110 ℃失水后即得凝胶. 凝胶进一步失水后发生燃烧得到含碳的前体,再经600 ℃焙烧即得到γ-Al2O3(比表面积可达350 m2/g左右). 利用差热-热重分析、元素分析、氮吸附-脱附等温线、X射线粉末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前体及 γ-Al2O3 样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γ-Al2O3不但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而且孔径较小,分布较为集中. 通过改变蔗糖的用量,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对γ-Al2O3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等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87.
用激光喇曼光谱法测定了MoO_3/γ-Al_2O_3、MoO_3/TiO_2和MoO_3/SiO_2中聚集态MoO_3量和负载量的关系。外推得出的单层分散容量与从XRD、XPS及表面酸性测定中得出的结果相符,因而为MoO_3在载体表面单层分散的观点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从LRS谱中还得出一些XPS、XRD未能得出的结构信息。对LRS定量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起因及解决办法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8.
通过测定Cu含量不同的新鲜CuCl2/γ-Al2O3催化剂的EPR谱,以及对EPR谱的线型及强度的计算机处理和理论拟合等,研究了催化剂中CuCl2在载体表面的分散方式,和Cu含量对Cu2+配位形式的影响.EPR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的Cu2+至少有两种不同配位状态.新鲜催化剂中所存在的两种不同谱线的比例决定了EPR谱的线型和强度,而两种谱线的比例又取决于催化剂中的Cu含量.在低Cu催化剂中Cu2+相互离散,倾向于形成富氧配位,具有较高的EPR强度,只有在Cu含量较高时,Cu2+才能形成富氯配位.鉴于低Cu催化剂不能与乙烯反应,而高Cu催化剂则可以使乙烯转化为二氯乙烷的事实,认为富氧配位的Cu2+可能具有与乙烯反应的活性.  相似文献   
89.
本实验确证了铝醚络合物AlCl_3·Et_2O在醚中~(27)Al的化学位移为100.9ppm, 半峰宽为125Hz, 而不是文献值50ppm, 160Hz~[2,4]。证实了三氯化铝在乙醚中不是以二聚体Al_2Cl_6形式存在, 而是以AlCl_3·Et_2O形式存在。铝醚络合物在己烷中~(27)Al的化学位移为102.5ppm, 半峰宽251Hz。次甲基氢的~(1)H化学位移为4.20ppm。实验表明铝醚络合物与自由醚间存在快速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