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4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7篇
物理学   3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赵豪欣  许冰 《光学学报》2008,28(5):949-954
人眼像差矫正器的位置变化对矫正人眼像差能力的容限分析有重要的意义.在基于哈特曼-夏克人眼像差仪对三只人眼像差准确测量的基础上,比较了人眼高阶像差矫正器与人眼低阶像差矫正器矫正效果的不同,从理论上计算了在平移和旋转下高阶像差矫止器矫正效果优于低阶像差矫正器的移动容限.三组被测试像差对旋转的容限均在20°左右,而对平移的容限差异较大.结果表明,位置变化对不同的像差有着不同的影响,人眼波前像差越大对位置变化越敏感,高阶矫正优势越不明显;高阶像差矫正对不同类型的位置变化有不同的容限度.其中平移的容限较小而旋转的容限较大.  相似文献   
52.
赵旺  董理治  杨平  王帅  许冰 《物理学报》2019,68(10):104209-104209
激光在大气中传输时,由于强湍流或长传输距离的影响,畸变波前中出现由相位起点组成的不连续相位,现有波前复原算法不能有效复原不连续相位,使得自适应光学系统校正效果下降甚至失效.本文分析了最小二乘波前复原算法不能复原相位奇点的原因,提出了基于瀑布型多重网格加速的复指数波前复原算法,给出了复指数波前复原算法中迭代计算、降采样、插值计算的实现方式.研究了该方法对不连续相位和随机连续相位的复原能力,数值分析了采用复指数波前复原算法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对大气湍流像差的校正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同等复原精度下,相比直接迭代过程,该方法所需浮点乘数目减少了近2个数量级,且随着夏克-哈特曼波前传感器子孔径数目增加,其在计算量上的优势更加明显. Rytov方差较大时,相比直接斜率法,自适应光学系统采用复指数波前复原算法后校正光束Strehl比提升1倍.  相似文献   
53.
用于Hartmann-Shack波前探测器的区域法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Hartmann-Shack波前探测器是一种成熟的波前探测技术。在区域法波前重构迭代公式的基础上,超松弛迭代因子及迭代精度的合理取值;分析比较了Fried和Southwell两种模式, 认为Fried模式更适合于波前重构。  相似文献   
54.
许冰 《数学学报》1991,34(6):807-817
本文通过和W.Hardle处理完全数据情形时截然不同的方法,建立了随机截尾数据情形的回归函数估计的重对数律,作为本文特例(见定理3),大大地减少了文献[1]中主要结果的条件.  相似文献   
55.
关于密度函数f(x)的核估计,f_n(x)=(nh_n~d)~(-1)sum from i=1 to (?)(k(x-X_i/h_n)),Devroye和Wagner[1]给出一维情形下,f_n一致强相合于f的一组充分条件,本文给出多维情形下f_n的一致强相合性,而对K和h_n所加的限制是弱的,同时本文改善了徐达明,白志东[2]所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56.
许冰  严亮  刘丽华 《大学物理》2007,26(4):16-23
在麦克斯韦方程组及洛伦兹力密度公式基础上引入电磁场复矢量,讨论了电磁场普遍规律的新公式,包括对复矢量电磁场的建立,电荷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电磁场矢势与标势,电磁场动量、能量、张量、相对论协变性等的研究,并和电动力学相比较,得出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57.
星载光电成像系统可实现远距离空间目标的探测与识别,而探测距离是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以空间目标反射太阳光为基础,建立了系统极限探测距离的数学物理模型,分析了影响探测距离的因素,对极限探测距离与太阳光入射方向、光学系统的有效通光口径、探测器的信噪比阈值以及曝光时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光学系统的有效通光口径可实现系统探测能力的显著提升;当信噪比阈值和太阳光入射角同时变化时,降低信噪比阈值可有效提高系统的探测能力,并且此时太阳光入射角的变化对系统极限探测距离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8.
利用实测影响函数,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有效孔径、光束入射角度对于20单元双压电片变形镜像差校正能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有效孔径为16 mm时,变形镜对于各阶像差的校正能力较好;而随着光束入射到变形镜角度的增大,变形镜对于像差的校正精度与校正幅度都会出现下降,但是如果能够将入射角控制在25以内,入射角度对变形镜的像差校正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9.
 通过自适应光学中的Zernike模式波前重构算法进行计算机仿真计算,对Hartmann-Shack 波前传感器中针对环形波前设计的两种微阵列透镜子孔径布局的探测性能进行了比较。还就两种子孔径布局的排布方式、完全探测信息能力以及容纳光强起伏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环形布局在探测性能上与方形布局相近,在完全探测信息、容纳光强起伏等方面明显优于方形布局,是一种适用于环形波前探测的子孔径布局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