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1篇
化学   97篇
物理学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抗癌药物硫鸟嘌呤(6-TG)与七元瓜环(Q[7])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6-TG与Q[7]及BSA可形成三元复合物, 且6-TG与Q[7]及BSA均可形成1:1的超分子配合物, 6-TG能引起BSA的荧光猝灭, 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 此外, 还用同步荧光法和三维荧光法考察了6-TG对BSA构象的影响, 结果表明6-TG的加入使B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 而同步荧光光谱结果表明结合位点更接近于色氨酸.  相似文献   
82.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八元瓜环与三环碱性染料硫堇及常用杀菌剂多菌灵的超分子相互作用,探讨了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光谱变化,并对其分析检测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0.01 mol·L-1的盐酸溶液中,八元瓜环与硫堇形成了摩尔比为1∶2主客体复合物,且八元瓜环能使硫堇的荧光发生猝灭;在八元瓜环/硫堇体系中加入多菌灵后,多菌灵能使体系的荧光增强,从而形成了荧光的“开-关”效应,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八元瓜环与硫堇及多菌灵形成了主客体配合物而引起的。此外,测试了超分子体系的线性范围及检出限,并对酸度、共存物质对体系的影响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多菌灵的浓度在0~3.5 μmol·L-1范围内与体系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f=0.45c+32.24,相关系数为0.999,检出限为9.39×10-8 mol·L-1。选择了常见离子及结构类似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对体系进行干扰测定,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时,常见离子及结构类似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对多菌灵的检测不造成干扰。该结果为超分子配合物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
用过氧化物法合成了[Co(3,3-tri)(amp)Cl][ZnCl4]的两个经式异构体,晶体结构解析表明两者互为差向异构体。其中反式异构体(仲氢相对于C1)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a=2.7663(7)nm,b=0.9505(1)nm,c=1.8288(4)nm,β=105.57(2)°,V=4.632(1)nm3,Dc=1.706g·cm-3,Z=8,F  相似文献   
84.
合成了Co23tricmenClZnCl423tri=N2胺乙基13丙二胺cmen=12二胺基丙烷体系中的部分配合物异构体解析了其中两异构体的晶体结构。其中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1.02112nmb=0.92082nmc=1.95004nmβ=97.9074°V=1.81617nm3Dc=1.803g·cm-3Z=4F000=1000.00μMoKα=29.66cm-1R=0.0317Rw=0.0923晶胞中含4个配合物阳离子4个ZnCl42-阴离子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a=0.9095318nmb=0.96942nmc=1.17712nmα=110.6694°β=92.2384°γ=91.2114°V=0.96973nm3Dc=1.750g·cm-3Z=2F000=520.00μMoKα=27.84cm-1R=0.0365Rw=0.0975晶胞中含2个配合物阳离子2个ZnCl42-阴离子及2个水分子。两异构体中Co3 为六配位其差异仅表现在二元胺cmen中甲基的取向不同。在结构单元中对映体的比例为1∶1。  相似文献   
85.
用过氧化物法合成、分离了Co23trieenClZnCl423tri=N2胺基乙基13丙二胺een=N乙基乙二胺体系中的部分异构体解析了其中两异构体的晶体结构。其中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0.86114nmb=1.79069nmc=1.33747nmβ=107.6278°V=1.965316nm3Dc=1.713g·cm-3Z=4F000=1032μMoKα=27.43cm-1R=0.0725Rw=0.1798晶体同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0.97993nmb=2.68159nmc=0.81073nmβ=107.5956°V=2.030511nm3Dc=1.658g·cm-3Z=4F000=1032μMoKα=26.62cm-1R=0.0660Rw=0.1536。两异构体中Co3 为六配位其差异仅表现在二元胺een中乙基的取向不同。晶胞中含4个配合物阳离子4个ZnCl42-阴离子。在结构单元中对映体的比例为1∶1。  相似文献   
86.
合成了三种长链多芳环多胺基客体,它们分别由三种醛基吡啶异构体与4,4'-二氨基二苯甲烷形成的Schiff碱还原而成,并得到1H NMR以及质谱分析方法表征证实.以核磁共振技术、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方法以及滴定1H NMR方法为研究手段,对瓜环(cucurbit[n]urils,n=6~8)分别与三种4,4'-二[N-(吡啶甲基)氨基]二苯甲烷盐酸盐相互作用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六元瓜环与三种4,4'-二[N-(吡啶甲基)氨基]二苯甲烷盐酸盐相互作用均形成物质的量之比为2∶1的哑铃型包结配合物;八元瓜环与三种N,N'-二(N-(吡啶甲基)二苯甲烷盐酸盐相互作用形成以类轮烷结构为主的包结配合物;七元瓜环与三种N,N'-二(N-(吡啶甲基)二苯甲烷盐酸盐相互作用存在多种模式的竞争.  相似文献   
87.
合成了2-苯基-咪唑[4,5-f]-1',10'-菲咯啉和对二甲氨基-2-苯基-咪唑[4,5-f]-1',10'-菲咯啉两种咪唑[4,5-f]-1',10'-菲咯啉衍生物,并经过一、二维核磁共振谱以及质谱方法的验证.利用1H NMR、质谱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考察了以六~八元瓜环为主体,咪唑[4,5-f]-1',10'-菲咯啉衍生物为客体的作用体系,以及形成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的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瓜环均与2-苯基-咪唑[4,5-f]-1',10'-菲咯啉发生相互作用,客体以较小的苯基一端穿过瓜环内腔直至苯基部分和菲咯啉部分分别露置在瓜环的两个端口外,特别是八元瓜环能容纳两个客体分子.而对二甲氨基-2-苯基-咪唑[4,5-f]-1',10'-菲咯啉仅能与七及八元瓜环相互作用,作用模式与前者相同.  相似文献   
88.
郑丹  丛航  陶朱  薛赛凤  祝黔江 《无机化学学报》2008,24(10):1684-1689
考察了五、六、七及八元瓜环对抗坏血酸氧化的催化性能。动力学研究表明瓜环作为一种助催化剂,能有效地提高了过渡金属离子催化氧化抗坏血酸的反应速率;电动势测量结果揭示了瓜环不同程度的增强了Cu(Ⅱ)和Zn(Ⅱ)的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9.
六元瓜环与磺基水杨酸主客体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六元瓜环与磺基水杨酸主客体配合物,并测定了其单晶结构.晶体结构表明六元瓜环包结了3个水分子,磺基水杨酸位于六元瓜环的外侧,且与水分子通过氢键与六元瓜环相连,瓜环之间通过端口的羰基O原子、磺基水杨酸以及水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形成一维超分子.  相似文献   
90.
以1,3-交替-二羧基甲氧基硫杂杯[4]芳烃为原料,通过与罗丹明乙二胺衍生物的酰化反应得到罗丹明基团单取代的硫杂杯[4]芳烃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结构经IR,NMR,MS及元素分析等技术表征。荧光及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表明化合物对Fe3+具有探针性质,在乙醇-水(1/1,V/V)Tris-HCl(pH=6.0)缓冲溶液中,对Fe3+呈现光关-开响应,并观察到显著的荧光增强和颜色变红现象。测定了Fe3+-配合物的组成、稳定常数及荧光量子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