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化学   63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27篇
物理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野蔷薇根中总皂苷的提取及其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超声-微波辅助技术提取野蔷薇根中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分析其抑菌作用。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皂苷得率为指标,分别考察微波功率、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及料液比对总皂苷提取的影响,并采用平板打孔法和试管稀释法测定抗菌活性。超声-微波辅助技术提取野蔷薇根中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100W、乙醇浓度70%、微波时间2min、料液比1:9g/mL。野蔷薇根齐墩果酸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和白色黏菌均有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2.
用改进的R.May方程(X'n+1=rX'n(1-X'n)研究了乙酰短杆菌(Brevibacterium acteylicum)发酵过程中细菌浓度的变化。在R.May方程的基础上,引入r1和r2两个特征参数,以确定体系的混沌特征是否明显。结果表明,实验曲线的r1和r2的值约为3.7。此时,理论曲线和实验曲线吻合较好,由于实验曲线的r1和r2略大于混沌临界值3.55,说明细菌发酵过程中存在混沌。这表明在目前工艺条件下无法对Brevibacterium acteylicum菌株发酵过程进行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73.
安全性是制约锂离子电池向电动汽车领域应用拓展的主要障碍. 本工作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改善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电解液添加剂-3,4-乙烯二氧噻吩单体(EDOT),研究了其在有机电解液中的电氧化聚合行为,以及对LiCoO2电极高温热行为和电池安全性、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循环伏安(CV)和透射电镜(TEM)表征结果表明,单体添加剂能够在电池充电过程发生电氧化聚合,在正极表面形成一层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导电聚合物膜;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结果显示,PEDOT隔离了电解液与正极表面的直接接触,减少了过热条件下电解液在正极表面的分解放热. 安全性测试结果表明,在电解液中仅添加0.1%的EDOT单体,即可将电池在150 oC高温热冲击下发生热失控的时间推迟13.8分钟. 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聚合产物良好的电子导电性能有效改善正极的电子传导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而容量、低温性能等基本不受影响,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4.
艾新平  曹余良  杨汉西 《电化学》2012,18(3):224-228
锂-硫电池是在现有锂离子电池基础上最可能实现储能密度大幅提升的实用二次电池体系. 然而,这一电池体系的电化学利用率与循环稳定性仍然难以满足应用要求. 造成锂-硫电池性能不稳定的原因在于硫正极和锂负极的材料结构和反应环境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如在充放电过程中,硫-碳反应界面的电化学阻塞、中间产物的溶解流失、正负极之间的穿梭效应等副反应导致正极与负极均难形成稳定的电化学反应界面。针对这些特殊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影响能量利用率和循环稳定性的化学与电化学机制,并提出了构建稳定锂负极与高效硫正极的若干可行性技术.  相似文献   
75.
艾亮 《物理通报》2017,36(8):106-107
由于中学课程内容的限制, 加上学生自身数学知识有限, 对感生电动势很难有准确深入的把握, 难以 领会其实质. 而现在的教学辅导材料鱼龙混杂, 有些题目实则是误导. 以一道典型题的错解为例, 分析其错误原因, 并给出详细的正确解题过程  相似文献   
7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硅铝混合凝胶粉体, 再通过熔盐反应在堇青石陶瓷基体上生长莫来石晶须, 制得莫来石晶须/堇青石表面层微结构. 表征结果表明, 莫来石晶须紧密生长在堇青石基体上, 晶须直径为100~300 nm, 长度可达几个微米. 莫来石晶须表面含有大量Si—OH和Al—OH极性亲水基团, 采用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与活性基团间的偶联反应将非极性基团引入莫来石晶须表面, 获得了静态润湿角为146°的莫来石晶须/堇青石表面层. 动态润湿研究表明, 合成的莫来石晶须增大了堇青石陶瓷的表面粗糙度, 使亲水的莫来石晶须/堇青石表面更加亲水, 而硅烷偶联剂修饰的堇青石/莫来石晶须表面则成为准超疏水表面.  相似文献   
77.
将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乳液与SiO2溶胶均匀混合后, 于恒温恒湿条件下, 竖直沉积共组装制备得到蛋白石型光子晶体薄膜, 然后利用牺牲模板法制得SiO2反蛋白石光子晶体薄膜. 该薄膜依次经过浓硫酸与过氧化氢混合液、 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甲苯溶液、 三联噻吩的三氯甲烷溶液和硼氢化钠的甲醇溶液处理后, 得到三联噻吩衍生物功能化的SiO2反蛋白石光子晶体. 结果表明, 制备得到的光子晶体薄膜在512 nm处有荧光发射, 经紫外辐射后荧光猝灭, 甲醛气氛下458 nm处又出现新的荧光发射峰. 在甲醛气氛下20 s即可观察到荧光发射, 空气氛围下可恢复, 10次循环仍可保持强的荧光发射, 可重复性良好. 以无反蛋白石光子晶体结构的三联噻吩衍生物的平滑膜与甲醛作用的体系作为参比, 以330和400 nm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制备的三联噻吩功能化反蛋白石光子晶体, 在甲醛气氛中发射的荧光分别增强47.5和78.6倍. 这是由于光子晶体光子禁带的红带边和蓝带边与荧光发射波长相重叠, 产生了慢光子效应, 极大地增强了发射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78.
本文探讨了增强内耳磁共振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3D-FLAIR)特征对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NHL)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以89例单耳SNHL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3D-FLAIR检查并统计相关资料,且在完整周期治疗后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在完成随访的87例患者中,预后良好64例,预后不良23例。预后良好患者的纯音测听阈平均值(PTA)、水成像扫描膜迷路结构异常占比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患者,而两组患者3D-FLAIR扫描结果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PTA、3D-FLAIR扫描信号是影响SNH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TA、3D-FLAIR及二者联合对患者预后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P<0.05)。联合检测的AUC显著大于PTA和3D-FLAIR,约登指数高于PTA和3D-FLAIR。表明3D-FLAIR对于SNHL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但仍需联合其他有效的检测方式进一步提升判断SNHL患者预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79.
催化电位滴定法测定铬鞣剂中铬(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以氨三乙酸存在下锰(Ⅱ)催化KIO4氧化结晶紫的反应指示终点,结晶紫电极作指示电极用催化电位滴定法测定铬鞣剂中Cr(Ⅲ)的方法。该法终点灵敏、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结果满意,用标准加入法测得的平均回收率为100.03%,RSD为0.24%。  相似文献   
80.
氧氟沙星选择性电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氧氟沙星是一种新型广谱抗菌素类药物 ,其含量测定的标准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氧氟沙星的方法尚未见报道 .以氧氟沙星与四苯硼酸根形成的缔合物为电活性物质首次研制了一种氧氟沙星PVC膜涂层玻璃电极 ,用于氧氟沙星制剂的测定 .实验表明 ,该电极的Nernst响应范围为 5 .0× 10 -5~ 5 .0× 10 -3mol/L ;斜率为 5 1.8mV/pC ;该电极制作方法简单 ,响应迅速 ,重现性好 ,用于氧氟沙星注射液和口服胶囊的测定 ,所得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