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6篇
化学   70篇
物理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自制的相平衡研究装置, 测定了RbBr-CH3OH/C2H5OH-H2O和CsBr-CH3OH/C2H5OH-H2O四个三元体系在25、35、45 ℃三个温度下的平衡溶解度;同时得到了四个三元体系饱和溶液中不同盐浓度下的折光率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有的体系中, 随着甲醇或乙醇质量分数的增加, RbBr和CsBr 在水中的溶解度逐渐降低; 并且折光率也逐渐减小. 用经验关联方程对溶解度进行了拟合, 同时给出了CH3OH 和C2H5OH 分别对RbBr和CsBr的盐析率曲线.  相似文献   
32.
针对当前元素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内容琐碎、系统性差、需要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与化学方程式多、教材内容结构单一等,结合学科发展和前沿成果重构教学内容,探索问题导向探究式课堂改变学生的被动消极状态,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汲取传统课堂教学与信息化网络教学的优势)促进课堂扩容和高效化,重点介绍新型碳单质富勒烯与石墨烯,引导学生分析建立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构效关系,运用课程思政、化学史、科研进展、Mlabs虚拟实验、创新拓展、视频和动画演绎等技巧将元素化学的课堂教学变得灵动且有活力,进一步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33.
通过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破膜检测胞内Rb+的含量, 考察大环配体缬氨霉素运载Rb+跨膜的行为. 基于传输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讨论了离子跨细胞膜时影响离子传输速率和跨膜量的各种因素. 同时还以荧光法研究了RbCl对红细胞膜蛋白荧光强度的作用. 结果显示, 缬氨霉素传输Rb+跨人红细胞膜的行为呈现串联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 跨膜量主要受配体浓度、温育时间的影响. 高浓度RbCl能够影响膜蛋白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34.
以氯过氧化物酶(CPO)催化H2O2氧化对苯二胺(PPD)单体,建立了一个水溶性聚苯胺(PANI)的绿色合成体系,通过添加小分子和引入模板剂导向合成目标产物,并经紫外-可见光谱、循环伏安测量、电镜扫描、热重分析及电导率测定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的各项性能均比本征态有明显改善.以高氯酸钠为掺杂剂,且n(对苯二胺)∶n(高氯酸钠)=1∶1时,产物具有明显的片层状结构,电化学活性最好,具有很强的可逆氧化还原能力;以聚苯乙烯磺酸钠(SPS)为模板剂导向合成的聚苯胺的热稳定性好,电导率高,水溶性大大增强.另外基于CPO的活性中心结构分析了PPD的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35.
基于氯过氧化物酶(CPO)对有机底物的手性识别功能,以CPO催化、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氧化甲基苄基硫醚合成手性R-苄基甲基亚砜,并在反应体系中引入多羟基化合物及季铵盐提高了目标产物的产率;反应主要受体系的pH值、氧化剂类型、反应时间、氧化剂/底物摩尔比,以及CPO用量等因素控制.引入多羟基化合物(甘油,PEG400,PEG600)时,R-苄基甲基亚砜的产率及ee值可分别达到65.5%和96.3%;而引入季铵盐(TEABr,TPABr,TBABr)时,其产率提高到78.2%~68.5%,ee值为95.4%~94%.UV-vis及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反应体系中引入少量添加剂时CPO活性中心的血红素辅基暴露程度增加,底物容易接近,同时CPO的α-螺旋结构得以加强,从而有效改善了CPO的催化性能.与目前的合成方法相比,CPO酶促氧化制备手性R-苄基甲基亚砜高效、定向,酶用量极少,具有一定的产业化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36.
基于对大学授课应做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科学理解,将“高阶性”作为化学键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突破方向。教学改革应从内容高阶性的内涵、内容结构重组、强化学科融合和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等4个方面进行突破。利用新的设计与研究方法,实现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和发展的目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突出创新思维培养和科学研究方法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的教学目标,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7.
The FT-IR difference spectroscopy and the Raman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polyborate ions in saturated aqueous solutions during dissolu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2MgO·2B2O3·MgCl2·14H2O in different HCl solutions at 30℃. The assignments of the recorded IR-Spectroscopic frequencies and Raman shift of the borate aqueous solution are given. The existing forms of polyborate anions in saturated aqueous solution and their inter-action have been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xisting forms of polyborate anions and the crystallizing solid phases have been gained.  相似文献   
38.
[Cs(NTO)(H2O)]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次用碳酸铯与NTO直接合成新的Cs-NTO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法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用红外光谱法,热分析法和X-ray粉末衍射法进行了物理化学表征.  相似文献   
39.
2MgO·2B2O3·MgCl2·14H2O(氯柱硼镁石)是从天然浓缩盐卤中得到的一种新硼酸镁盐[1].已报道过在实验室中模拟合成盐卤对该复盐的合成条件[2].为了探讨该复盐在盐湖沉积过程中的形成和转化条件,对其在10~60℃水中溶解及相转化动力学过程做过研究,其中10~50℃时的最终溶解转化产物是2MgO·3B2O3·15H2O(多水硼镁石)[3],60℃是MgO.B2O3.H2O(柱硼镁石)[4].  相似文献   
40.
用钾离子选择性电极为测量电极,氯离子选择性电极为参比电极,设计组成无液接电池,用于氯化铯-糖(葡萄糖、果糖及蔗糖)-水三元体系中组分之间弱相互作用的热力学性质研究.通过测量电池的电动势获得氯化铯在糖水溶液中的活度系数,根据Scatchard理论推测出糖在氯化铯水溶液中的活度系数.通过Mcmillan-Mayer理论将体系的过量热力学函数与溶液中溶质的相互作用参数相关联,获得氯化铯与糖在水溶液中相互作用的吉布斯自由能参数及盐效应常数.运用结构相互作用模型、糖的羟基水化效应及色散能理论,探讨体系中溶质-溶质、溶质-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及糖的立体结构和金属离子体积对热力学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