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79篇
化学   152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46篇
物理学   1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41.
制备一系列包含或不包含铜、钼组分的Ni/γ-Al_2O_3催化剂,并对其进行表征和性能测试。考察了铜、钼负载量,浸渍顺序(包括连续浸渍和共浸渍),反应条件对脂肪酸甲酯加氢脱氧反应性能的影响。根据TG数据,使用过的20Ni-6Cu/γ-Al_2O_3催化剂其热失重小于20Ni/γ-Al_2O_3催化剂,这表明,铜的引入能够有效抑制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的积炭行为。对于20Ni-6Cu/γ-Al_2O_3和20Ni-6Cu-n Mo/γ-Al_2O_3(n=2、5、8和12)催化剂,NH_3-TPD分析结果显示,钼物相的引入对载体γ-Al_2O_3的酸性位有着显著影响,当钼负载量达到5%时,可以观察到一个新的酸位对应于中强酸位。铜和钼修饰过的催化剂其催化性能要高于Ni/γ-Al_2O_3催化剂。从XPS的分析可以看出,催化剂中的铜主要以正二价形式存在,钼主要以正四价和正六价形式存在,而且不同的浸渍顺序会影响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的实际含量。此外,脂肪酸甲酯的转化率和烷烃产品的收率也和所制备出来的催化剂的浸渍顺序有关。在所有的催化剂中,使用连续浸渍(先浸渍镍铜组分、浸渍钼组分)所制备的三金属20Ni-6Cu-5Mo/γ-Al_2O_3催化剂展现了优异的催化性能。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350℃,2.5 MPa,WSHV=2.0 h~(-1),H_2/oil ratio=1250 mL/mL),脂肪酸甲酯的转化率和烷烃产品的收率分别达到98.4%和94.2%。  相似文献   
242.
聚醚—无机盐复合物导电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叙述了聚醚-无机盐复合物的导电性的研究状况,分析了复合物导电性的影响因素,阐述了提高聚醚-无机盐复合物导电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3.
用微型催化反应装置评价, 并结合X射线粉末衍射(XRD)、表面积和孔结构测试、程序升温还原(TPR)、氢化学吸附和热重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负载型PtSn/γ-Al2O3, PtSn/MCM-41和PtSn/Al2O3/MCM-41催化剂的丙烷脱氢反应催化性能. 发现PtSn/Al2O3/MCM-41催化剂具有较PtSn/MCM-41催化剂高的丙烷脱氢反应活性和较PtSn/γ-Al2O3催化剂高的反应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 纯硅MCM-41载体表面的锡物种因与载体相互作用较弱故易被还原, 导致铂金属分散度和催化剂的丙烷脱氢活性较低. 用Al2O3修饰MCM-41可以增强Sn物种与Al2O3/MCM-41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提高PtSn/Al2O3/MCM-41催化剂铂金属分散度和丙烷脱氢催化活性. 并且, 积炭后的PtSn/Al2O3/MCM-41催化剂具有较高的铂金属表面裸露度, 故具有较高的丙烷脱氢反应稳定性. PtSn/Al2O3/MCM-41催化剂优良的丙烷脱氢催化性能可能不仅与Sn-载体Al2O3/MCM-41较强的相互作用有关, 而且与Al2O3/MCM-41载体的介孔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244.
线性共轭高分子P-1是由单体1,4-二溴-2,3-二正丁氧基萘(M-2)和5,5'-二乙烯-2,2'-联吡啶(M-3)通过Pd催化Heck偶合反应合成得到,高分子配合物P-2和P-3由高分子P-1和Eu(TTA)3·2H2O和Gd(TTA)3·2H2O反应生成.高分子P-1能发射强蓝绿色荧光.高分子配合物P-2和P-3发光性能测试表明,含有Eu(Ⅲ)的高分子配合物P-2不仅显示高分子荧光,而且还显示了Eu(Ⅲ)(5D0→7F2)特征荧光,含Gd(Ⅲ)的高分子配合物P-3仅发射高分子的荧光,其荧光波长相对P-1而言,呈现13 nm红移.  相似文献   
245.
采用静态水热法合成了具有AEL结构的硼铝磷酸盐分子筛(BAPO-11),利用XRD、BET、FTIR及SEM等方法对BAPO-11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活性胶液中的硼和磷的相对含量为0相似文献   
246.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岩屑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钻井过程中的岩屑录井无论对油气勘探开发还是钻井工程都是极为关键的技术,而岩屑描述工作是岩屑录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结合判别偏最小二乘法(PLS-DA)对来自录井现场的粉砂岩、石英砂岩、青绿色泥岩、黑色泥岩四种岩屑样品进行识别。在获取LIBS光谱数据后分别建立了全谱模型和特征模型,其中特征模型的识别正确率为86.7%,略低于全谱模型的88.3%,但通过特征提取使得模型中变量数由24 041个减少到27个,极大缩减了数据量,提高了运算效率,更加符合岩屑录井现场快速分析的要求。结果表明LIBS技术结合一定的化学计量方法能够对不同种类的岩屑进行快速、有效的识别,在岩屑录井现场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47.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制备氧燃比为4.36、4.91及5.51的410不锈钢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显微硬度仪分析表征涂层微观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微观组织结构和粉末沉积特性对涂层在干滑动摩擦条件下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氧燃比的升高,涂层结构变得均匀致密,涂层孔隙率由0.71%下降至0.38%,涂层显微硬度略下降约1%.随着氧燃比的增加,涂层磨损率从17.96×10-6 mm3/(N·m)下降至9.35×10-6 mm3/(N·m),涂层耐磨性能升高,并且稳定磨损阶段涂层主要磨损机制从分层磨损和磨料磨损转变为氧化磨损和轻微磨料磨损.当氧燃比为5.51时,涂层具有较低的孔隙率和均匀的微观结构,涂层的分层磨损倾向更低.  相似文献   
248.
偶氮染料掺杂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的热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演示了用阿贝折射仪测定染料掺杂聚合物薄膜热光系数的方法;通过改变掺杂体含量的方法,方便地实现了聚合物体系的折射率控制;通过热光系数的测量,计算了聚合物薄膜的热膨胀系数,并用以解释了聚合物薄膜的热光系数随掺杂体含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249.
针对异步策略设计难的问题,提出面向异构超级计算机的高效异步性能预测方法,解耦异步与同步执行的性能,通过层次化建模等技术实现快速精确的性能预测,指导异步策略设计与性能优化。在国产神威异构高性能计算机上,以高性能计算领域典型应用为例,验证所提出建模方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平均预测精度达到96.61%,预测效率在毫秒级。  相似文献   
250.
绿原酸协同抗氧化机理的电化学和光谱-色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循环伏安法、油水分配系数和红外光谱(FTIR)、XRD射线粉末衍射以及圆二色谱(CD)对于绿原酸协同抗氧化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并通过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对于绿原酸单体和复配混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复配绿原酸分子之间抗氧化活性差距越大,抗氧化活性高的绿原酸含量越高,协同效果越好;协同过程中并未发现绿原酸复配混合物氧化电势的改变,说明协同作用时分子间的氧化偶联作用并不存在;转移电量与抗氧化指标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性(0.92),协同作用发生时体系的实际转移电量高于理论转移电量,证明了高抗氧化活性绿原酸分子即双咖啡酰奎宁酸的重生;油水分配系数绝对值差为0.13时的绿原酸复配组合具有良好的界面效应和高的协同效果;红外光谱、XRD射线粉末衍射以及圆二色谱并未发现绿原酸复配混合物中反映绿原酸分子相互作用和规则性排列的信息。因此绿原酸分子之间重生机制和体系的界面效应是绿原酸发生协同抗氧化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