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化学   32篇
综合类   5篇
物理学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采用探测激光非聚焦型光学结构,用自装的热透镜实验装置,研究了溶液中Nd~(3+)的热透镜行为和影响热透镜效应的一些因素。用热透镜光度法直接分析了混合轻稀土氧化物样品中钕的含量。大量共存的镧、铈、镨不干扰测定。用1.8mJ/脉冲的加热激光能量,检出限为3.2×10~(-5)吸光度。  相似文献   
22.
解放前我国的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非常薄弱的一个分支。从事分析化学研究的人员很少,研究工作主要是重量法、容量法和比色法。使用的试剂和玻璃器皿绝大部分依靠进口。发表的论文虽达到一定水平,但不多。卅年来,我国分析化学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发展较快的学科之一。大专院校每年培养数以千计的分析化学专业人材,输送到科  相似文献   
23.
氨基C酸偶氮氯膦,化学名称为2-[2-(5-氯苯膦酸)-偶氮]-7-[2-(4,8-二磺酸)-偶氮)-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具有良好的分析性能。 本文研究在盐酸介质中,与稀土元素发生的β型显色反应。主要试剂和仪器同文献[2]。试验是在25毫升容量瓶中,加入适量单一稀土标准溶液,数毫升10N盐酸,1毫升0.05%的显色剂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1厘米吸收池,以相应的试剂空白为  相似文献   
24.
本文设计合成了十种双偶氮羧酸型试剂,较详细地研究了它们与稀土元素的显色反应,初步总结出这类试剂分子中分析功能团的位置以及助色团的性质和位置的改变与分析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这类试剂与稀土元素显色反应中所存在的倒序现象和酸效应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25.
提出了-菲咯啉)化学发光测定亚硫酸盐的方法。亚硫酸盐的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在1.75×10-7~1.25×10-4mol/L范围内呈正比。检出限为6×10-9mol/L,4×10-5mol/L亚硫酸盐溶液9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该方法用三乙醇胺作为吸收液成功地测定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相似文献   
26.
微量钙光度法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钙的早期工作,E.B.Sandell 已有评述。近二十年来,分析化学迅速发展,各种仪器分析方法如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X 荧光分析法以及中子活化分析法均可用于微量钙的测定,然而仪器分析法不仅需要昂贵的设备,而且由于化学干扰严重等原因,在测定复杂试样中微量钙时,仍需要进行烦琐的分离,故优越性不显著。吸光光度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以及成本较低等特点,在整个分析领域中,至今仍不失其重要地位,在微量钙的测定方面,亦颇有进展。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两点:其一,利用原有试剂,改变显色条件(介质、酸度或萃取酸度),从  相似文献   
27.
本文研究了十种变色酸双偶氮胂类试剂与铋—钪的共显色反应,发现其中三溴偶氮胂等五种试剂与铋—钪有共显色反应。铋、钪与试剂生成的配合物的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9.4×10~4L·mol~(-1)·cm~(-1)。大量的常见离子不干扰铋的测定,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合金中的微量铋。  相似文献   
28.
多卤代变色酸双偶氮类试剂,是比其它的变色酸双偶氮类试剂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优越的选择性的显色剂。为了研究该类试剂的分子结构与其吸光性能的关系,我们设计合成了不同分析功能团、不同取代位置;以及不同助色团、不同取代位置的共33个试剂。通过对这些试剂与稀土、铀、钍元素的显色反应的研究,初步总结出了试剂的分子结构与其吸光性关系的一些规律。(一)试剂结构  相似文献   
29.
核酸分子"光开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综述了核酸分子“光开关”的发展及最新动态 ,阐述了它在核酸分子识别分析中的应用 ,并提出了研究核酸分子“光开关”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30.
根据Ru(bipy)2+3/Ru(phen)2+3-C2O2-4-CeⅣ(bi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咯啉)化学发光反应建立了该化学发光反应的动力学模型,根据模型计算出该反应的发光强度-反应时间曲线上升及下降阶段的反应速率常数、发光强度最大值及其出现的时间等.发光强度最大值及发光强度-反应时间曲线下的面积均可用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