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203篇
化学   449篇
晶体学   31篇
力学   64篇
综合类   54篇
数学   65篇
物理学   34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Yi-Yan Yang 《中国物理 B》2021,30(6):68703-068703
So far among the nineteen pairs of detected double neutron star (DNS) systems, it is a usual fact that the first-born recycled pulsar is detected, however the youngest DNS system PSR J1906+0746,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age of 113 kyr, is one of the three detected DNS as a non-recycled and second-born NS, which is believed to be formed by an electron capture or a low energy ultra-stripped iron core-collapse supernova (SN) explosion. The SN remnant around PSR J1906+0746 is too dim to be observed by optical telescopes, then its x-ray flux limit has been given by Chandra. A reference pulsar PSR J1509-5850 with the young characteristic age of 154 kyr was chosen as an object of comparison, which has an SN remnant observed by Chandra and is believed to be formed by iron core SN explosion. We impose a restriction on the maximum kinetic energy of electron-capture (EC) SN explosion that induces the formation of PSR J1906+0746. The estimated result is (4-8)×1050 erg (1 erg=10-7 J),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published simulations of the EC process, i.e., a lower value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iron core SN explosion of (1-2)×1051 erg. As suggested, EC process for NS formation is pertained to the subluminous type Ic SN by the helium star with ONeMg core, thus for the first time we derived the kinetic energy of EC SN explosion of DNS, which may be reconciled with the recent observation of type Ic SN 2014ft with kinetic energy of 2×1050 erg.  相似文献   
62.
以粉末状与气态二茂铁为原料,以氢气和氧气混合气体为爆轰能源,采用气相爆轰法进行了合成碳包覆铁纳米颗粒实验。XRD和TEM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两种不同状态的二茂铁,均得到了纳米碳包覆铁颗粒。该包覆颗粒的组成核为铁或铁碳化合物,外层壳主要由石墨碳组成,大部分球形纳米颗粒尺寸分布于5-30 nm之间。通过对比发现,采用气态二茂铁爆轰时,所得到的碳包铁粒度分布较为集中,壳层厚度比较均匀,且粒子具有较好的球形状。最后结合铁碳合金相图,从热处理角度对气相爆轰合成碳包覆铁纳米颗粒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出产物中α-Fe与Fe_3C的形成过程。分析了碳包覆铁纳米颗粒的磁滞回线,其表现出硬磁性与顺磁性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63.
径向轴承启动过程瞬态热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联立求解广义雷诺方程、油膜瞬态三维能量方程、轴瓦瞬态三维固体热传导方程及轴颈的运动方程,并考虑粘度和密度随温度及压力的变化,在油膜与轴瓦界面使用热流连续性边界条件,确定了在承受稳态载荷时圆轴承在启动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介绍了一种有效的用于求解轴承瞬态性能的改进Newton—Raphson算法.结果表明:整个系统达到热平衡的时间与启动加速度的大小无关;启动加速度越高,温度升高越快;在启动过程中,油膜最高温度出现的位置沿膜厚方向而变化.同有关试验结果的对比证实所建模型和所用算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64.
本论文采用阳极氧化的方法,在NH4HF2+NH4H2PO4的混合水溶液中于室温下以金属钛为基体原位合成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讨论了电解液成分、外加电压、溶液的pH值对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微观结构及形貌的影响,并建立了阳极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的生长模型。氧化钛纳米管的结构与外加电压有很大的关系,只有电压在5~35V范围内才能制备出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其管径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增加,且管径范围为30~160nm。而薄膜的厚度与电解液有关,通过控制电解液的成分及pH值,可获得厚度为6.5μm的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  相似文献   
65.
二茂铁与乙酰氯经傅-克反应制得乙酰基二茂铁(1);1在Ru(Ⅱ)-(R,R)-TsDPEN催化下完成不对称氢转移制得手性仲醇(3);3酯化后再与二甲胺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光学活性的(R)-(+)-N,N-二甲基-1-二茂铁基乙胺,总产率54.5%,其结构经1H NMR和IR确证。  相似文献   
66.
为了解特定流域的水化学特征及其运移和转化的历史,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分析了小流域雎水河的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雎水河流域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的地矿化度的溶滤水。(2)雎水河全线都是地下水补给地表水。(3)部分泉点矿化度相对较高与SO24-较高有关,可能是因为流经了含煤地层。  相似文献   
67.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腹泻性贝毒软海绵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腹泻性贝毒是一类分布较广的赤潮毒素,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本文用胶体金标记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的抗软海绵酸单克隆抗体,使用卵清蛋白合成高偶联比的包被抗原,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利用免疫层析技术原理,建立了快速检测软海绵酸的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方法检出限12 ng/mL(0.96纳克/条)。  相似文献   
68.
在微波辐射无溶剂条件下,以间苯二酚为起始原料,固体K2CO3为载体,设计合成了9个新的芳杂环酰肼分子钳人工受体.其结构均经1HNMR,IR,MS及元素分析确证.同传统的方法相比,该法具有简单、快速、高效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滴定法初步考察了这类分子钳对卤素阴离子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该类分子钳对I-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6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HPLC-MS/MS)同时测定了动物肝脏中6种玉米赤霉醇及其类似物的残留量。酶解后的样品采用乙醚提取,经液-液分配(LLP)和HLB固相萃取(SPE)柱净化后,采用HPLC-MS/MS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曲线定量。按照欧盟法规2002/657/EC的要求进行验证。在添加浓度1~4μg/kg范围内,方法回收率在70%~9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6种玉米赤霉醇及其类似物的判断限(CCα)在0.17~0.31μg/kg之间,检测能力(CCβ)在0.26~0.42μg/kg之间。本方法对其它动物源食品中玉米赤霉醇及其类似物残留的检测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70.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Fe(CF3SO3)2/PP3催化乙酰丙酸乙酯与甲酸反应转化为γ-戊内酯的反应机理。分析了单重态和三重态反应路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除了预催化剂活化出现势能面交叉外,反应主要在三重态势能面上进行,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甲酸盐配位方式重置,β-H消除得到活性催化剂[FeH(PP3)]+,接着乙酰丙酸乙酯的羰基碳和羰基氧接连被质子化得到中间体4-羟基戊酸乙酯,最后质子化的反离子CF3SO3H作为氢转移梭子协助分子内脱醇—关环生成目标产物γ-戊内酯。进一步探讨不同金属苯基膦配合物的催化活性,证实金属适宜的配位能力是筛选催化剂的关键。理论计算结果为优化设计高性能的生物质转化催化剂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