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化学   23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含P204聚酰胺胶囊的功能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性超薄聚酰胺胶囊作为一类新型的合成仿生膜体,具有芯材体积大、膜壁强度高、表面积容易测定及双层膜稳定性好等优点.我们采用超薄聚酰胺作为支撑体,在多孔胶囊壁中含浸双亲分子P204[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使P204分子在胶囊壁孔隙中形成复合双层结构,结果芯材的渗透速度呈现出受化学反应和外电场控制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22.
利用氩离子激光器和ICCD自组装了毛细管电泳-激光拉曼光谱联用分析系统,用已知拉曼谱图的苯和甲苯对系统进行调试,详细讨论了光路系统对灵敏度的影响,用甲基橙和甲基红混合体系进行拉曼-毛细管电泳联用的实验研究,得到了较好的甲基橙和甲基红的在线电泳-时间分辨激光拉曼谱图。  相似文献   
23.
新型高效原油破乳剂PNT-05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中原油田采油六厂二区原油破乳脱水过程中存在的脱水速度慢,乳化中间层厚等问题,通过分子结构设计手段,在非离子型破乳剂基础上,经酯化,在破乳剂分子中引入阳离子基团,合成出季胺盐阳离子型破乳剂PNT-05,利用季胺盐阳离子型破乳剂与助剂复配的方法室内解决了中原油田二区原油破乳脱水过程中顾在的问题,与油田现场用破乳剂相比,新的破乳剂体系脱水速度快,脱水效率高,使乳化中间层变薄或消失,同时探讨了季胺盐阳离子型破乳剂PNT-05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4.
将模糊聚类分析与偏最小二乘法相结合,对地质样品中吸收光谱严重重叠的贵金属多组份体系进行解析,较好地解决了计算光度分析中校准模型的优化问题,使计算结果的精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 10%,标准偏差小于 0.67,明显优于一般偏最小二乘 (PLS)法。采用小锍试金法消除样品中贱金属元素的干扰,其回收率为 92%~107%,标准偏差为 0.10~0.67;相对标准偏差为 4.7%~11.0%。并对影响聚类效果的参数选择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5.
高中物理教学新课改规定了物理教学要实现三个维度的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过程与方法的创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中,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完成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本文论述了实现高中物理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6.
产黑色素B.thuringiensis重组菌株的构建及其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嗜麦芽假单胞菌中产生黑色素的基因(mel gene)克隆到穿梭载体pHT3101中,并将它处于表达系统cry3A的控制下,构建得到重组质粒pHTAM.将此重组质粒用电脉冲的方法转入苏云金芽胞杆菌受体菌株BMB171中,得到重组菌株RSA.研究结果表明,处于cry3A控制下nel基因在BMBl71菌株中得到了成功的表达.本研究进一步采用红外光谱扫描法检测RSA所产黑色素的性质,并通过改变培养条件来提高黑色素的产量.  相似文献   
27.
以电子束为辐照射线源,采用辐射聚合法成功制备了槲皮素-Ni(Ⅱ)金属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研究了槲皮素与Ni(Ⅱ)之间的配位结构、配位作用方式及配位比,并按照1∶2的比例形成稳定配合物,同时也验证了槲皮素、Ni(Ⅱ)及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三者发生了金属配位印迹作用.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吸附动力学实验分别考察辐射剂量对聚合物的微观形貌、吸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剂量对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有显著影响.同时选择性吸附实验结果显示该印迹聚合物对槲皮素-Ni(Ⅱ)配合物表现出明显的吸附选择性和特异性,最大结合量可达82.22μmol/g.对黄芩素和柚皮素的吸附选择性较差,分离因子分别为3.915和5.443.  相似文献   
28.
为了定量探究蚂蚁群体的信息传递,我们用红火蚁作为研究对象,以蚂蚁平均速率作为衡量蚂蚁恐慌度的量度,通过恐慌蚂蚁与不恐慌蚂蚁的相互作用,探究影响过程中恐慌或不恐慌蚂蚁速率变化。并构建了热传导模型定性再现了实验现象。并基于该热传导模型预测了多种不同条件下恐慌或不恐慌蚂蚁的行为过程,为进一步对模型进行实验验证铺垫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9.
本文研究了近似已知函数求导方法的改进.利用Lagrange乘数法对罗方法中的系数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更快的收敛速度,并给出了相关的数值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