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化学   35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MoS_2具有独特的二维层状结构,被广泛用于加氢脱硫过程以及HER反应,而且可以通过减少MoS_2的颗粒尺寸以及层数来进一步改善其催化活性.通过剥离方法得到的MoS_2纳米片虽然表现出优良的加氢脱硫活性,但容易团聚使其循环使用性能很差.如果通过引入纳米碳将单层的MoS_2纳米片进行有效"隔离",则可明显降低团聚的可能性,从而改善其催化性能和稳定性.本文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出了碳嵌入的MoS_2纳米颗粒(MoS_2@C),将其应用于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氢转移反应中表现出了非常好的催化性能.进一步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在线质谱检测等手段研究了层间距增加的MoS_2催化剂在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氢转移反应中催化性能提升的原因.XRD,SEM和TEM结果表明,通过引入碳材料可以明显增加MoS_2的层间距,同时减小其颗粒尺寸,而且使MoS_2表现出弯曲的(002)晶面.由于存在一定的曲率,这种(002)晶面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催化能力.氮气物理吸附结果表明,这种MoS_2@C复合物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89 m~2g~(-1))和明显的介孔结构(~20 nm),在催化反应中有利于底物扩散,进而改善催化性能.XPS结果显示,与体相的MoS_2相比,MoS_2@C表面暴露出更多的不饱和Mo原子(Mo/S=0.71(MoS_2@C)vs Mo/S=0.63(MoS_2)),形成了独特的S-Mo-O结构以及缺陷结构.在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氢转移反应中,层间距增加的MoS_2@C由于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和具有弯曲的(002)晶面,表现出了更高的催化活性–(TOF=3.66 s~(-1) vs 1.24 s~(-1)(MoS_2)).通过质谱对反应过程的追踪发现,在只有肼存在的条件下,MoS_2@C催化肼分解的主要气相产物是氨气.这说明MoS_2@C能够使肼发生N-N键的断裂.而当肼和硝基苯同时存在的条件下,质谱检测的气相产物主要是氮气,表明硝基苯的存在可以诱导肼逐步发生N-H键断裂,在催化剂表面形成活性的H物种,进而转移到硝基苯上使其还原得到苯胺.使用偶氮苯和氧化偶氮苯作为反应底物,发现MoS_2@C很难使其还原为苯胺,这说明在该催化体系中,硝基苯的还原过程主要是沿着直接路径(硝基苯-亚硝基苯-苯胺)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将CO2还原成含碳能源或化学品,不仅能够缓解温室气体造成的危害,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为了有效避免竞争性的产氢反应和克服CO2的惰性,需要合适的催化剂提高还原产物CO2的选择性,并促进反应的快速进行.由于以过渡金属配合物为主的分子型催化剂具备已知的清晰结构,且具有丰富多变的氧化还原性质,有助于进行结构优化、分离催化中间体和机理分析,分子型CO2还原催化剂目前受到了广泛关注.另一方面,利用地壳储量丰富的非贵金属替代珍贵的4d和5d过渡金属来制备分子催化剂有利于降低制备成本,实现大规模应用.因此,设计和优化非贵金属分子催化剂用于光催化CO2还原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主要的优化方法包括调控电子效应、调控配体共轭程度、设置质子传递中心和设置库仑相互作用等.其中,通过添加给电子/吸电子取代基团来调节配体骨架的电子性质,可以有效调节金属中心的电子密度,从而改善分子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质.然而,采取该策略可能会导致催化活性和过电位间的此消彼长,限制了催化剂的提升空间.因此,电子效应调控...  相似文献   
13.
为描述里德伯Cs原子与CCl4分子碰撞电离实验研究中所发现的若干特征,对里德伯原子与分子碰撞的理论模型-准自由电子模型提出两点修正:(1)考虑原子实在碰撞过程中的作用,并且计入量子亏损;(2)考虑碰撞后正负离子的分离几率。利用修正的模型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到了与实验测量较为吻合的结果,。同时与其它文献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To date, many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paintable carbon-based(PC-bas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 Though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their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are still relatively low compared with hole-transport-materials-based PSCs. General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erformance in PC-based PSCs is still insufficient. In this work, PC-based PSCs were fabricated in ambient air and four groups of controlled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which the PbI_2 layers were prepared with or without antisolvent extraction treatment. These four groups of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to find out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influencing factors on PC-based PSCs performance,for example, PbI_2 residual,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perovskite film,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the perovskite film, and the contact status of the perovskite/carbon electrode interface. With a systematic analysis,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ntact status of the perovskite/carbon electrode interface played a vital role in PC-based PSCs, and a flat, smooth perovskite surface could help to improve this contact status significantly. Besides, on the precondition of a poor contact interface, no PbI_2 residual and a good surface morphology only brought limited benefits to the performances of PC-based PSCs.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性能太赫兹功能器件的规范化设计需求,本文将智能逆向设计方法应用于太赫兹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优化中.建立与数字空间映射的亚波长超表面等效模型,从设定器件的目标功能和约束条件出发,利用智能算法探索整个解空间中的全部可能结构,迭代寻优至最优结构图案.本文利用搭建的逆向设计框架设计了中心频率为0.51 THz、带宽为41.5 GHz、插入损耗为–0.1071 dB的太赫兹带通滤波器.与传统的人工正向设计相比,逆向设计方法可解构出窄带、低插入损耗、带外抑制强、极化稳定性强的带通滤波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局部表面纳米化技术,设计了一种双层嵌套式金属薄壁吸能结构。在表面纳米化技术对金属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基础上,优化了环向交错式和连续式条纹局部表面纳米化布局,得到了双层嵌套式方管吸能结构设计方案和吸能参数。结果表明,表面纳米化对材料的屈服极限提升显著,所设计的局部纳米化双层嵌套式方管吸能结构的比吸能可提高57.1%。同时也证实局部表面纳米化是一种有效的吸能提升技术。  相似文献   
17.
The production of a polarized 7Li atomic beam in a strong magnetic field was experimentally studied by laser optical pumping of a single ground hyperfine F level. It was shown that nearly complete negative and partial positive polarizations of 7Li atoms could be realized under appropriate conditions by this pumping scheme, which was in agreement with the rate equation calculations.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transition probabilities, the maximum polarizations for various transitions and light polarizations were given.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镍、铜和钾改性的MoO3/Al2 O3样品进行与甲烷的程序升温表面反应 (CH4 TPSR)研究以及其碳化样品的BET测定 ,发现镍的添加对于甲烷还原以及碳化氧化钼具有促进作用 ,并对甲烷在碳氧化物或碳化物表面上的活化也具有促进作用 ,镍改性的碳化物样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和对甲烷比较高的本征活性 ;铜的添加对于甲烷还原以及碳化氧化钼稍有促进作用 ,对于甲烷在碳氧化物或碳化物表面上的活化稍有促进作用 ,但铜的引入也会加快催化剂的烧结 ;钾的添加对氧化钼被甲烷的还原以及碳化都不利 ,对于甲烷的活化也不利 ,钾的加入还会促使催化剂烧结 .因此 ,钾的添加对于甲烷在碳氧化物或碳化物上的转化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9.
人白介素6受体配基结合区的表达及功能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人白介素6受体(hIL-6R)配基结合区作为克隆和表达的目的基因片段,以pET-3b为表达载体构建并筛选出两个重组子pET-6R(B)和pET-6R(B)4,分别编码28kD的IL-6R配基结合区和53kD的配基结合区的串联体。重组子分别转化相应受体菌,经IPTG诱导两种目的蛋白28kD的rIL6R-28和53kD的rIL6R-53分别占菌体总蛋白的50%和30%。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并复性后均能增强IL-6对IL-6依赖株7TD1细胞的生长刺激作用。ELISA结果也表明rIL6R-28和rIL6R-53都具有明显的配基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20.
锯齿振荡是托卡马克装置上常见的磁流体不稳定性之一.先进实验超导托卡马克(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EAST)装置放电中观察到外加共振磁扰动(resonant magnetic perturbation,RMP)会影响锯齿振荡行为.本文研究了环向模数n=2的RMP对锯齿周期的影响.通过RMP线圈相位差扫描实验发现,当RMP上下线圈(n=2)相位差ΔφUL发生变化时,扰动场的谱型发生变化,锯齿周期和崩塌幅度也随之发生明显的改变.单流体电阻磁流体力学(MARS-F)程序分析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当RMP上下线圈(n=2)相位差为ΔφUL=270°时,等离子体芯部区域的响应最强,此时锯齿周期和幅度最小.锯齿行为的改变可能与RMP引起的快离子损失相关.该研究利用RMP上下线圈(n=2)实现对锯齿行为的有效调控,有利于未来EAST发展高比压放电条件下的大锯齿自动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