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735篇
  免费   91757篇
  国内免费   120074篇
化学   498366篇
晶体学   7988篇
力学   38144篇
综合类   13368篇
数学   80011篇
物理学   306689篇
  2024年   3830篇
  2023年   11560篇
  2022年   12930篇
  2021年   10378篇
  2020年   10289篇
  2019年   16001篇
  2018年   17677篇
  2017年   13762篇
  2016年   15293篇
  2015年   15956篇
  2014年   26372篇
  2013年   23359篇
  2012年   55794篇
  2011年   70216篇
  2010年   31258篇
  2009年   27169篇
  2008年   60535篇
  2007年   60524篇
  2006年   61967篇
  2005年   58063篇
  2004年   50035篇
  2003年   40110篇
  2002年   35854篇
  2001年   27827篇
  2000年   29661篇
  1999年   14959篇
  1998年   8873篇
  1997年   6886篇
  1996年   12150篇
  1995年   10295篇
  1994年   11455篇
  1993年   12418篇
  1992年   11783篇
  1991年   7464篇
  1990年   7338篇
  1989年   6563篇
  1988年   7131篇
  1987年   6641篇
  1986年   6408篇
  1985年   5961篇
  1984年   3731篇
  1983年   3214篇
  1982年   2564篇
  1981年   2025篇
  1980年   1410篇
  1979年   921篇
  1978年   570篇
  1966年   372篇
  1965年   449篇
  1948年   90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The CO_2 adsorption on CaO(001) surface at different coverages from 1/9 monolayer(ML) to 1 ML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most stable adsorption structures at different coverages, the mechanism of CaO(001)surface carbonating into CaCO_3 has been explored. At low coverages(≤1/3 ML), CO_2 molecule prefers sitting in parallel pattern on the CaO(001) surface, while the structure of the CaO(001)surface remains unchanged. At medium coverage(4/9 ~ 2/3 ML), the repulsive interactions between oxygen atoms of CO_2 become stronger, and the calcium carbonation structure appears on the CaO(001) surface. At high coverage( ≥ 7/9 ML), the structure of the CaO(001) surface is deeply damaged, and a few CO_2 molecules have penetrated into the surface and bound to the O atom of the second layer(sub-surface), eventually forming the layered structure of CaCO_3.Additionally, herein has discussed the simulation of HREELS and thermodynamical stability of these structures at different coverages.  相似文献   
192.
193.
基于结构可靠性理论,引入阈值因子的概念,其物理意义为当前最优解满足可靠性约束需将阈值增减的幅度。随着迭代的进行,对于有效约束,阈值因子收敛于1,能够使得最可能失效点快速向满足可靠性约束的极限状态曲面靠拢,优化效率得以提升。解耦模型中,优化变量可为随机变量也可为非随机变量,当优化变量为随机变量时,采取优化变量拆解方式进行计算。数值算例表明,本文方法对优化变量拆解方式不敏感,对有效约束和非有效约束均能够获得满意的优化结果,且计算效率明显高于经典方法。  相似文献   
194.
分析外加均匀磁场对于碳离子笔形束剂量分布的影响,并考虑修正这种影响,为磁共振成像引导碳离子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本文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计算了不同能量碳离子笔形束在不同强度磁场下的剂量分布情况,发现垂直于碳离子束入射方向的均匀磁场对于碳离子笔形束射程缩短的影响很小,磁场对碳离子束的主要影响是引起束流横向偏转,特别是碳离子束布拉格峰位置的横向侧移。横向侧移程度与碳离子束的能量和磁场强度相关,根据模拟结果,得到了一个计算碳离子束布拉格峰在磁场中相对横向偏转的方程,并提出一种校正外加磁场引起的碳离子束布拉格峰横移的角度修正方法。这些结果可用于指导磁共振图像引导碳离子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研发。  相似文献   
195.
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的幅度检测方法易受噪声干扰,灵敏度差,信噪比和精度低,且受调制光源的影响较大,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相位检波的光寻址电位传感器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将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的输出光电流信号分别与两路正交信号相乘,通过低通滤波提取直流分量并相除,即可得到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相位信息.与已有的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相位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算法复杂度低、实时性高的优点.实验研究了调制光源光强对光寻址电位传感器幅度检测和相位检测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的传统幅度检测方法与正交相位检波检测方法对pH检测的灵敏度、线性度及信噪比.结果表明,相比于幅度检测方法,调制光源光强对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的相位检测影响更小,在频率为10 kHz,pH的范围为1.68~10.01的情况下,相位检测方法比幅度检测方法测得的灵敏度增加了7 mV/pH,精度提高了14.9 mpH,非线性误差减小了0.003%,均方差减少了0.1051×10^-5,信噪比增加了8.2827 dB.该方法特别适用于弱光下的光寻址电位传感器检测.  相似文献   
196.
介绍了D*-度量空间中的相关知识, 并基于D*-度量空间, 将度量空间中与两种距离控制函数(ψ,?)有关的广义弱压缩映射推广到D*-度量空间, 通过构造迭代序列,讨论了广义弱压缩条件下映射不动点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给出了几个不动点定理, 所得结果丰富了D*-度量空间的不动点理论。  相似文献   
197.
吴娟  李建民  尹新启  曾理江  邱克强  李朝明  颜宏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0,32(12):121006-1-121006-5
分析了基于锥面衍射的双光栅光谱合成系统的可行性,设计了激光入射角为Littrow角附近的双多层介质膜(MLD)光栅光谱合成系统,开展了两路合成实验。当入射极角等于自准直入射角,入射方位角为6°时,光栅衍射效率近似等于光束自准直入射时的衍射效率。基于锥面衍射原理,对中心波长为1050.24 nm和1064.33 nm的两束光纤激光子束进行合成,入射极角为43.99°,测得合成效率为92.9%,较基于非锥面衍射的双光栅光谱合成系统的合成效率提高了8.8%;测得合成光斑光束质量Mx 2=1.204,My 2=1.467,与基于非锥面衍射的双光栅光谱合成系统输出光斑光束质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8.
静止轨道卫星差分吸收光谱仪采用摆扫成像方式对大气进行探测,针对其工作时CCD成像系统信噪比大于1 000、高速探测模式下探测周期小于10min、高分辨率模式下探测周期小于1h的要求,进行CCD成像系统设计.选取CCD47-20作为探测器,设计成像电路实现光谱图像信号的采集和上传.分析了帧叠加和像元合并对时间、空间分辨率的影响.结合帧转移CCD的特点设计了每个位置最后一帧读出时摆镜转动的成像方式,并合理设置了帧叠加数和像元合并数,达到优化成像周期的目的.1s曝光时间条件下,该CCD成像系统的高速、高分辨率模式探测周期分别为515s和3 315s,图像信噪比均大于1 000,污染物观测实验中未出现失帧或重复的现象.该CCD成像系统方案满足静止轨道星载差分吸收光谱仪的探测需求,为静止轨道环境监测仪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9.
The Burton-Miller boundary integral formulation is solved by a complex variable boundary element-free method (CVBEFM) for the boundary-only meshless analysis of acoustic problems with arbitrary wavenumbers. To regularize both strongly singular and hypersingular integrals and to avoid the computation of the solid angle and its normal derivative, a weakly singular Burton-Miller formulation is derived by considering the normal derivative of the solid angle and adopting the singularity subtraction procedures. To facilit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VBEFM and the approximation of gradients of the boundary variables, a stabilized complex variable moving least-square approximation is selected in the meshless discretization procedure. The results show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the present CVBEFM and reveal that the method can produce satisfactory results for all wavenumbers, even for extremely large wavenumbers such as k = 10 000.  相似文献   
200.
飞行器液压导管受接头和卡箍等约束,在使用的振动环境中,会因弯曲应力而导致破裂,影响到飞行安全.本文对飞行器液压系统通用的不锈钢导管的裂纹萌生寿命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在对8 mm、12 mm 无缺陷导管和含U 型缺口8 mm 导管的疲劳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导管的最大拉应变-裂纹萌生寿命数据.然后采用基于强度极限和弹性模量估算法的Manson-Coffin 公式来预测导管裂纹萌生寿命.最后引入加载类型修正系数、表面质量修正系数、试样尺寸修正系数、应力集中敏感系数和有效应力集中系数,使修正后的公式对三种类型的导管均有较好的裂纹萌生寿命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