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7篇
化学   78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17篇
物理学   7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31.
斑海豹依靠其具有波状外形的胡须,可感知猎物尾迹流场中的涡流,进而循迹追踪.对斑海豹胡须感知涡流特征的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根据斑海豹胡须的外形参数,制作了1:30的实验模型,在水槽中研究了均匀流场和尾迹流场中单个胡须模型和胡须模型阵列的单自由度流致振动特性,分析了模型振动响应与涡流特征的关联.结...  相似文献   
32.
传统K-means聚类算法初始聚类中心以及聚类数目K是随机确定的,聚类结果受其影响较大,这样容易造成聚类结果不稳定且准确率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优化初始聚类中心和轮廓系数的K-means聚类算法.首先,为了选出准确的初始聚类中心,引入平均样本距离和误差平方和,构造初始聚类中心的选取方法,使得选取的初始聚类...  相似文献   
33.
厉井钢  王超  陈俊  彭靖含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34(2):026004-1-026004-6
燃料组件在反应堆内受压紧力等作用会发生弯曲,该弯曲会显著改变反应堆局部位置的中子慢化。基于中广核核设计软件包PCM中的组件中子截面计算软件PINE和堆芯核设计软件COCO,开发了专门的燃料组件弯曲模型,以分析燃料组件弯曲对堆芯局部功率分布的影响,并和蒙特卡罗软件JMCT做了对比验证计算。计算结果表明,PCM软件包燃料组件弯曲模型的计算结果与JMCT吻合良好,该软件包可以用于燃料组件弯曲的分析计算。燃料组件的弯曲对于堆芯的局部功率分布有显著的影响,需要在设计中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34.
杨紫含  何杰  胡刚  刘振兴  王朋 《低温与超导》2022,50(2):17-23+88
电流引线是连接室温端电源和低温端超导装置的重要部件,也是超导装置热损耗的主要热源之一。选择合适的电流引线形式,并进行引线结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超导装置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概述了电流引线的优化设计目标和分类形式,介绍了全金属电流引线、高温超导电流引线和珀尔帖电流引线的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三类电流引线的工作特点和适用场景,可为超导装置的电流引线选型和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分子构象的聚类是搜索分子动力学模拟轨迹中代表构象的主要方法。 它是分析复杂构象改变或分子间相互作用机制的关键步骤. 作为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密度峰值搜索算法因其聚类的准确度而被应用于分子聚类过程中. 但随着模拟时长的增长,密度峰值搜索算法较低的计算效率限制了其应用的可能. 本文提出K-means密度峰值搜索算法的聚类算法,它是密度峰值搜索算法在计算效率方面的一个扩展版本,用于解决密度峰值搜索算法中巨大的资源消耗问题. 在K-means密度峰值搜索算法中,首先,通过高效的聚类算法(例如K-means)进行初始聚类,得到的聚类中心被定义为具有权重的典型点. 然后,对加权的典型点通过密度峰值搜索算法实现二次聚类,并细化点为核心点、边界点、加细光晕点. 在与密度峰值搜索算法具有相似的精度的同时,计算复杂度由O(n2)降至O(n). 通过二面角,二级结构,关联图描述的分子构象,将KFDP用于多个模拟轨迹的聚类过程中. 并通过与K-means聚类算法,DBSCAN聚类算法的比较结果,验证了K-means密度峰值搜索算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36.
以维生素B2作为荧光探针,基于荧光猝灭法对叶酸进行了定量检测,考察了维生素B2浓度、激发波长、反应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反应时间为8 min,叶酸浓度在1.5×10-6~1.0×10-5mol/L范围内,其线性回归方程为F0/F=0.6838+0.214 c(×10-6mol/L),相关系数和检测限分别为0.9988和6.7×10-7mol/L。  相似文献   
37.
以青霉素G钾为原料,采用先酯化后氧化的“一锅法”工艺合成青霉素G亚砜对-甲氧基苄基酯,再用巯基化合物做捕捉剂,所得氮杂环丁酮二硫代物与芳基亚磺酸铜反应得4-硫代芳基磺酰氮杂环丁酮,总收率达57.6%.产物经1H NMR表征.  相似文献   
38.
入射能量为69.5MeV的碳束轰击~(27)Al和~(nat)Ca靶,用△E-E计数器望远镜鉴别反应产物,测得Li、BC、B、N、O诸元素能谱,在两体反应假设下,得到了质心系能谱、角分布、E-θ平面上双微分截面d~2σ/dEdθ的等高线图。假定在断裂时刻碎片相对运动动能可以忽略,绝热近似条件得到满足,并且碎片只有旋转对称的四极形变,从而得到决定断点处碎片运动的三个方程,求解这组方程,得到断点拉长度,并得到出射碎片的总动能。计算得到的出射碎片的形变参数是在0.28—0.44之间,其全阻尼能量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由拟合实验角分布得到的平均寿命是(4—6)×10~(-22)秒。  相似文献   
39.
王小平  陈义霞  傅敏  陈咨含  黄秋林 《催化学报》2018,39(10):1672-1682
高压放电能产生物理和化学效应,如高能电子(e*)、电场、紫外光、可见光和活性物质(·OH,H·,O·,·O_2~-,O_3,N·,NO_x)等,这些放电效应直接或间接应用于污染物的去除和材料的表面改性.在环境领域中,很多研究都关注于高压放电体系中活性物质的产生和利用,而忽视了物理作用,致使处理污染物的能量利用效率不高.近年来,为了提升能量效率,在放电系统中添加光催化剂的研究越来越多.放电产生的物理和化学效应提升了活性物质的产量,从而增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然而,关于高压放电产生的活性物质和物理效应对光催化剂的影响缺乏研究.g-C_3N_4光催化剂是无毒、耐高温、低成本的非金属半导体,在环境与能源方面应用较广,但至今研究g-C_3N_4与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处理污染物较少.为了使等离子体-g-C_3N_4系统能在环境中得到应用,首要解决的是高压放电对光催化剂影响的问题,从而为后期的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选用放电均匀、稳定、能产生高电子密度的介质阻挡放电(DBD)对g-C_3N_4进行处理.在不同电气参数(放电电压和放电时间)对g-C_3N_4进行处理,用处理前后的g-C_3N_4光催化降解10mg/L的亚甲基蓝检测其光催化活性,并对其表面的物理结构和化学特征进行表征.结果发现在低放电电压的长时间放电会降低g-C_3N_4的催化活性,而在高放电电压的较短时间内会增强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随着放电时间的延长,催化活性会先降低再上升.根据XPS表征结果,放电处理后的g-C_3N_4表面有化学键的破坏和新键的形成.在放电处理过程中,加入光催化剂会增强放电强度,而且亲水官能团(-OH,-COOH,-NO_2)的增加也会使放电强度增强,这与光催化剂对放电间隙的空间电荷吸附量有关.结合g-C_3N_4表面表征结果,发现g-C_3N_4的表面物理结构随着放电时间的延长层层破坏,其表面化学官能团也发生周期性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影响g-C_3N_4的光催化剂活性.如果等离子体-g-C_3N_4系统要应用于环境治理,光催化剂需避免与放电间隙接触,使光催化剂既能利用高压放电产生的光和其他物理效应,也能不受到低温等离子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The real time domain interferometry for the photodetachment dynamics driven by the oscillating electric field has been studied for the first time. Both the geometry of the detached electron trajectories and the electron probability density are shown to b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photodetachment dynamics in a static electric field. The influence of the oscillating electric field on the detached electron leads to a surprisingly intricate shape of the electron waves, and multiple interfering trajectories generate complex interference patterns in the electron probability density. Using the semiclassical open-orbit theory, we calculate the interference patterns in the time-dependent electron probability density for different electric field strengths, different frequencies and phases in the oscillating electric field. This method is universal, and can be extended to study the photoionization dynamics of the atoms in the time-dependent electric field. Our study can guide the future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in the photodetachment or photoionization microscopy of negative ions and atoms in the oscillating electric 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