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2篇
化学   67篇
数学   13篇
物理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SiO2载体表面原位合成MCM-41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溶液硅源和表面硅源两种合成路线在SiO2颗粒表面进行了MCM-41的原位合成,结果发现以两种方式均可得到MCM-41的有序结构。溶液硅源原位合成MCM-41的长程结构较好,两种硅源原位合成的MCM-41均能够在脱除模板剂过程中保持其长程有序结构。表面硅源原位合成MCM-41的孔径分布较窄,最可几孔径为3.81nm。本文还考察了OH/CTABr及SiO2/OH比对表面硅源原位合成MCM-41长程结构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非负载型磷化钼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尽管有相当多的文献和专利报道了含磷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究及磷的加入对Mn-Ni、Ni-Mo、Ni-W、Co-Mo、Mo、W、Ni、Co等各类加氢精制催化剂结构、及HDS、HDN活性的影响,并证明了磷或含磷化合物可作为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助剂和稳定剂,但对于磷化物加氢催化剂的合成及对其HDS、HDN活性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在较低温度下用氢气直接还原磷钼酸铵盐得到非负载型的磷化钼催化剂,并以制备的磷化钼为活性组分,以SiC和γ-Al2O3为稀释剂,选择高浓度和低浓度的吡啶、噻吩和环己烯的混合物为模型化合物,以环己烷作溶剂,测定了制备催化剂的HDS、HDN及HYD活性。结果表明,所研制的非负载型磷化钼加氢精制催化剂对两种含有吡啶、噻吩和环己烯的模型化合物具有同时HDN, HDS 和 HYD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国产C30 2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原粉为母体 ,通过成型模具和成型条件的改变 ,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形状、尺寸和孔结构的催化剂颗粒 ,用宏观活性测试和孔结构表征的方法 ,考察了颗粒结构对催化剂宏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于内扩散阻止作用比较明显的工业甲醇合成过程 ,适宜的颗粒结构设计对提高催化剂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当C30 2催化剂颗粒具有 5 5nm~ 7 5nm的平均孔半径、0 4 7左右的孔隙率时 ,其结构比较适宜 ,在此基础上 ,通过改进反应沉淀工艺、提高颗粒的比表面积 ,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催化剂的宏观活性 ;对工业常用的圆柱状C30 2催化剂颗粒 (Φ 5× 5mm) ,采用约 4 0kN·cm- 2 的成型压片强度相对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助剂镍/钴对磷化钨催化剂加氢精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共浸渍法制备磷化钨/γ-Al2O3催化剂基础上,分别加人1%、3%、5%、7%和9%(占活性组分比例)的助剂镍或钴,制得负载30%含助剂镍/钴磷化钨/γ-Al2O3系列催化剂,考察了助剂及其加人比例对催化剂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人适当比例的助剂镍或钴,有利于提高磷化钨/γ-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当助剂含量分别为5%镍或7%钴时,催化剂的噻吩加氢脱硫率最高;助剂镍对磷化钨/γ-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氮反应不利,而加人适当比例助剂钴有利于提高催化剂加氢脱氮活性,当助剂钴含量为5%时,催化剂吡啶加氢脱氮率最高.温度对磷化钨/γ-Al2O3催化剂加氢精制性能有一定影响,高温有利于加氢脱硫反应,低温有利于加氢脱氮反应.  相似文献   
15.
在利用硅胶表面上的羟基通过γ-胺丙基硅烷把季铵盐固载到硅胶载体上制成水不溶性杀菌剂的基础上,考察了原料硅胶对制备产品杀菌性能的影响。在相同操作条件下,使用同一种原料硅胶,随着原料粒度的减小,所制备杀菌剂产品的杀菌率有所增加,但不明显;选用用不同种原料硅胶合成的水不溶性季铵盐类杀菌剂的杀菌结果表明,原料比面积越大,孔体积越小,合成产品的杀菌率越高。红外光谱证明了γ-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己通过与硅胶表面羟基的反应键合到硅胶表面,叔胺化的硅胶中间体和产物上存在的很强的烷基峰也证明了硅胶上确实固载上了烷基官能团。交叉极化的硅胶核共振谱有效地表征了硅胶上表面羟基的反应情况,δ为-106处峰的基本消失证明了原料硅胶表面的硅羟基与胺丙基硅烷的键合反应比较完全。使用后的杀菌剂再生结果表明,其再生性能好,具备重复使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 P/Ni 摩尔比为 2 的 Ni2P/SBA-15, 再通过二次浸渍引入助剂 Mo 制得 Mo-Ni2P/SBA-15, 将它调制成活性胶后均匀涂敷于预处理后的载体表面, 干燥焙烧后在氢气流中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 制备了一系列 Mo-Ni2P/SBA-15/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 采用 X 射线衍射、N2 吸附-脱附和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 以二苯并噻吩为模型含硫化合物, 考察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 结果表明, Mo 的加入增大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了 MoNiP2, 且 Ni2P 为主要活性物相. Mo 在催化剂表面主要以 Mo6+和 Moδ+形式存在; 当 w(Mo) = 4.2% 时, n(Mo)/n(Ni+Mo) = 0.18 的整体式催化剂上二苯并噻吩的转化率最高, 且在较低反应温度时以直接脱硫机理为主, 而较高反应温度时以加氢脱硫机理为主.  相似文献   
17.
以FeCrAl合金薄片为基底,Al2O3浆料为过渡胶体,不同摩尔比的Cu、Co为催化活性组分,制备了一系列CuxCo1-x/Al2O3/FeCrAl(x=0-1)新型整体式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光电子能谱(XPS)和程序升温还原(TP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催化剂的催化甲苯燃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所制备的整体式催化剂上,当Cu含量比较低时,形成了Cu-Co-O固溶体;当Cu含量比较高时,可以测得CuO的衍射峰.催化剂表面颗粒大小和形貌与Cu、Co摩尔比密切相关.在催化剂表面,Co以Co2+和Co3+价态存在,而Cu主要以Cu2+价态存在.催化剂中的Cu可以改善Co的氧化还原性,从而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在所制备的催化剂中,Cu0.5Co0.5/Al2O3/FeCrAl催化剂具有最好的活性,甲苯在374oC可以完全催化燃烧消除.  相似文献   
18.
以FeCrA l合金薄片为基体,A l2O3为过渡载体,Ce1-xN ixO2(x=0.1-0.3)、CeO2和N iO为活性组分,制备了Ce1-xN ixO2/A l2O3/FeCrA l、CeO2/A l2O3/FeCrA l和N iO/A l2O3/FeCrA l金属基整体式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中评价了催化剂的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用SEM、XRD、TPR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物相、表面形貌和氧化还原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e1-xN ixO2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性比CeO2和N iO要好;Ce1-xN ixO2/A l2O3/FeCrA l(x=0.1-0.3)催化剂具有好的催化活性和高温稳定性,CeO2/A l2O3/FeCrA l和N iO/A l2O3/FeCrA l催化剂有好的初活性但高温稳定性较差;活性组分与A l2O3和FeCrA l金属基体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类超二次拉格朗日系统的周期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成岳 《数学杂志》1994,14(2):217-222
本文研究了超二次拉格朗日系统d/dtδF/δζ(q,q,t)-δF/δq(q,q,t)=0利用Rabinowitz的山路引理,可以证得当正数T适当小时,该系统存在非常数的T-周期解。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共浸渍和程序升温还原的方法,在不同的温度下氢气还原4h合成了负载量为30%(以WO3计)的WP/γ-Al2O3催化剂。对合成的催化剂进行了XRD、BET、TG和31P MAS NMR表征。在3.0MPa和633K的反应条件下,对催化剂的咔唑加氢脱氮(HDN)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还原温度超过1023K时活性组分WP在载体表面发生聚集。当催化剂还原温度为923K时,在化学位移为2.4×10-5只能检测到与磷酸盐对应的特征峰;当催化剂还原温度为1023K和低旋转频率时,在化学位移为2.55×10-4处检测到与活性组分WP对应的特征衍射峰,当高旋转频率时,在化学位移为处6.88×10-4处检测到一个特征峰,该特征峰可能与载体和活性组分之间存在的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类似—Al—O—W—P结构的物种有关,这对应与XRD谱图中在40.44°存在的衍射峰。TG结果表明,随还原温度的提高,催化剂前体的磷化程度增加。923K合成的催化剂具有相对最高的咔唑HDN活性,其咔唑HDN转化率达到79%。催化剂咔唑HDN途径有三条:比较低的直接氢解脱氮选择性和比较高的加氢脱氮选择性(一个苯环先饱和然后脱氮,两个苯环饱和然后再脱氮),其中第三条途径,即两个苯环饱和再脱氮为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