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化学   3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1 毫秒
11.
SMAI法制备的D-72固载Ni-Cu双金属原子簇表面性质研究吴世华,朱常英,杨秀檩(南开大学化学系,天津300071)聚合物固载过渡金属原子簇,由于可用作新型催化剂和各种聚合物材料的基本物质,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1]。目前制备聚合物固载金属原子簇的...  相似文献   
12.
低度白酒出现浑浊的原因是酒中存在少量高级脂肪酸酯类。本文合成了W树脂用于吸附除去白酒中这些酯类。结果表明,W树脂对上述酯类有较好的选择性和较大的吸附量,每周期通酒量可达250BV。树脂易于再生,再生效率可达100%。经树脂处理后酒的理化指标和风味不变;直接加水勾兑成38°以下低度白酒,其外观清亮透明,在-15℃低温下不出现浑浊。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固载Ni┐Ag双金属催化剂Ⅱ.催化剂的催化性质吴世华朱常英王连邦张松桢(南开大学化学系,天津300071)关键词镍,银,聚合物固载金属催化剂,加氢,燃料电池电极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SMAI)技术是制备聚合物负载零价金属催化剂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金属蒸气法制备了三种不同金属重量比的树脂固我及活性炭负载Pd-Cu双金属催化剂。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测定结果表明催化剂中Pd—Cu已形成合金。合金粒度极小,平均直径小于5nm。树脂固载催化剂金属粒度远小于活性炭负载催化剂的金属粒度。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示Pd和Cu均以零价态存在。极化曲线表明,树脂固载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接近于相应的活性炭负载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SMAI和CI法制备的Ni—Ag/SiO2催化剂的结构与催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SMAI)法和普通浸渍(CI)法制备了金属含量相同的SiO2负载Ni-Ag双金属催化剂。XRD和磁测定结果表明SMAI催化剂中Ni和Ag的粒度均小于金属含量相同的CI催化剂,SMAI催化剂中Ni和Ag未形成合金,而CI催化剂中Ni和Ag形成了合金。SMAI和CI催化剂都具有超顺磁性。研究了这些催化剂在甲苯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质,结果表明与组成相同的普通浸渍法催化相比,SMAI催  相似文献   
16.
应用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SMAI)法和普通浸渍(CI)法制备了金属含量相同的γAl2O3负载NiAg双金属催化剂。研究了这些催化剂在甲苯和二丙酮醇加氢以及CO2甲醇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质,结果表明与组成相同的普通浸渍法催化剂相比,在所有这些反应中SMAI催化剂都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这是因为SMAI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分散度和还原度(零价金属百分比)。  相似文献   
17.
选用了新型三官能团交联剂:三烯丙基三聚异氰酸酯(TAIC),从理论上考查了它和丙烯腈(AN)共聚的可能性后,以甲苯为致孔剂进行了TAIC单一交联和TAIC-DVB混合交联大孔聚丙烯腈树脂的合成,并研究了其孔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AIC与AN能较好地共聚,所得树脂孔径较大,单一交联时孔径可达4000~5000(?),混合交联时,500~1000(?),而且随着TAIC在交联剂中比例的增加孔径迅速增大,说明TAIC参加交联,可以明显增加树脂的孔径,因此,可以通过调节TAIC和DVB的比例,合成出所需孔径的树脂。  相似文献   
18.
19.
淀粉与聚丁二酸己二醇酯的反应及其生物降解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完全生物降解型材料-淀粉-聚丁己二醇酯共聚物,对影响聚丁二酸己二醇酯的分子量及淀粉与聚丁二酸己二醇酯反应接枝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当聚丁二酸己二醇酯酰氯化物与淀粉投料重量比为4:1时,聚酯的接枝率达到38.20%,接枝共聚物用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降解40d,其失重率达89.60%,在土壤中堆埋90d,接枝共聚物基本完全被降解。  相似文献   
20.
001×7阳离子交换树脂溶胀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溶胀性能测定仪定量测定了001×7阳离子交换树脂在水中的溶胀行为、溶胀行为的温度依赖性以及转型过程中溶胀行为的变化,这对了解产品性能及改进工艺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