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3篇
化学   152篇
物理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新型电致化学发光分析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电致化学发光分析仪可以应用在实验室条件下的药物分析、发光材料等一类电化学发光的检测实验中.系统地介绍了电致化学发光分析仪的设计和研制过程,包括仪器原理、设计框图、具体实现方案、主要技术难点和创新点.仪器具有灵敏度高、双检测位置、四样品通道、三维图形显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2.
脱氧核糖核酸在电极表面的固定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宏  徐颖  何品刚  方禹之 《分析化学》2004,32(6):815-820
介绍了电化学脱氧核糖核酸(DNA)传感器的原理并重点评述了DNA在不同材料电极表面的固定化技术,对比了吸附法、自组装法、亲和素一生物素法、共价键合法以及组合法固定DNA在构建电化学DNA传感器中的应用。参考文献77篇。  相似文献   
113.
赵辉  李玲  何品刚  方禹之 《电化学》2011,17(3):278-282
胞吐是细胞之间传递信号的主要方式之一,安培法监测细胞胞吐是研究细胞间通讯的基本方法。本研究采用ITO (Indium Tin Oxide) 导电玻璃与紫外光刻技术构建了一种新型ITO微孔电化学传感器,用于细胞胞吐现象的监测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相比传统的方法,ITO微孔电化学传感器不仅可以取代传统的碳纤维微电极,而且可与荧光或化学发光等方法联用,运用多种手段同时对细胞的生理现象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14.
脱氧核糖核酸与双苯甲亚胺相互作用的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荧光光谱法对脱氧核糖核酸(DNA)与双苯甲亚胺(Hocehst 33258)相互作用的方式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证实了Hoechst 33258与DNA的相互作用除嵌入作用时,还存在持异性的静电作用;Hoechst33258与DNA主要作用在A-T匹配,同时,在磷酸根的存在下可以减弱Hoechst33258与DNA的非特异性作用。另外,根据荧光峰增强与Hoechst33258浓度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5.
溴化乙锭标记DNA电化学探针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乙基-(3-二甲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盐(EDC)为偶联活化剂,将电化学活性物质溴化乙锭(Ethidiumbromide,EB)成功地标记在人工合成的含有21个碱基的寡聚DNA片段上,制备成EB标记DNA探针;用电化学方法将待测样品DNA片段固定在石墨电极表面,在一定的温度、pH值和离子强度条件下与EB标记DNA探针进行杂交反应,从而对靶序列DNA片段进行识别和测定.此外,还讨论了该探针的电化学性质、荧光光谱、待测DNA片段在石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固定、DNA链碱基长度对EB标记DNA电化学探针的影响以及探针的选择性、重现性和寿命,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6.
基于纳米金胶标记DNA探针的电化学DNA传感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纳米金胶为标记物,将其标记于人工合成的5-端巯基修饰的寡聚核苷酸片段上,制成了具有电化学活性的金胶标记DNA电化学探针;在一定条件下,使其与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的靶序列进行杂交反应,利用ssDNA与其互补链杂交的高度序列选择性和极强的分子识别能力,以及纳米金胶的电化学活性,实现对特定序列DNA片段的电化学检测以及对DNA碱基突变的识别.  相似文献   
117.
利用在线紫外一可见光谱电化学技术、微分脉冲伏安法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考察了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克拉霉素、伊达比星与DNA的作用。实验表明,药物与DNA形成复合物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糖环与DNA之问的作用,糖苷配基上取代基与DNA形成氢键也有一定影响。另外,DNR在还原代谢过程中最易产生半醌自由基。  相似文献   
118.
本文研究了酒石酸修饰电极的制作,讨论了铜在酒石酸修饰电极上的反应机理,并确定了痕量铜的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条件。  相似文献   
119.
间断多次扫描电位溶出分析是在多次扫描电位溶出分析和间断扫描伏安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电位溶出分析技术,它不仅具有多次扫描电位溶出分析灵敏度高的优点,又克服了多次扫描电位溶出分析对多元素分析时元素之间相互干扰的缺点。文章讨论了间断多次扫描电位溶出分析的实验条件,同时用这种方法分析了人尿中镉、铅的含量。间断多次扫描电位溶出分析在电积10分钟时,最低可检测到0.005ng/mL的镉和0.01ng/mL的铅。镉、铅浓度为4ng/mL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9%和3.2%,证明间断多次扫描电位溶出分析可以同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媲美。  相似文献   
120.
芯片毛细管电泳(ICEC)是一种新型的微全分析系统(μ-TAS),具有被分析的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体积小易携带、成本低等优点。文中介绍了芯片毛细管电泳的材料、结构、进样方式、检测手段、主要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引述文献77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