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90篇
化学   151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22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30篇
物理学   1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71.
 通过改变磁场位形,利用粒子模拟方法,研究了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RKA)中电子束收集位置对器件效率和工作稳定性的影响。合适的电子束收集位置对增加输出腔区束波作用强度、减小输出腔区强流电子束的空间电荷势能以及减少RKA中反射电子数量非常有利。对一个工作频率2.85 GHz的RKA的电子束收集方式进行了改进,在电子束参数为510 keV和8.1 kA,注入微波功率500 kW和导引磁场1.5 T时,模拟得到了1.4 GW的微波输出,效率33.7%,增益33.8 dB,改进电子束收集方式之前的模拟结果为输出功率1.1 GW,效率为26.3%。利用Surperfish设计了改进收集方式后所需的磁场位形,并导入粒子模拟程序进行了模拟,实现了对电子束收集位置的有效控制,输出效率为32%。  相似文献   
172.
张荣莉  张泽 《光谱实验室》2011,28(4):1577-1582
以取代苯甲醛和苯乙酮,用水作溶剂,以碳酸钠为催化剂,制备了一系列查尔酮化合物.将所得查尔酮与丙二酸二乙酯及碳酸钾置于玛瑙研钵中常温无溶剂研磨,得到相应的Michael加成产物.采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法对合成出的查尔酮化合物以及相应的查尔酮与丙二酸二乙酯的Michael加成产物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取代基对紫外吸收波长和红...  相似文献   
173.
在离轴泵浦激光器中,离轴热透镜效应会引起激光器出现厄米-高斯(HG)模式的跳模现象,即随着泵浦功率升高,激光器先由单一的HG模式转变为混合模式,进而跳模到相邻的低阶HG模式。这是由离轴泵浦时离轴的热透镜使谐振腔光轴发生偏移,从而使有效的离轴量减小引起的。激光器所处的模式阶数越高,发生跳模对应的泵浦功率越低。实际中可以通过对离轴量增加一个修正量,使激光器重新恢复到跳模前的模式,泵浦功率越高,需要的修正量越大。实验产生了HG1,0~HG16,0 16个模式的高峰值功率脉冲光束,在10 kHz重复频率下,HG1,0光束的脉冲宽度为32 ns,峰值功率为4.1 kW;HG16,0光束的脉冲宽度为79 ns,峰值功率为0.7 kW。  相似文献   
174.
多艾里光束合成自聚焦光束的实验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光束合成和单光束聚焦一直是提高激光束功率和功率密度的两个重要方法. 结合艾里光束在自由空间中沿弯曲路径传播的特性, 从数值模拟和实验两个方面, 研究了利用多个一维艾里光束合成自由空间自聚焦光束的方法, 并对所得到的模拟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采用分步束传播法, 分别模拟了由四个和八个一维艾里光束合成的自聚焦光束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过程, 给出了自聚焦光束在传播过程中横向和纵向的光强分布和变化趋势. 采用计算全息和空间光调制器技术实验, 实现了多个一维艾里光束合成的自聚焦光束. 实验中分别测量了四个和八个一维艾里光束合成的自聚焦光束的横向光强分布. 实验结果和理论结果符合得较好. 另外, 为了进一步增大自聚焦光束的功率, 可以增加参与合成的一维艾里光束的数量. 同时, 自聚焦光束的焦距可以通过调整各个一维艾里光束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75.
赵娟莹  邓冬梅  张泽  刘京郊  姜东升 《物理学报》2014,63(4):44204-044204
空间相位调制一直是设计新型自加速光束的重要方法.参照类贝塞尔光束产生的思路,从理论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加速无衍射类贝塞尔-厄米-高斯光束,并从数值模拟和实验两个方面研究此光束沿不同轨道的演化.理论上通过对厄米-高斯光束进行相位调制,产生了不同模式的自加速类贝塞尔-厄米-高斯光束.采用分步傅里叶算法模拟了(0,1),(1,0),(1,1)和(1,2)阶类贝塞尔-厄米-高斯光束沿预设轨道的传输过程.采用计算全息和空间光调制技术在实验中观察了类贝塞尔-厄米-高斯光束沿预设轨道的传输,例如抛物、双曲、双曲正割和三维轨道.实验观察与理论结果符合得很好.实验验证了不同阶类贝塞尔-厄米-高斯光束的奇特光斑结构,验证了光束的非衍射特性及传输轨道的可控性,且理论模拟验证了光束的自修复特性.作为此前研究的类贝塞尔光束的一般形式,本文所得到的光束可用于构造出更加新型实用的光束.  相似文献   
176.
采用离子交换加固相烧结法制备出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1.2Mn0.54Co0.13Ni0.13NaxO2,利用球差校正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X射线能谱(EDS)、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等分析手段对材料表面结构与成分展开表征。结果表明:镍(Ni)在样品表面存在选择性富集(垂直于锂扩散通道的表面,如(200)面),倾向扩散进入锂离子层,并导致表面出现层状结构到岩盐相(rocksalt, Fm3m)结构转变;而钴(Co)在所观察的(001)、(200)表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且集中在过渡金属层。进一步研究发现,表面钴(Co)富集不利于层状结构的稳定,时效后样品的(001)面观察到明显的表面重构,存在数量较多的过渡金属(TM)-锂(Li)反位缺陷与岩盐相结构区域。  相似文献   
177.
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白桦树皮中白桦酯醇和儿茶素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 CLC-ODS C18(150 mm×6.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混合溶液,紫外检测波长为205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1,柱压7.747 MPa.儿茶素的线性范围为20.0~400.0 mg·L-1,白桦酯醇的线性范围为15.0~300.0 mg·L-1,儿茶素和白桦酯醇的加标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8%和94.9%,相对标准偏差(n=5)分别为1.67%和2.86%.  相似文献   
178.
研究了一种基于毫米波的步进频连续波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系统.基于算法研究,搭建了成像硬件及软件系统,实现信号扫描及回波信号的采集与处理.处理后的信号通过成像算法计算,获得目标物体的三维图像数据.实验测试了系统x、y、z方向的分辨率,测试结果表明系统x方向分辨率在8~9 mm,y方向分辨率为12 mm,z方向分辨率为40 m...  相似文献   
179.
陈银飞  王占龙  张泽凯 《催化学报》2009,30(12):1233-1237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钙铝石材料 12SrO•7Al2O3, 并以此作为涂层制备了堇青石蜂窝陶瓷型 La0.8Sr0.2MnO3 整体催化剂, 在不同温度 (850~1 050 oC) 下对该催化剂进行了热处理, 并采用 N2 吸附-脱附、X 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其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燃烧反应的活性. 结果表明, 12SrO•7Al2O3 作为涂层明显改善了整体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在 850 oC 下焙烧 6 h 后, 含有 12SrO•7Al2O3 涂层的整体催化剂在 260 oC 即可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完全转化. 12SrO•7Al2O3 涂层可避免 La0.8Sr0.2MnO3 活性组分与堇青石的接触, 减轻了活性组分在催化剂表面的烧结, 有利于保持 La0.8Sr0.2MnO3 活性组分的晶体结构和分散度, 提高整体催化剂的活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0.
李克训  马江将  张泽奎  马晨  贾琨  刘伟  张捷  李静  王东红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31(10):103204-1-103204-7
基于碳纳米材料有序结构优异的结构与功能特点,研究了其在新型电磁防护材料中的应用,结合环氧树脂与碳纳米有序结构在电磁屏蔽效能和力学性能方面表现出的显著优势,论述了环氧树脂基碳纳米管复合电磁屏蔽材料和碳纳米管有序纳米结构研究,通过电磁仿真优化设计构筑三维导电网络结构,得出8~12 GHz电磁波段屏蔽效能≥82.96 dB的理想结构模型,为环氧树脂基碳纳米复合电磁屏蔽材料研究开发提供了指导,有利于该新型电磁屏蔽材料在国防、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