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7篇
化学   230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本文研究了稀土聚乙炔在水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掺杂和化学掺杂,及稀土聚乙炔的电位;用掺杂后的稀土聚乙炔作为水溶液体系一次电池的阴极,以镁作阳极构成半塑料电池;并研究了以稀土聚乙炔作为有机电解质体系可再充式电池的阴极,以锂作阳极的化学电源的电性能。  相似文献   
23.
聚乙炔作为合成的有机金属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MacDiarmid等发现可用电化学方法对聚乙炔进行可逆掺杂,使其电导率达到金属的水平,而且聚乙炔本身具有一个由微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有很大的表面积(~60m~2/g),因此适合于作二次电池的电极。人们已在实验室制备了各种类型的聚乙炔电池,它们具有重量轻、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大、可充电等特点,因而具有研究价值。沈之荃等曾应用稀土配合催化剂合成了高含量顺式的、热稳定性较高的和抗氧化稳定性的聚乙炔。本文报道稀土聚乙炔电池及其电化学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稀土聚乙炔电池的开路电压可达3.5V,短路电流达10mA,平均功率密度达160W/kg,具有进一步开发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24.
聚环硫氯丙烷或环硫氯丙烷与环氧氯丙烷共聚物,在少量二乙烯三胺存在下制得交联预聚物,将交联预聚物分别与硫代硫酸钠,叠氮化钠反应,制得四种侧链带有硫代硫酸根或叠氮基的新型螯合树脂。它们对贵金属离子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较好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5.
本文研究了苯酚、卤代苯酚和多卤代苯酚对 WCl_6-i-Bu_3Al 催化体系在环戊烯开环聚合中的活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在苯环上至少有两个取代的氯原子的苯酚在芳烃中才能具有高活化作用;在烷烃中至少要有三个取代的氯原子的苯酚,如2,4,6-三氯苯酚、2,3,4,6-四氯苯酚和五氯苯酚,其活化效果才更显著。(2)在无活化剂或活化效果较差的苯酚和一溴苯酚存在下,溶剂效应次序:氯苯>甲苯(苯)>加氢汽油(庚烷、环已烷);在活化效果高的多卤代苯酚存在下,溶剂效应不显现。(3)比较了三种卤代烷基铝的助催化效果,其助催化活性次序:Et_2AlI>Et_2AlCl>Et_2AlBr。(4)双烯烃对环戊烯开环聚合有一定的调聚作用。在实验条件下聚合物反式链节含量没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6.
研究了邻苯二甲酸酐(PA)和环氧氯丙烷(ECH)交替共聚,发现Nd(naph)3-Al(i-Bu)3(naph=环烷酸)是邻苯二甲酸酐和环氧氯丙烷交替共聚的良好催化剂。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共聚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表明,共聚反应与单体浓度及催化剂浓度毕呈一级关系,表观活化能为92.3kJ/mol。  相似文献   
27.
稀土化合物催化内酯开环聚合(Ⅲ)──氯化钕-环氧化合物体系催化ε-己内酯本体聚合申有青,沈之荃,沈建良,张富尧,张一烽(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杭州,310027)关键词氯化钕,环氧化合物,ε-己内酯,本体聚合聚己内酯(PCL)和聚丙交酯(PL...  相似文献   
28.
研究了马来酸酐和环氧丙烷的交替共聚,发现Nd(naph)_3-Al(i-Bu)_3是马来酸酐(MAn)和环氧丙烷(PO)交替共聚的良好催化剂.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共聚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共聚反应与单体和催化剂浓度均呈一级关系.表观活化能为113kJ/mol.  相似文献   
29.
The copolymer of acrylic acid and acrylonitril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pervaporation properties of the copolymeric membran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influence of membrane-permeate interaction on the pervaporation of water-ethanol mixtures and to prepare much improved membranes, the membranes have been treated with alkali metal, alkali earth metal and transition metal salt aqueous solutions. The treated membranes (ionized membranes) exhibited higher separation factors than the untreated membranes. The separation factors of various alkali metal cation membranes decreas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 : Li~+>Na~+>K~+, and the permeation rates showed an opposite tendency. The dependence of pervaporation behavior on the copolymer composition ,feed concentration and operating temperature have been studied with both ionized and non-ionized membranes.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ies of water and ethanol permeation were calculated.  相似文献   
30.
利用稀土金属化合物三氯化钐(SmCl3)和二氯化钐(SmCl2)之间的单电子转移反应,以AIBN/SmCl3/乳酸作为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ReverseATRP)的催化体系,成功地实现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反向ATRP,并考察了温度、溶剂和组分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MMA在该体系中的聚合反应是一级反应,所得PMMA的分子量与单体转化率成正比,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1.5),具有活性聚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