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418篇
化学   615篇
晶体学   19篇
力学   82篇
综合类   27篇
数学   67篇
物理学   39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杨琪  邓意达  胡文彬 《无机化学学报》2007,23(12):2049-2053
采用聚乙烯醇对碳纳米管表面进行改性,通过化学沉淀法将Al(OH)3均匀沉积在碳纳米管表面,然后在氮气气氛下于500 ℃煅烧2 h,制备出氧化铝/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采用TEM、TG、DTA、XRD、IR、氮吸附脱附(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析)等对氧化铝/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未经聚乙烯醇改性的碳纳米管,氧化铝与碳纳米管相互分离;经聚乙烯醇改性的碳纳米管,氧化铝与碳纳米管结合良好。经聚乙烯醇改性的碳纳米管表面均匀覆盖一层聚乙烯醇膜,通过聚乙烯醇的吸附作用, Al(OH)3沉积在碳纳米管表面形成一层连续的覆盖层。  相似文献   
12.
载气气氛对Co/MgMoO4催化剂CVD法高效合成碳纳米材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igh yield and quality mutli-walled carbon nanotube (MWNT) bundles and carbon nanofibers were synthesized by catalytic decomposition of methane over Co/MgMoO4 catalyst at 1 000 ℃. TEM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products were mainly carbon nanofibers without carrier gas and were all MWNT bundles with hydrogen or nitrogen as carrier gas.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es (TGA) on the raw product indicated that the purity of MWNT was higher than 95wt%.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carbon nanofibers and MWNTs wa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自制的仪器上, 以脉冲激光(波长532nm, 能量密度10^8W/cm^2)在10^-^4Pa的真空中溅射合适的样品, 产生了一系列CnH^-、CnF^-和CnF3^-, 记录了它们的飞行时间质谱。  相似文献   
14.
采用温和条件下的溶胶-凝胶技术,成功制备了阴离子交换-反相混合模式硅胶基质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通过调整反应液中不同前体的比例,优化了整体柱的制备条件.通过扫瞄电镜,对柱床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实验发现,所制备的整体柱电渗流的方向和大小可随流动相pH值的改变而改变,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具有从阴极流向阳极的电渗流;当流动相pH值升至约7.5时,电渗流方向发生了反转(由阳极流向阴极).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用所制备的整体柱对所考察的酸性(中性)化合物实现了快速分离,并获得了高达160,000 N/m的柱效.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表面平整的定向纳米碳管,通过化学及物理的方法将纳米碳管膜进行反转,使其原来的AAO模板底面成为新的表面,用溶液逐步去除表面的铝和氧化铝后,获得了平整的定向纳米碳管膜表面,从而可将其作为工作面使用. 还比较了5%NaOH和6%H3PO4+1.8%H2CrO4溶液去除氧化铝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钼基分子筛催化剂,由于不同分子筛的孔道大小及孔道形状不同\r\n,对甲烷芳构化反应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性能.具有8元环孔道结构的小\r\n孔ERS-7分子筛没有催化活性,说明甲烷的芳构化反应离不开分子筛孔\r\n道的择形作用,较小的孔道中不能生成苯等芳烃.具有10元环孔道结构\r\n的ZSM-5,ZSM-11和ZRP-1三种分子筛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但由于\r\n其孔道大小及孔道形状的差别在催化行为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具有1\r\n0元环和12元环孔道结构的MCM-22分子筛,尤其对苯等轻芳烃而言,催\r\n化性能最佳.具有12元环孔道结构的JQX-1以及中孔分子筛SBA-15,\r\n虽然具有一定的催化性能,但活性较低.研究结果表明,孔道大小与苯\r\n分子动态直径相近或孔道稍大的分子筛是催化甲烷芳构化反应的良好载\r\n体,孔道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苯和萘等芳烃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纳米有序体系的模板合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包建春  徐正 《无机化学学报》2002,18(10):965-975
评述了以含有高密度的纳米柱形孔道的Al2O3膜和有机聚合物膜为模板,制备金属、合金、氧化物、半导体和聚合物及其复合组份的一维纳米结构有序阵列的几种方法、纳米结构的性质和应用的研究进展。可用于模板合成的方法有电化学沉积法、化学镀、化学聚合、化学气相沉积和溶胶-凝胶法等。取决于孔壁和所填充材料的化学性质,所得阵列既可以是由纳米管也可以是由纳米线组成。这样的有序阵列在光学、磁学、催化及电化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制备新型复合纳米结构有序阵列、开展纳米器件的研制是模板合成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超细Mo/Al2O3催化剂(I):催化及还原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两种不同制方法-浸渍法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得的超细Mo/Al2O3催化剂的加氢与加氢脱硫催化性质及还原性质,并与以普通Al2O3作载体体制得的Mo/AlO3催化剂相比较。结果表明,超细粒子催化剂催化性质较大度的地受制备方法的影响。TPR,XRD,LRS分析结果表明,超细氧化铝载体和超临界流体干燥法的使用均有利于Mo在Al2O3表面的分散。  相似文献   
19.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和苯基氨基硫脲缩合反应生成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缩氨基苯硫脲{1-[4-(dimethylamino)ben- zylidene]-4-phenylthiosemicarbazide}, 并从溶液中析出手性晶体. 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谱、质谱和X射线衍射测定其组成和结构. 晶体属正交晶系, P212121空间群, a=0.77038(14) nm, b=1.1428(2) nm, c=1.6726(3) nm, V=1.4726(5) nm3, Z=4, Dc=1.346 g/cm3, F(000)=632, μ=0.219 mm-1, 可观测点精修最终偏离因子: R=0.0407, wR=0.1157. 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固态圆二色谱表明化合物在结晶过程中发生单一对映体的手性堆积.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线型/圈型网络上单台车辆分群调度问题。给定一个线型/圈型网络,若干客户分布其中。所有客户被划分成若干个子集,每个子集称为一个群。每个客户有一个释放时间和一个服务时间。给定一台车辆,其需要服务所有客户,且每个群内的客户连续服务。问题的要求是计算一个时间表,使得车辆能够按要求服务完所有客户并返回初始出发位置所花费的时间最少。针对该问题,就线型网络和圈型网络,分别给出一个7/4和一个13/7近似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