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8篇
化学   112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1.
采用激光拉曼光谱(LRS)技术对添加有乙二醇和柠檬酸的NiMoP浸渍液和用该浸渍液制备的NiMoP/Al2O3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乙二醇和柠檬酸含量对NiMoP浸渍液及浸渍过程中活性相组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乙二醇使NiMoP(0.063)浸渍液中Hx\[PMo11O39\](7-x)- 或Hx\[PMo9O31\](3-x)-及Hx\[PMo12O40\](3-x)- 杂多阴离子结构转化成Hx\[P2Mo5O23\](6-x)- 结构,而柠檬酸能保持NiMoP(0.063)浸渍液中Hx\[P2Mo5O23\](6-x)-、Hx\[PMo11O39\](7-x)- 或Hx\[PMo9O31\](3-x)-及Hx\[PMo12O40\](3-x)-杂多阴离子结构共存,但导致Hx\[P2Mo5O23\](6-x)-含量降低,Hx\[PMo12O40\](3-x)-含量升高。相对乙二醇而言,柠檬酸有机添加剂能够更有效地阻止浸渍过程中各杂多阴离子结构在载体氧化铝孔道中的分解。  相似文献   
112.
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磷含量的预硫化型NiMo/Al2O3催化剂,并利用XRD、BET、TPR和HRTEM等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磷对其加氢脱硫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预硫化型NiMo加氢催化剂上活性组分和载体的相互作用较弱,MoS2或Ni-Mo-S相主要以TypeⅡ形式存在,磷通过增加MoS2的堆积...  相似文献   
113.
研究了二苯并噻吩(DBT)、4-甲基二苯并噻吩(4-MDBT)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在非负载型NiMoW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反应产物分布及反应机理,给出了它们在非负载型催化剂上加氢脱硫反应网络.研究发现,由于甲基的空间位阻效应,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加氢脱硫转化率顺序为4,6-DMDBT≈4-MDBT<DBT,而非负载型NiMoW催化剂具有很高的芳环加氢活性,有利于烷基取代的芳环加氢,减弱空间位阻效应,使烷基取代的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得到有效脱除.DBT的脱硫产物会被进一步加氢,其产物分布与联苯加氢产物相似.4-MDBT有两种预加氢脱硫反应路径,甲基取代的苯环由于甲基的供电子效应会被优先加氢.非负载型催化剂存在的L酸中心会使部分4-MDBT和4,6-DMDBT通过脱甲基反应生成DBT再进行脱硫反应.  相似文献   
114.
以Anderson结构Ni-Mo杂多酸簇(NH4)4[NiMo6O24H6]·5H2O、硫脲、柠檬酸、氯化钠为原料,采用冻干法得到前驱体后焙烧、洗涤得到介孔碳骨架负载(Ni)MoS2纳米颗粒的加氢脱硫催化剂,考察了其对二苯并噻吩的加氢脱硫活性,并采用X射线衍射、N2低温吸附-脱附、拉曼光谱、X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镜、程序升温还原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介孔碳骨架负载(Ni)MoS2纳米颗粒催化剂具有较弱的载体-金属相互作用,MoS2纳米颗粒平均长度较短(4.9 nm),层数适宜(4.8),NiMoS活性相含量较高,二苯并噻吩的转化率可达94.1%,反应速率常数及活性位转换频率分别可达1.7×10-6 mol/(g·s)和2.8×10-3 s-1。该方法利用原位生成的氯化...  相似文献   
115.
用浸渍法制备出γ- Al2 O3 负载不同 Co/( Co+ Mo)比的 Co Mo氧化物 ,以其作为前驱体 ,在 N2 - H2混合气体中程序升温反应 ,合成出一系列 Co Mo Nx/γ- Al2 O3 催化剂 .用二苯并噻吩 ( DBT)的加氢脱硫作为模型反应 ,评价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研究表明 ,Co Mo Nx/γ- Al2 O3 催化剂催化 DBT的脱硫有两条途径 :一是直接氢解脱硫 ,产物为联苯 ;另一途径是 DBT上的苯环先加氢然后脱硫 ,主要产物是环己基苯 .其中 ,第一条途径为主要反应 .不同的预处理条件对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有明显影响 ,预还原并未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预硫化却减低了产物的选择性 .在较宽的 Co/( Co+ Mo)比范围内 ,Co Mo Nx/γ- Al2 O3催化剂都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6.
二苯并噻汾在Mo2N/Al2O3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相似文献   
117.
研究了水/ 甲苯乳化液中二苯并噻吩( 硫芴) 在分散型钼酸、磷钼酸和四硫代钼酸铵催化剂存在下的加氢脱硫反应. 反应在高压釜中于340 ℃及三种不同的气氛即H2 , H2/H2O 和CO/H2O(CO 和H2O 经水煤气转换反应( WGSR) 产生原位氢) 的存在下进行. 用GC 和GCMS鉴定、分析了气体和液体产物的组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含直接氢解和加氢脱硫两个反应途径的硫芴加氢反应网络,并采用最优化法计算了反应网络的速率常数. 结果表明: 对所研究的9 个反应体系,反应网络的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十分吻合; 加氢路径比氢解路径至少快1 倍,硫芴的加氢比联苯的加氢快1 倍,部分加氢的中间产物1 ,2 ,3 ,4四氢硫芴和1 ,2 ,3 ,4 ,10,11六氢硫芴的氢解比硫芴直接氢解快10 倍以上; 对硫芴的加氢脱硫反应,在分散型钼存在下,原位产生的氢比加入的氢气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18.
刘晨光 《催化学报》1999,20(5):504-509
研究了水/甲苯乳化液中二苯并噻吩在分散型钼酸,磷钼酸和四硫钼酸铵催化剂下的加氢脱硫反应。反应在高压釜中于340℃及三种不同的气氛即H2,H2/H2O和CO/H2O(COH和H2O经水煤气转换反应(WGSR)产生原位氢)的存在下进行。用GC和GC-MS鉴定,分析了气体和液体产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119.
二苯并噻吩在 CoMo/CNT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商红岩  刘晨光  柴永明  邢金仙 《化学学报》2004,62(9):888-894,M004
用等体积浸渍法分别制备了碳纳米管(CNT)、活性炭(AC)、γ-Al2O3负载的CoMo加氢脱硫催化剂.用器外预硫化的方法制备了相应的硫化态的CoMo催化剂.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表征了载体、负载的氧化态CoMo催化剂和硫化态CoMo催化剂的表面酸性.采用热重(TG)和XR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二苯并噻吩(DBT)在碳纳米管载体、碳纳米管负载的氧化态CoMo催化剂以及硫化态CoMo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对DBT在样品表面的吸附行为与表面酸性进行了关联.研究发现DBT分子在载体、负载的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行为遵循如下的规律硫化态CoMo催化剂对DBT的吸附能力>相应氧化态CoMo催化剂对DBT的吸附能力≥相应载体对DBT分子的吸附能力.研究表明载体的比表面积的大小不是决定DBT吸附量的主要因素.DBT分子的吸附量与载体或催化剂的表面酸性以及其他表面性质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随着表面酸性的增强,吸附量也相应增大.加氢脱硫产物分布结果表明,DBT分子在硫化态CoMo/CNT催化剂的表面可能以端点吸附为主;而在硫化态CoMo/AC和CoMo/γ-Al2O3催化剂上存在两种竞争的吸附态,部分DBT分子端点吸附,而另一部分DBT分子倾向于平躺吸附.  相似文献   
120.
环烷烃分子在贵金属催化剂上的开环化学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重油催化裂化工业的迅速发展.渣油的掺入量增加,催化裂化柴油的质量变差,主要表现在硫、氮、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储存安定性差等方面.为提高柴油的十六烷值,国内外学者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先后开发了中压加氢改质(MPHG)工艺、中压加氢裂化(MPHC)工艺,MCI工艺、芳烃饱和技术(ASA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