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8篇
化学   144篇
晶体学   2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研究了对苯二胺及其衍生物,CD-2,CD-3,CD-4,和TMPPD的还原型和化型在小金属银颗粒表面的作用。它们的还原型吸附在小银簇表面不能产生表面增强Raman散射(SERS)效应,但它们的氧化型吸附在小金属银颗粒表面,给出稳定的SERS谱图。文中重点讨论了CD-2的情况。实验表明,CD-2的半氧化产物(半醌自由基)通过离域键与小银簇进行作用。本文也讨论了小银簇在催化反应过程中的生长。  相似文献   
22.
刘春艳  姜申德 《应用化学》2011,28(8):892-896
设计合成了5种新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剂[O-(2-[18F]氟乙基)-L-酪氨酸的前体化合物:N-叔丁氧羰基-O-(2-甲磺酰/对硝基苯磺酰)-氧乙基-L-酪氨酸甲酯(9a,11a)和N-叔丁氧羰基-O-(2-甲磺酰/对甲苯磺酰/对硝基苯磺酰)-氧乙基-L-酪氨酸叔丁酯(9b,10b,11b)。 这些化合物以L-酪氨酸为原料,先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或与乙酸叔丁酯进行酯交换,再用叔丁氧羰基保护氨基,最后以碳酸钾为碱、18-冠-6为相转移催化剂与乙二醇的磺酸酯在丙酮溶液中加热回流形成目标化合物,总收率为30%~67%。  相似文献   
23.
用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X射线衍射(XRD)谱、拉曼光谱和电化学技术研究和比较了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中Vulcan XC-72炭黑载Pd (Pd/XC)和大孔炭载Pd (Pd/M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性能. 循环伏安曲线测量表明甲酸在Pd/XC和Pd/MC催化剂电极上主要氧化峰的峰电位基本相同, 在0.15 V左右, 但在Pd/MC催化剂电极上的峰电流密度比在Pd/XC催化剂上的大30%左右. 计时电流曲线测量表明, 在6000 s时, 在Pd/MC催化剂电极上的峰电流密度比在Pd/XC催化剂上的大38%左右, 这些结果说明Pd/M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要好于Pd/XC催化剂. 由于Pd/MC和Pd/XC催化剂的Pd粒子平均粒径和相对结晶度相似, 因此, Pd/MC催化剂电催化性能好的原因只能归结于MC大的孔径和高的石墨化程度引起的高电导率.  相似文献   
24.
吸附在银溶胶颗粒上的品成像染料的拉曼散射增强刘春艳,王宇杰,李楠,臧泠,张振宗(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01)StudiesonTheInteractionofImagingDyeandSilverCilusterbySERS¥Chuny...  相似文献   
25.
NiSOF/γ—Al2O3对丙烯齐聚反应的催化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NiSO4/γ-Al2O3的酸性强烈影响其催化丙烯齐聚的活性。CO中毒实验和ESR表征证明,在反应过程中有Ni^+产生,并成为反应的活性中心。推测NiSO4/γ-Al2O3上丙烯齐聚反应除通过酸中心上酸催化进行外,还通过Ni^+上配位催化进行。  相似文献   
26.
利用阳离子和嵌段共聚物混合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在水热条件、碱性介质中成功地合成出MCM-48介孔分子筛。在1TEOS(正硅酸乙酯)∶0.125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nP123(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0.50NaOH(氢氧化钠)∶61H2O(物质的量的比)体系中,n值在较大范围内(0.000 625~0.018 75)可调。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N2物理吸附、扫描电镜(SEM)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P123)的加入可以更大程度地降低合成MCM-48所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合成的MCM-48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较集中的孔径分布和较高的热和水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7.
本文采用银旋转圆盘电极,在氟离子、溴离子、碘离子以及其他照相辅加剂存在下对Fe(Ⅲ)EDTA氧化金属银的过程进行了研究,以恒电流法做为检测手段,初步探讨了Fe(Ⅲ)EDTA络合物对金属银漂白过程机理。实验揭示了各种卤离子在Fe(Ⅲ)EDTA对银的氧化过程中的行为。pH和Fe(Ⅲ)EDTA浓度对该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以及某些含有巯基的化合物对Fe(Ⅲ)EDTA氧化反应的加速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8.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表面修饰   总被引:85,自引:5,他引:80  
从半导体光催化剂表面修饰的类型、机理及效果出发,对其研究进展作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29.
本文在AOT/异辛烷反胶束中合成了CdS和ZnS半导体纳米粒子。粒子的荧光量子产率随胶束水含量的增大而减小。这可以归结为水含量增大导致胶粒表面Cd2+或Zn2+离子浓度降低,因为这两种离子在胶粒表面富集有利于形成硫空位,从而增大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发光复合。研究发现,Ag+离子可以有效猝灭CdS和ZnS纳米粒子的荧光发射,该猝灭过程可以用Ag+离子在胶束中的Poisson分布来描述。以溶解在有机相中的pyrene作电子给体,在光激发下可以向CdS粒子注入电子,而和ZnS粒子间没有电荷转移发生,这可以解释为两种半导体的导带边相对于pyrene激发态氧化电位所处的位置不同。Cu2+或Ag+离子在ZnS颗粒表面吸附,可以形成CuxZn1-xS或Ag2xZn1-xS复合粒子,降低ZnS粒子的导带位置,从而使之能够接受来自pyrene激发态的电子。实验结果证实了这种论点。  相似文献   
30.
大量的研究表明金属和半导体微粒在能源、材料及环境等领域存在明显的应用前景,尤其是作为光催化剂可以广泛地催化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光催化的实质是颗粒界面上的电荷转移,它受颗粒表面状态的影响非常强烈。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颗粒的比表面逐渐增大,表面上的原子数占整个颗粒总原子数的比例也将显著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颗粒表面少量原子发生变化,也将对界面上的电荷转移产生剧烈影响。基于此,在研究金属和半导体微粒光化学行为时,必须重点考虑它的表面效应。以下分两部分简要介绍我们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