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90篇
化学   269篇
晶体学   26篇
力学   33篇
综合类   14篇
数学   41篇
物理学   2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碱金属离子改性聚乙烯醇渗透汽化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含碱金属氯化物的聚乙烯醇。马来酸酐(PVA-MA)交联膜对乙醇-水混合物的分高性能,盐含量低于6%质量时,膜的透量明显增加,原料液乙醇浓度较高时,分离系数也增大,含盐膜从50%乙醇水溶液中吸附了5%~8%的自由水。  相似文献   
62.
以四丁基碘化铵(BNI) 为有机催化剂, 碘单质(I2) 与偶氮二异庚腈(ABVN) 原位生成的碘代异庚腈为引发剂, 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的溶液聚合. 以甲苯为溶剂, MMA:I2:ABVN的摩尔比为200:1:1.7, 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对聚合的影响. 结果表明, 加入催化剂可以缩短诱导期, 当I2:BNI摩尔比为1:1时聚合反应的诱导期最短(1.7 h); 当BNI:I2摩尔比为0.25:1~2:1之间时, 聚合物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值十分接近, 分子量分布较窄, 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 多在1.2以下. 考察了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 四氢呋喃(THF)、 苯甲醚、 苯和甲苯5种溶剂中的聚合反应, 发现在苯和甲苯中聚合可控性最佳, Mw/Mn多在1.2以下; 苯甲醚和THF中聚合速率较快, 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较苯中的略宽. 以DMF为溶剂时所得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很宽, 聚合可控性差. 核磁共振分析聚合物为碘封端结构, 碘原子封端的聚合物链所占比为91.6%.  相似文献   
63.
付雯雯  李严  梁长海 《化学学报》2019,77(6):559-56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周期平板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针对Co(111)表面上乙醇脱氢反应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同时,对反应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物种在表面上不同吸附位(顶位(top),桥位(bridge),三重空穴位(fcc和hcp))的吸附模型进行了结构优化以及相关能量的计算,确定了各物种的最佳吸附位点.研究结果表明,CH3CH2OH在Co(111)表面的脱氢反应可具体描述为三条反应路径:反应路径I为CH3CH2OH逐步脱氢经由中间体CH3CHO,最终生成CH4和CO的反应;反应路径Ⅱ为CH3CH2OH脱氢产生的CH3CH2O基和CH3CHO相互作用通过CH3COOH分子最终生成CH4和CO2的反应;反应路径Ⅲ为CH3CH2O基和CH3CO基作用生成CH3COOC2H5的过程,其中,反应路径I为最优路径(CH3CH2OH→CH3CH2O→CH3CHO→CH3CO→CH3+CO→CH2→CH→CH4+CO+C+H),该反应路径中的CH3CH2O基脱氢生成CH3CHO为速控步骤,反应能垒为1.61 eV.  相似文献   
64.
65.
给水厂污泥含有铝铁化合物而具有良好的吸磷潜力,同时其吸附能力与本身的孔隙结构及比表面积均直接相关。确定污泥吸磷前后孔隙结构变化,对研究给水厂污泥吸磷机理及性能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对给水厂污泥吸附磷前后的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进行了分析,绘制吸附-脱附等温曲线和孔径分布图,计算累积孔内表面积和累积孔体积,定量分析污泥吸磷前后孔隙结构的变化。通过吸附-脱附曲线可判断给水厂污泥主体孔径为介孔,污泥基本孔隙类型为"狭缝型"孔隙。BJH模型得到的孔径分布表明,给水厂污泥中孔径为1.0~16nm的孔隙对表面积贡献最大,对其吸附磷发挥关键作用,污泥吸磷后孔内体积减少14.5%。BET方法分析表明,污泥样品吸附磷前后比表面积分别为62.46m2/g和32.35m2/g,吸磷后比表面积减少了48.2%。同时确立了根据吸附前后污泥孔体积的减少量计算污泥对磷的理论吸附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6.
We study some properties of the simplest neutron stars (NSs) in the Glendenning Moszkowski (GM) model, the hybrid derivative coupling (HD) model and the Zimanyi Moszkowski (ZM) model in the framework of relativistic mean field (RMF) theory with and without the interaction by exchanging the ~-meson. We show that the maximal mass of the NSs becomes smaller, but the redshift becomes larger from the GM model to the HD model, then to the ZM model.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6-meson exchange enlarges the maximal mass of neutron stars, increases the relative population of charged particles (proton, electron and muon) and descends the relative population of neutron.  相似文献   
67.
采用改进的两步高温固相熔融法制备了Yb^3+、Eu^3+、La^3+共掺杂CaF 2的上转换荧光粉。基于荧光猝灭原理,通过改变La^3+掺杂浓度来调节CaF 2∶Yb^3+/Eu^3+材料的发光性能,并在980 nm近红外光激发下,获得了该材料的白色上转换发光(UCL)。在该发光体系中,Yb^3+不仅起到了敏化Eu^3+的作用,同时,Yb^3+二聚体(Yb^3+-dimer)自身合作发出波长范围480~540 nm的绿色荧光。而白光三基色中的绿光正是来自Yb^3+二聚体的合作发光。Eu^3+则作为激活剂,同时发出红色和蓝色荧光。荧光寿命测试结果表明Yb^3+-dimer与Eu^3+之间存在有效的能量传递。值得注意的是,在980 nm激光激发下,1%La^3+掺杂的样品表现出最佳的红、绿、蓝三基色光比列,实现了材料的上转换白光发射,其色度坐标为(0.311,0.340)。  相似文献   
68.
采用改进QuEChERS方法,以0.01%三乙胺-甲基叔丁基醚溶液对样品中生物碱进行涡旋提取,用High pigment PSA对提取物进行净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建立了食源性植物(牛肝菌、茶叶和西红柿)中烟碱和5种次要生物碱的检测方法。优化了实验参数,最终牛肝菌、茶叶和西红柿3种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4.1%~109.1%之间,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9.4%和8.2%,目标物的检出限在0.0694~0.18mg/kg之间,线性相关系数R2≥0.993。采用本方法处理16个茶叶样品、6个牛肝菌样品、3个西红柿样品、1个土豆样品、1个茄子样品和1个辣椒样品并进行测定,结果发现烟碱在所有样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降烟碱、新烟碱、麦斯明、假木贼碱和可替宁在部分样品中有检出。  相似文献   
69.
倪胜军  付绍武 《化学教育》2018,39(15):40-43
基于云班课,以初中化学复习课“酸的性质”教学为例,尝试JiTT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间的即时互动、资源推送和作业任务,通过云服务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实现过程性评价和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7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含氯有机物,特别是含氯苯系物,在农业、化工和医药等领域的使用量逐年增多,而使用过程中不合理的排放和控制致使含氯苯系物对生态环境,特别是水体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含氯苯系物具有高致毒致癌性,易生物富集,且很难被完全降解矿化,已被国家环保局认定为优先控制污染物.常规的废水处理工艺,如吸附、氧化及生物降解等,效率不高,且具有二次污染风险.电催化氢化脱氯技术是一种新型特别针对废水中含氯有机污染物的处理工艺,是通过在阴极电解还原水,原位生成原子态氢,以进攻苯环上C.Cl键,通过C.Cl键断裂H原子取代,使含氯苯系物完全转化为苯系物,达到去毒去害化的目的,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在整个电催化氢化脱氯技术中,高效稳定的电催化剂合成是关键,决定着脱氯效率、脱氯动力学、产物选择性及能量的利用率.本文报道了一种简易、无需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剂的湿式还原法制备金属钯/氮化钛(Pd/TiN)和金属钯/碳(Pd/C)复合材料.在该复合材料中,金属钯颗粒具有均一的纳米尺寸(约5.0 nm)和球状形貌,且均匀分布在TiN和C载体上.作为针对水体中代表性含氯苯系物2,4-二氯苯酚的电催化氢化脱氯反应催化剂,Pd/TiN所展现的活性和稳定性均优于TiN和Pd/C,这源于TiN载体的促进作用.当TiN与Pd复合时,相应形成的Pd-TiN界面可改变Pd表面的电子结构,进一步优化Pd产活性氢及其吸附活化2,4-二氯苯酚的性能,因而其催化氢化脱氯活性增加.阴极工作电压是该催化反应中一个重要操作参数,决定了电催化氢化脱氯的效率和最终产物的构成.实验表明,.0.80 V vs Ag/AgCl是最佳操作电压,此时2,4-二氯苯酚的电催化氢化脱氯效率最高,可达到93.27%,且可实现最大程度的2,4-二氯苯酚向苯酚转化.脱氯反应路径研究发现,在Pd/TiN催化剂上2,4-二氯苯酚脱氯反应路径为2,4-二氯苯酚→对位一氯苯酚,邻位一氯苯酚→苯酚,但Pd/TiN对邻位和对位的C.Cl键断裂基本没有选择性.本文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调控Pd材料电催化氢化脱氯性能的方法,可望用于其他氢化反应体系的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同时可推动电催化氢化脱氯技术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