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2篇
化学   205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物理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了多个基于钴氰化锌的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催化剂,并对催化剂的结晶形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制备过程中,有机配体及其引入方式,温度,搅拌速度对DMC催化剂形态的影响.其中有机配体对DMC催化剂形态的影响是最主要的.有机配体中富电子原子的电负性的强弱和数量共同影响着DMC催化剂的形态.该类原子的电负性越强,得到的DMC催化剂的结晶性越差,无定型部分的比例越高,并且单个原子的电负性强弱比该类原子的数量在此间的影响更大.而在有机配体预先存在的情况下,该沉淀体系则更有利于无定型部分的产生.在30℃左右的沉淀反应温度下,得到的DMC催化剂的无定型部分比例最高.在有机配体存在的情况下,搅拌速度对DMC催化剂形态的影响有限.并且发现存在于有机配体中的DMC催化剂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态会发生变化.初步揭示了DMC催化剂的形态与其催化活性间的关系.而无定型态的DMC催化剂更有利于PO的聚合.  相似文献   
2.
陈苏  陈莉 《分子催化》2002,16(5):374-378
以氯化锌、铁氰化钾(含有整合剂)的水溶液为原料,合成了铁锌双金属氰化物(DMC)催化剂。为获得高活性的DMC催化剂,需将叔丁醇 、多元醇螯合剂螯合至其结构中,用XRD、XPS等分析手段,对铁锌DMC催化剂的结构与活性进行分析表征。实验发现,DMC催化剂的晶体结构与螯合剂密切相关,螯合剂能显著降低DMC催化剂的结晶程度,从而提高DMC催化剂的活性。同时,氯化锌过量也有利于DMC催化剂活性的提高。并表征了相关DMC催化剂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3.
 在423K、常压固定床石英反应器中,以丙烯直接气相氧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方法、沉淀剂的种类和浓度对制备的Ag/TS-1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TEM,XRD和UV-Vis等表征手段对Ag/TS-1催化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沉淀法是最佳的催化剂制备方法,但浸渍法也可制得具有环氧丙烷选择性的催化剂.K2CO3是一种良好的沉淀剂.以K2CO3为沉淀剂,硅钛比为64的TS-1为载体制备的Ag/TS-1催化剂上的丙烯转化率为1.72%,环氧丙烷选择性为98.2%.少量单质银的存在有利于环氧丙烷的生成,除银粒子的分散状态外,银粒子与载体TS-1间的相互作用对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L61和F68)、聚丙二醇(PPG)分别与十六醇(CA)、硬脂酸(SA)所形成的二元混合膜。根据对π-α实验结果的分析, 表明PPG-CA、PPG-SA、F68-SA和L61-SA的混合单分子膜是不相混溶的, 而L61-CA和F68-CA的混合单分子膜则是混溶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马来酸酐和环氧丙烷交替共聚,发现Nd(P_(507))_3-Al(i-Bu)_3是马来酸酐(MAn)和环氧丙烷(PO)交替共聚的良好催化剂,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戴茂华  汤丁亮  袁友珠 《催化学报》2006,27(12):1063-1068
 以TiCl4和SiCl4为原料,采用水解和非水水解溶胶-凝胶两种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Ti含量的Ti-Si复氧化物载体,继而用沉积-沉淀法制得载金催化剂. 采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N2吸附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在氢气和氧气存在下的丙烯气相环氧化催化性能. 研究表明,钛含量在6%~14%范围内时,两种方法制得的Ti-Si复氧化物均为无定形结构,但采用非水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得的载体比表面积较高. 以非水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钛含量10%的Ti-Si复氧化物为载体得到的载金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反应60 min时,丙烯转化率为5.7%, 240 min后降为3.3%, 环氧丙烷的选择性稳定于95%左右. 还考察了非水水解溶胶-凝胶的陈化时间和金沉积-沉淀溶液的pH值等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来用连续加料法,以二元醇-KOH为引发剂合成一组不同组成的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无规共聚醚,并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示差扫描量热计和热失重等方法对其本体聚合物,用浊点和表面张力测定的方法对其水溶液,进行系统的表征。  相似文献   
8.
齐力  宋永贤 《应用化学》1993,10(6):66-70
环氧乙烷(EO)和环氧丙烷(PO)共聚体系的等温结晶前期符合Avrami方程。PO组分含量增加,Avrami指数n值由1.8到2.4,体系的结晶生长速率与共聚体系的组成和结晶度有关,EO/PO共聚体系的平衡熔点随P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随Tc增大,△Hm与△Sm呈线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采用恒电流电解法,在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bmim]HSO4)离子液体中合成了苯胺与环氧丙烷共聚物(PAN-PPO).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 PAN-PPO由直径小于80 nm的纳米纤维组成. PAN-PPO对草酸氧化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 采用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对草酸的电催化氧化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的调节共聚合反应速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共聚时加入特定的调节剂,生成有规定的分子量和端基官能度的产物.这种调节聚合的本质是调节剂所含活泼氢与活性中心之间的链转移反应.根据建议的历程,提出了调节共聚速率方程,计算结果与实验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