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城市车载自组织网络环境中节点分布不平衡,信号传输被障碍物遮挡,目标节点不断移动等问题,提出一个适合城市环境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自适应路由协议SAGR(Self-Adaptive Geographic Routing for city environments in vehicular network).SAGR通过远程混合模式被动路由机制SAGR-RM和局部定向受限泛洪路由机制SAGR-LM,将路由过程分成两个层次,增强了路由协议的健壮性以及对目标位置的容错性.通过NS-2软件仿真分析了SAGR协议的性能,结果表明SAGR比现有的基于位置路由协议在数据包传输、端到端延迟和路由开销方面等都有显著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网络资源消耗过快和带宽利用不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组播算法.算法在目标节点和源节点之间建立两条冗余路径,每个目标节点的冗余路径整合成了组播共享树,在冗余路径上利用Dijkstra算法选择编码节点,利用网络编码技术对数据编码传输.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网络带宽利用率,降低了网络资源消耗和传输时延.  相似文献   

3.
为增强Ad hoc网络中节点合作的积极性,借鉴联盟博弈理论,针对节点之间数据包转发过程,定义了转发联盟博弈(forwarding coalitional game,FCG),建立了FCG支付模型,给出了确保形成的大联盟为稳定核的约束条件,并基于经典的按需路由算法对上述模型进行了实现,提出了一种基于FCG框架的激励合作路由(incentive cooperation routing,ICR)算法,并且通过仿真实验对该算法进行了有效性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分组投递率、端到端的平均时延、路由开销、联盟支付分配和中间节点转发数据包数量等方面的性能提高显著,能够有效地激励自私节点合作转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锚点位置固定有否,移动IP协议分为锚点固定的移动性管理协议和分布式移动性管理协议两类,后者允许移动节点在会话开始时动态地选择较近的接入路由器作为锚点,从而可以缩短切换时延并实现近似最优的路由.然而,对于给定的会话,锚点的位置是固定的,在会话持续时间内进行移动节点切换时,切换操作与锚点固定的移动性管理协议相同,存在切换时延长和路由欠优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应用双层指针的分布式移动性管理方案.使用"低层指针"在具有移动性管理功能的接入路由器间建立指向关系以缩短切换时延;使用"高层指针"定期向锚点或对端节点注册优化路由并动态更换锚点;推导了所提方案和已有方案的切换时延公式.数值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可以缩短分布式移动性管理的切换时延.  相似文献   

5.
针对DSR路由协议由于采用泛洪机制而导致的较高路由开销这一问题,提出了使用查询局部化技术的优化方案.即在原有的DSR协议的基础上引入查询局部化技术,将泛洪控制在一个局部的范围内,以防止整个网络内的泛洪,从而减小网络开销.仿真结果表明,使用查询局部化技术后,网络路由协议开销得到显著减小(约50%)并降低了平均端到端时延.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在多信道环境下的无线Mesh网络中的一种混合型路由协议TOIRP(tree-based and on-de-mand integrated routing protocol)以及一种分布式的信道分配算法CLBCA(channel load based channel assign-ment).TOIRP协议采用HWMP(hybrid wireless mesh protocol)所提出的混合路由技术,将基于树的路由与传统的AODV(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路由相结合,减少路由发现的时延,同时采用了一种新的路由判据CETTI(cumulative expected transmission time with interference).该路由判据充分考虑多信道的特性,设计了一种量化通信干扰的方法,将干扰分为外部数据流对路径的干扰以及路径内部数据流的干扰两个方面,并综合考虑了跳数、时延等因素,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信道分配算法分为收发器与邻居节点绑定和收发器与信道绑定两个部分,将信道的负载作为选择信道的标准,避免了多信道中常见的信道依赖所造成的影响,并且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新的路由判据后,网络的吞吐量最优情况下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基于当今高性能多计算机系统中最流行的拓朴结构──多维torus(或称K”立方体)网络的一个路由控制算法,该算法理论上保证无死锁,而且在节点参与网络通讯方面,也基本上是公平的。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实时组播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实时组播路由算法,并分析了将其应用于实时交互式多媒体远程教育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IP网络内部分路由器不支持组播路由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区域代理和明确组播通信方式的两种改进方案,设计了代理服务器和Xcast 路由器,并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设计并实现了改进后的流媒体通信系统.实验证明,由于改进方案能解决IP网络内路由器不支持组播路由的局限性,使得IP网络内视频点播、在线直播和视频会议3种服务可以实时开展,是行之有效的可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10.
移动Ad Hoc网络是一种新型的不依赖于固定设施实现通信的无线移动网络,其节点兼具主机和路由器的功能,适用于Ad Hoc网络的路由策略是目前广泛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深入研究移动Ad Hoc网络中多径路由协议,以AOMDV算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优化的节点不相交多径路由策略ONDMRP,  相似文献   

11.
基于启发式思想的简单性和路径相似性原理,采用遗传算法的交叉和变异操作,提出了一种快速的满足延迟和度约束的最小费用多播路由树的生成算法(DDCMRA),以解决直接修改延迟约束或者度约束多播路由算法时寻优时间长、并且可能导致部分目的节点因不能满足延迟或者度约束而不能加入多播的问题.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获得的多播路由树满足延迟和度约束,费用较少,运行时间接近CSPT和RA算法.该算法也为动态多播路由树生成和网络负载平衡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基于广播Banyan网做为路由网的点到多点通信问题,即传输信元的二进制地址到三进制地址的合并算法,本算法采用区域划分的集合递归的一般方法,将二进制地址有效的合并成三进制地址。分析表明此算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内部占用的链路数,提高了使用网络资源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对空间信息网路由协议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GEO-LEO(geosynchronous earth orbit,GEO;low earth orbit,LEO)双层卫星组网的空间信息网抗毁安全路由协议.协议中GEO卫星组提供对LEO卫星的分组管理、密钥管理和超远距离中继服务功能,LEO卫星担任主要通信任务,路由消息采用对称密钥加密;协议在每个卫星周期时间片起始路由查找产生路由表并对该路由表进行存储,若在该卫星周期内没有卫星节点失效或链路拥塞的情况出现,路由表保持不变,否则触发路由更新过程.仿真分析实验表明,该抗毁安全路由协议在信令开销不大的情况下对空间信息网路由消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基于FEC/ARQ的流媒体可靠实时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可靠组播通信中差错控制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流媒体通信的特点尤其是其通信协议,提出了一个基于FEC和ARQ混合纠错技术的可靠实时流媒体通信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初步实现了想关协议算法,经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明该模型在实时性,带宽利用率和拥塞控制等方面都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面向节点群的混合网状应用层组播模型(Hybrid Mesh Application Multicast Model,HM-ALM)中设计并实现了确定性线性网络编码,探讨了网络编码对提高组播性能的作用.实验表明,网络编码能减少传输延迟和增强系统健壮性.使用网络编码后系统传输延迟减少了约50%;在系统动态变化时,正确接收数据的节点数可以达到最大值,系统能更快恢复稳定.  相似文献   

16.
基于ARP和SNMP的网络拓扑自动发现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详细探讨了网络可视化管理的核心技术——拓扑图自动发现方法.分析了ARP(地址解析协议)和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以及SMI(管理信息结构),并详细介绍了MIBII库,ARP表和路由表的描述.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了数据结构,设计并实现了拓扑自动发现算法,并给出了详细的算法描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简单、快速、易于实现,为研发智能化网络故障定位系统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城市环境保护与在线监测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利用具有自组织特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对温度、湿度和噪声等环境变量进行在线监测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了对等式网络体系结构、低功耗微小网络节点、基于拓扑树的网络初始化配置算法以及基于地理位置特性的路由算法,不仅解决了传统监测方法中网络布线复杂、精度有限的问题,而且具有实时性和容错性强等特点.仿真结果表明,在1000个节点、通信距离为100m的条件下,监测数据延迟时间〈600ms,较好地满足了实时环境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