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第一原理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小富勒烯C28在Si(001)-c(2×1)表面的化学吸附机理.分析了吸附前后基底和富勒烯构型的变化、吸附能、电荷转移以及电子态密度.结果表明C28与Si(001)表面具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基底和富勒烯分子发生了晶格松弛和结构扭曲;C28位于Si(001)表面沟渠位置的吸附构型最稳定,吸附能达到5.00 eV;Si(001)表面沉积C28后表面导电性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采用伏安法考察了3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存在条件下四环素(TC)和甲状腺素(T4)的电氧化行为.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是通过非极性亲油的碳氢链吸附在电极表面的.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极性端可以与带相反电荷的物质发生静电作用,增加该物质的扩散系数和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可使物质与电极之间的电子转移更加畅通,从而对其电氧化有明显增敏作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因与这两种带电荷的物质作用较小而不能促进它们的电氧化.  相似文献   

3.
以Mn(NO_3)_2为锰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表面分散型氧化锰/TiO_2基纳米片层(Mn-TNS),并通过对高浓度结晶紫溶液的处理,评价了所制催化剂的吸附能力及光催化性能.Mn/Ti复合摩尔比为3.0%时,样品的吸附能力和光催化活性最高,通过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出的单层最大吸附量高达71.4mg/g.采用吸附-光催化降解联用的方法处理80mg/L结晶紫,3.0%Mn-TNS样品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循环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4.
从SmMnO,的清洁表面上吸附Oz后的热脱附谱图中发现,气相氧不仅在SmMnO,表面吸附,而且也大量进入由于高温(820K)抽空而造成的晶格氧缺陷中.实验结果表明,O:在SmMnO,的表面吸附存在着两种化学吸附态,且均为二级吸附,即O}以离解方式吸附在SmMnOa的表面,同时对氧的热脱附谱采用脱附速率等温线法处理,结果得到这两种化学吸附态的平均脱附活化能分别为67. 0和93. 9k1 /mol,其中脱附活化能较大的那一种吸附态仅在较高温度下吸附时才出现,因而该吸附态应具有较大的吸附活化能.  相似文献   

5.
以3种Gemini表面活性剂(n=14,16,18)和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钠基蒙脱土进行了有机改性.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表明,表面活性剂已成功插入蒙脱土片层间.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Gemini表面活性剂比CTAB表现出更强的插层能力,经CTAB,Gemini 1,Gemini 2,Gemini 3四种表面活性剂改性后,蒙脱土的面间距d001分别为2.18,3.25,3.83,3.84nm,且随着Gemini表面活性剂碳链的增长,蒙脱土的层间距增大.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用Gemini表面活性剂改性的蒙脱土明显比CTAB改性的蒙脱土对苯酚的吸附量大,在相同条件下,CTAB改性的蒙脱土对苯酚的吸收率为7.29%,三种Gemini表面活性剂改性的蒙脱土对苯酚的吸收率分别为41.16%,56.28%和65.14%,表明随着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碳链的增长,对苯酚的吸附量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石墨烯在甲醛气体传感器方面的应用,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从理论上研究了甲醛在本征和锰掺杂的石墨烯表面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锰的掺杂可以显著地增加石墨烯对甲醛气体的吸附能和电荷转移量,即锰的掺杂有效地提高了石墨烯对甲醛气体的灵敏性.增强吸附甲醛的原因可能是锰原子与甲醛中碳、氧原子之间的轨道杂化.结果表明锰掺杂的石墨烯有望发展为新型的甲醛气体传感器.  相似文献   

7.
对轴承钢GCr15在油润滑条件下开展滚动接触疲劳试验,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疲劳样品亚表面微观组织进行观察, 并分析塑性变形层微观结构变化引起的形变强化和裂纹萌生机制. 结果表明: 在摩擦力作用下, 接触表面组织发生塑性流动是由于晶界处的位错滑移使晶粒产生滑移变形, 越接近表面组织滑移变形越严重, 硬度也越高; 塑性变形层内有纳米晶产生, 并有部分碳化物溶解, 无相变发生; 由于在塑性变形层的晶界处产生孔洞而出现层状纤维组织, 孔洞在循环应力的作用下形成裂纹; 塑性变形层的厚度随着接触应力和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冶金级硅中杂质的表面吸附与去吸附除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冶金级硅的物理提纯因可望成为低成本太阳能级硅生产技术而受到各国高度关注.利用硅中杂质的表面吸附偏聚,对冶金级硅粉进行酸洗去吸附除杂.并尝试在此后进行高温退火以再次造成表面扩散偏聚,然后继以二次酸洗去吸附除杂.结果表明这种技术对硅中金属杂质有一定除杂效果,可以作为进一步提纯前的预处理;高温退火后二次酸洗能够进一步降低杂质含量,但效果并不显著,难于生产应用.扩散计算表明,高温退火偏聚处理对较重金属杂质有效,而对B、P杂质则几乎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9.
胆酸是罕见的天然面式双亲性分子,在体内或体外能自组装形成胶束或超分子结构,包裹脂溶性或水溶性物质,合成的含胆酸低聚物和高分子仍保留了胆酸的特性,受此启发,设计并构建了胆酸高分子刷修饰的表面,考察了胆酸高分子刷在材料表面的溶剂响应特性及其选择吸附能力.通过化学法将胆酸固定到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高分子刷接枝修饰的聚丙烯微滤膜表面,采用水接触角测量法,用荧光光谱和荧光显微镜等对胆酸高分子刷修饰的表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胆酸高分子刷修饰表面的水接触角随溶剂极性的改变而变化,表面具有溶剂响应性.同时,表面固定的胆酸高分子刷随着溶剂极性的改变形成了相应的疏水或亲水微区,具有溶剂响应的选择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太阳以辐射的方式向地球输送能量,地球表面在收入太阳辐射能量的同时,也要放出长波辐射.地表面收入能量和放出能量的差额,称为地表面辐射平衡值.当地表面收入能量大于支出能量时,能量有盈余,辐射平衡值为正;反之,能量有亏损,辐射平衡值为负.地表面的能量有了盈余或亏损,通过与大气之间的湍流热交换、地表面水分蒸发或凝结的潜热交换,与下层土壤之间的热交换,使地表面能量重新分配而达到平衡的过程,称为地表面热量平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砂岩碳酸盐胶结物氧同位素数据,并结合沉积-埋藏史,研究须家河组流体活动特征,进行储层致密化分析. 在此基础上,结合烃源岩演化、储层致密化、流体活动等研究,探讨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成藏模式. 认为:须家河组具有形成“连续型”气藏的地质条件,砂岩持续致密化,自烃源岩沉积后持续生烃,流体包裹体的显微观测也表明油气充注在持续进行. 据此认为,须家河组气藏成藏模式是“前期边致密边成藏,后期裂缝发育成藏”.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投加量对白芍水提液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激光粒度分析仪、微电泳仪等,探究壳聚糖投加量对白芍水提液絮凝率、分形维数、粒度分布、ζ电位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壳聚糖投加量为3.2 mL(0.31g·L~(-1))时,絮凝率达到最大值80.88%,此时总黄酮损失率为10.67%,上清液平均粒径为5.42μm,ζ最接近零电位,为-1.168 2mV,絮体分形维数为1.463;应用激光粒子测速(PIV)系统对絮体的沉降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沉降过程的数学模型,絮凝过程的最大沉降速度为0.324 1mm·s~(-1),当絮体特征尺寸在2.75~3.75μm时,絮体的沉降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3.
二维锌枝晶生长行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恒电压方法得到了不同电解质浓度和电压下金属锌二维电沉积生长的形貌分布图.在枝晶生长条件下,研究了支持电解质、全氟表面活性剂和脉冲电压等对锌枝晶生长行为的影响,并检测了电解池中Zn^2 的浓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支持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和脉冲电压改变了阴极附近的电场分布和Zn^2 的浓度分布,对沉积物形貌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发现,Zn^2 仅通过电迁移作用到达阴极附近,扩散对传质的贡献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4.
摘要:研究了温度、液相搅拌速度、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等因素对乳化液膜吸收甲苯气体的气液传质影响,实验发现甲苯在乳化液膜体系中的气液传质系数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随液相搅拌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表面活性剂会增〖JP3〗大气液传质阻力,减小气液传质系数,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2%时对甲苯气液传质产生的阻力占总传质阻力的31.9%.  相似文献   

15.
针对注水开发的多层砂岩油藏分层动态分析难度大等问题,在常规井层开发指标计算基础上,结合动、静态劈分方法,综合考虑渗透率、孔隙度、地层系数、含水饱和度、位置系数、措施系数及注水量系数,提出了一种既可将油、水井作为统一整体,又可对小层、方向流动分量开发指标进行定量计算的体现渗流力学本质的方法。用大庆油田N2-O1井组的产液剖面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吻合度较高,精度平均值达75.11%。用该方法计算开发指标,适用性强,能较真实地反映各小层、各方向的产液情况,对现场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3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纳米TiO2进行了表面修饰,并制备了纳米TiO2/PET复合材料.使用透射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仪、DSC差热分析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刹对纳米TiO2分散性和相溶性以及对PET复合材料的化学结构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钛酸丁酯修饰纳米粒子与PET相溶性较好;纳米TiO2表面在表面活性剂的影响下可能形成了Ti-OCOR键合,从而对纳米TiO2/PET复合材料热性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以克拉马依七东一区原油为油相,用自制的棉籽底油单乙醇胺硫酸酯盐和棉籽底油单乙醇胺为复合驱油体系,讨论了ASP复合体系的协同效应以及各组分及界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有很好的协同效应,在NaCL浓度为3%,钙镁离子浓度为200mg/L的情况下仍能形成10^-3mN/m数量级的低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18.
高比表面积Ce-Zr-O复合氧化物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 Ce(NO3 ) 3 · 6 H2 O和 Zr(NO3 ) 4· 5 H2 O为原料 ,采用共沉淀法 ,合成了高比表面积的 Ce- Zr- O复合氧化物 .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 ,溶液的 p H值及陈化时间等对比表面积的增加影响较大 .当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为 70 % ,p H值为 9.5 ,陈化时间为 12 0 h,92 3K焙烧 2 h后 ,样品的比表面积达到 2 79.6 9m2 / g.FT- IR分析显示 ,样品经 92 3K焙烧后 ,Ce- Zr- O上残留的活性剂已基本除去 .TG- DTA分析表明 35 3K干燥后的样品在 TG曲线上有两个明显的失重过程 ,与 DTA曲线相对应有两个吸热峰 ,第一个表示吸附水和丙酮的脱去过程 ,温度在 393K,失重率为 7.4 3% ;第二个吸热峰在787K,可能是表面活性剂的分解峰 .氮气的吸 -脱附实验揭示 ,该吸 -脱附等温线属于 型等温线 ,是中孔多孔物质的吸附类型 .另外 ,样品经 973K焙烧 ,比表面为 2 30 .6 9m2 / g;10 73K焙烧后 ,比表面为12 0 .5 5 m2 / g;经 1173K焙烧 ,仍有 5 3.5 3m2 / g.  相似文献   

19.
乳化液膜法处理模拟甲苯废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以煤油为油相,Span-85为表面活性剂制取的乳化液吸收甲苯废气,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进口甲苯气体浓度及喷淋液气比对吸收效率的影响,实验在填料塔中进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浓度小于2%时,表面活性剂对吸收效果影响较小,而大于2%时,随着浓度的增大吸收效率有明显的减小;进口甲苯浓度在300~900 mg.m-3的范围内,吸收效率随着甲苯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喷淋液气比在3.0~5.0 L.m-3范围内,吸收效率随着液气比的增大而提高.在选择合适的乳化液及喷淋液气比基础上,处理浓度为300~900 mg.m-3低浓度甲苯废气,吸收效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