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少华  焦鹏 《化学教育》2022,43(16):49-55
“电解质的电离”作为高中化学的重要学科内容,受到教师广泛重视,但是在实践中存在着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主要表现是学生未建立微观认识物质的视角,这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电解质概念,进行具体性知识教学而忽视具有核心素养培养功能的电离概念的教学有直接关系。从素养发展来看,“电解质的电离”是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方面时重要的内容载体,而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情况决定“电解质的电离”这一核心概念的教学效果。通过凸显水的作用、导电性实验的功能化处理、加强电离概念的功能化教学等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尝试,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陈瑞雪 《化学教育》2013,34(1):19-21
"微粒观"是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之一,具有微粒观能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深入系统地理解。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微粒观是从不同阶段、不同维度、不同水平进行建构的。"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基于学生"微粒观"的建构,以促进学生对"弱电解质的电离"的深层理解。分析了学生对"微粒观"的理解和认识基础,设计了"弱电解质的电离"的关键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3.
俞建锋 《化学教育》2018,39(1):43-47
以高中化学必修“电离和离子反应”为例,提出了以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维度的素养为导向,凸显情境、知识、素养的有效整合,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和实践操作案例。  相似文献   

4.
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基于手持技术环境的“弱电解质的电离”课堂教学实例,提出手持技术可作为课堂探究工具与学习认知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及原理。  相似文献   

5.
唐红珍 《化学教育》2016,(23):20-24
结合高中化学"电解质的电离"中丰富的教学活动,以感知体验化、微观可视化、知识本源化、认识观念化和符号意义化为教学策略,丰富和深化宏观表征和微观表征,实现化学三重表征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实验-性质-原理"三元整合策略的内涵及在高三化学微专题复习中的实施应用。以"弱电解质的电离与电离平衡"为例,以"区别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实验探究活动为驱动任务,结合盐酸、醋酸与镁反应不同时间段的现象,学生根据反应原理预测可能原因,画图分析c(H+)变化,完成强、弱电解质性质的"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引入电离平衡常数的数据分析活动,穿插"原因解释"的答题策略及规范训练、图表阅读、基于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等学习任务,为高三微专题复习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敏 《化学教育》2010,31(Z2):65-67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是本章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已学习过的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建立盐类的水解的概念,初步了解盐类水解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张凤桂  杨帆 《化学教育》2012,33(4):36-38
1 问题的提出 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又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考查方式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正误和离子共存为主.一直以来,离子反应的教学均采用传统的"宏观→微观"教学法.即先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由化学反应分析实验现象,最后从电离的角度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微观过程.从而引出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实质.这种教学方法更多关注的是对宏观现象的解释,依然延续着宏观思维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以反应的耦合与浓度商为核心概念,以弱电解质的电离、难溶电解质的配位溶解等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基于反应间相互作用视角认识水体系中的物质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张鑫 《化学教育》2022,43(9):17-24
以制作天气瓶为项目核心与溶液单元知识进行整体融合。经过认识天气瓶、揭秘晶体变化奥秘和自制天气瓶等一系列活动,学习多角度认识溶液的组成、溶解度和科学的定量实验设计方法。溶液形成过程的微观本质是学生的学习难点,应用多个电导率仪测定不同位置的离子浓度变化,形成硝酸钾溶解过程曲线,通过分析曲线数据变化很好地搭建起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间的桥梁,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学生在解决这一复杂、综合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展了宏观辨识、变化观念、证据推理、科学探究、创新精神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了科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熊福如 《化学教育》1982,3(4):34-35
有关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理论和计算包括在高中化学课本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至第四节中。即"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离度和电离常数"、"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盐类的水解"等四节。  相似文献   

12.
使用稀释定律的条件和范围季凤仙,李善评(山东工业大学数理系济南250014)弱电解质在不太稀的溶液中,电离度、浓度与其电离常数之间存在下述关系:当α很小时,上式可近似表示为:以上两式对应的电离度表达式分别是:其中,(2)式表示浓度越小,即溶液越稀,电...  相似文献   

13.
杨香涛  石明亮 《化学教育》2022,43(21):56-60
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视域下进行中和反应教学,首先以常规实验为载体,从宏观视角认识中和反应的外在表现,然后以模型、动画为载体,从微观视角了解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再以数字化实验为载体,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理解中和反应的内在本质,最后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验中和反应的应用价值。这样设计,学生能深刻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增进化学学科理解,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郑金德 《化学教育》2015,36(11):34-36
在化学平衡教学中, 引入教学思维, 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压力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稀释过程中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变化、疑难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判断酸式盐溶液酸碱性等问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科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陆余平  赵拯 《化学教育》2014,35(11):40-41
通过对学生访谈和作业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电解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存在不同程度的曲解。通过对教材概念的呈现方式、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的反思后提出:电解质概念的教学不宜利用导电实验引入,不宜用导电性作为判断依据;相关练习未能澄清概念关键点;电解质概念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过多挫败感,而非成就感。最后提出电解质概念教学应强化本质特征,突出电离特性,促进概念理解。  相似文献   

16.
王云生 《化学教育》2014,35(15):6-9
从宏观现象入手、在微观层次做分析研究、借助化学符号系统做描述,是化学陈述性知识的认知方式。借助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心理表征的理论,描述化学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引用中学化学电解质溶液和溶解度的教学实例,讨论在教学设计和组织中如何运用化学科学的认知方式,诊断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正确表征化学陈述性知识。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经典价键理论中路易斯结构式建立了判定常见含氧酸酸性强弱的半定量方法“1/2规则”,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该方法可以用于判定常见含氧酸的强弱,同时解释多元酸的逐级电离过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含氧酸酸性强弱变化规律等。该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类含氧酸酸性的判定规律,改变现有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结构-能量-性质”的化学学科基本逻辑体系,提升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结合“烷烃”一课的特点及教学现状,通过丰富情境素材、创新实验设计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知,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建构,发展了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离子键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无法用直观的观察和实验获得具体的认识。教学中,运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宏观层面感受离子键的真实存在,从微观层面认识离子键的形成和本质,用化学符号表征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辩证关系,丰富和发展学生对离子键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20.
陈燕  余悦萌 《化学教育》2021,42(1):66-70
涌现作为系统科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同时也是化学的基本特征。化学涌现性的根源在于化学实体有2个基本特征:化学实体是具有层次性的复杂系统;化学实体各层次微粒间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将涌现性观念融入教学中,不仅能完善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的科学视角,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