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含氢硅油表面接枝改性PET织物的拒水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接枝率、接触角、透水时间、拉伸应力应变、ESCA的测定以及不冲击实验研究了在DCP和BP等存在下电晕放电引发含氢硅油接枝PET织物及其拒水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电晕放电能有效引发含氢硅油在PET织物表面的接枝共聚反应,随电晕放电处理时间的延长,PET织物表面接枝率增大;接枝后PET织物拒水效果明显增强;电晕放电引发接枝改性后PET织物无损伤,力学性能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
纳米尖晶石型Co2MnO4的形成过程及其F-T反应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琦 《催化学报》1998,19(1):33-36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尖晶石型Co2MnO4超细粒子,用DTATG,XRD,TEM,FTIR等手段研究了Co2MnO4超细粒子的形成过程,进而用反应评价结合XRD,XPS,BET比表面积测试研究了Co2MnO4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表面结构与其FT反应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o2MnO4超细粒子可以在较低温度(250~350℃)下形成,并具有粒度小,分布均匀等特点.用该法制备的超细粒子Co2MnO4,其催化活性明显优于相同组成的大颗粒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聚环氧乙烷(PEO)/聚2-乙烯基吡啶(P2VP)的共混物分别经LiCLO4、四氰基代苯醌二甲烷(TCNQ)及两者共同掺杂后其共混物的离子、电子及混合导电率,当PEO与P2VP的重量比分别为6/4、5/5及4/6时,共混物的混合导电率大于相应的离子及电子导电率的总和,呈现协同效应,从共混物外观的研究发现LiCLO4能作为PEO/P2VP共混体系的增容剂。  相似文献   

4.
COMPUTERIZED PREDICTION AND SYNTHESIS OF TERNARY COMPOUND 2KBr 3MnSO_4COMPUTERIZEDPREDICTIONANDSYNTHESISOFTERNARYCOMPOUNDZKBr?..  相似文献   

5.
Cu4CoFeOXIDECATALYSTFORCYCLOPROPANATIONOF1,1DICHLORO4METHYL1,3PENTADIENEWITHMETHYLDIAZOACETATEHuXinquan1,ZhengZhuo1,X...  相似文献   

6.
通过Wilhelmy吊片法研究了CF4/CH4混合气体等离子体处理的PET浸水表面的动态行为.结果表明,处理后的PET浸水后表面增水性下降,这是由于表面含氟基团向体相的高速翻转及含氟链段向体相缓慢迁移的缘故.  相似文献   

7.
利用表面波技术研究消泡剂TBP对起泡剂C13E8表面流变性质的影响,阐述泡沫的排液过程中液膜变形所产生的表面张力梯度修复机理以及液膜强度与表面彭胀模量、表面膨胀弹性和表面膨胀粘度的,探讨了消泡剂TBP的消泡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包剂C12E8浓度泪地cmc时,TBP能大幅芳地降低C12E8的表面膨胀模量、表面膨胀弹性表面膨胀粘度,其中对表面膨胀性的影响大于对表面膨用粘度的影响,并且增加了C12E1  相似文献   

8.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催化剂的制备及反应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浸渍法制备载镍CH4/CO2重整反应催化剂,应用ICP,BET,EPMA,SEM,TEM,XPS等手段考察了焙烧温度,浸渍液酸度,助剂等制备条件对催化剂结构及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热处理制备的Ni/γ-Al2O3催化剂具有较高的CH4/CO2重整反应活性.经酸或强碱溶液中制备的催化剂尽管活性分布及孔结构等均扔所不同,但二者的反应活性都很高;  相似文献   

9.
STEREOSTRUCTUREOFPOLY[4-(2-METHYLPROPENOYLOXY)-4'-CYANOBIPHENYL]BYPHOTOPOLYMERIZATIONUNDERANEXTERNALELECTRICFIELD¥ChongWuLI;A...  相似文献   

10.
激光促进甲烷氧化偶联表面反应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IR、TPD、选频TEACO2激光等技术,考察了单组分及多组分表面材料上激光促进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在实验条件下,甲烷在LiClO4/Pb3(PO4)2固体表面上的转化率达到32%以上,生成乙烯的选择性为93%.结果分析表明,晶格氧参与了反应,激光频率是影响激光能量利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STUDYONINSITULASER-INDUCEDFLUORESCENCESPECTROELECTROCHEMISTRYOFα,β,γ,δ-TETRA(4-TRIMETHYLAMMONIUMPHENYL)PORPHYRIN¥QiangHU;JiMi...  相似文献   

12.
SOLIDSTATEREDOXREACTIONOF[Fe(bpy)_3](CIO_4)_3WITHNaNO_2ATROOMTEMPERATURE¥WeiHuaCHANG;ChuRuGONG(DepartmentofChemistry,HubeiNor...  相似文献   

13.
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和时间分辨SERS光谱(TRSERS)等技术首次研究了烯丙基硫脲(ATU)在HClO4、H2SO4和HNO3介质中与无机阴离子在银电极上的电化学共吸附行为.提出ATU很可能以S端与银电极表面形成化学吸附键,仲氨基相对伯氨基距离表面较近,整个分子偏向烯丙基一侧倾斜吸附在表面上.ClO-4、SO2-4和NO-3等弱吸附无机阴离子均能被ATU诱导共吸附在其质子化了的仲氨基上,这3种无机阴离子被ATU诱导共吸附的强弱顺序是ClO-4>SO2-4>NO-3.被诱导共吸附的无机阴离子对ATU在电极表面的化学吸附起到稳定剂的作用,有利于ATU在电极表面形成致密的吸附层  相似文献   

14.
THE APPLICATION OF Cu(facam)2 TO THE ASYMMETRIC CYCLOPROPANATION OF 2,5-DIMETHYL-2,4-HEXADIENETHEAPPLICATIONOFCu(facam)2TOTHE...  相似文献   

15.
THEAPPLICATIONOFTHEMPB4THEORYTOTHEINTERFACEBETWEENTWOIMMISCIBLEELECTROLYTESOLUTIONS.PART4.THEDIFFERENTIALCAPACITANCEOFTHEWATE...  相似文献   

16.
聚醚醚酮分子结构对流动性和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稍过量4、4’-二氯苯酮合成的聚醚醚酮(PEEK)样品,利用UV、MI、DSC和TGA等研究本氧阴离子及其相对浓度在树脂合成和加工过程中对PEEK分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苯氧阴离子端基引起支化交联反应,且随着其相对浓度增加而增加.采用过量4、4’-二氯苯酮合成PEEK,不仅能控制产物的分子量,而且有利于抑制支化交联反应,提高PEEK的流动性和热稳定性.本文还初步探讨了PEEK支化反应机理和支化高分子热分解机理.  相似文献   

17.
利用正丁基锂(n-BuLi)与炭黑(CB)表面含氧基团反应制得了表面含-OLi基团的反应型炭黑,以该炭黑与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苯乙烯(PEO-PPO-PS)多嵌段聚合物组成的阴离子引发体系作活性中心,研究了苯乙烯在炭黑表面的阴离子接枝聚合。FT-IR,TEM和DSC分析表明在接枝炭黑表面存在苯乙烯的聚合物。接枝炭黑在甲苯中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化学修饰的方法改变了γ-Al_2O_3载体等电点(IEPS),并用具有不同等电点的Al_2O_3作载体,以(NH_4)_2PdCl4为活性组分前身制备了一系列Pd/Al_2O_3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色谱装置上考察了其对CO氧化的催化活性,用Hi—O_2滴定、紫外漫反射光谱(DR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中的能量色散谱(EDXS)等方法对上述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l_2O_3的等电点(IEPS)对所得催化剂中金属分散度和浓度分布都有明显影响,IEPS越高。活性组分越靠近外表面,在相同担载量下,其分散度也越高。这主要是由于载体IEPS的改变,导致了(NH_4)_2PdCl_4在γ-Al_2O_3上吸附机理的变化,并使所得催化剂对CO氧化的催化活性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用IR、DSC、WAXD、正交偏光显微镜、SEM、TEM等手段,表征了所合成的液晶/烃橡胶、硅橡胶三元共混复合膜的织态结构及液晶态转变,结果发现,液晶PEECB-4.05由于与SBR和PDMS共混,Tk-s转变温度下降了37.5℃,体系存在不完全的相分离,液晶PEECB-4.05在体系中形成液晶富集区(LC-rich domain),大小约0.2-2.2μm,在压力的作用下,连续的液晶富集区形成宽  相似文献   

20.
邓凡政  石影 《分析化学》1995,23(7):832-834
本研究了聚乙二醇(PEG)-(NH4)2SO4-铬黑T(EBT)体系对Fe(Ⅲ)、Co(Ⅱ)、Ni(Ⅱ)、Cu(Ⅱ)、Cd(Ⅱ)的非有机溶剂萃取行为。结果表明,在pH7 ̄11的NH3·HNHCl缓冲溶液中,Fe(Ⅲ)、Co(Ⅱ)、Ni(Ⅱ)、Cu(Ⅱ)可被聚乙二醇(PEG)相萃取,而Cd(Ⅱ)基本上不被萃取,从而获得了Cd(Ⅱ)与Fe(Ⅲ)、Co(Ⅱ)、Ni(Ⅱ)、Cu(Ⅱ)混合离子的定量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