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扩散致相转化法制备结晶性聚合物多孔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扩散致相转化法制备结晶性聚合物多孔膜的研究现状。其三元等温成膜体系的相图包含液-液分相和固-液分相两种相分离方式,是理解成膜过程的重要工具,总结了成膜机理和膜的结构形貌:单纯S-L相分离生成粒子状对称膜结构;单纯L-L相分离生成蜂窝状非对称膜结构;两种相分离方式竞争发生将生成多样的混合膜结构。铸膜液浓度、非溶剂种类、铸膜溶剂组成、凝胶浴组成、制膜温度是影响膜结构形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全面地综述了浸没凝胶相转化法制备的聚合物微孔膜的表面和膜中存在的各种孔的结构和形态,从制膜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和成膜动力学角度解释了各种孔结构形态的形成和生长机理,即膜表面与膜中孔的结构形态由此时制膜体系发生的相分离类型决定,由此可推断出不同的膜层可能有不同的成膜机理。因此,只要掌握了各种膜孔结构形成的机理,通过改变膜的制备条件,控制体系的热力学性质与成膜时动力学扩散是可以实现相转化膜结构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利用浸沉凝胶相转化法制备医用聚氨酯(BPU)/聚乳酸(PLLA)微孔膜,讨论了BPU/PLLA不同配比时聚合物/1,4-二氧六环/水三元体系的凝胶特性及其对共混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成膜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BPU/PLLA质量比例由90/10变为75/25、50/50、25/75、10/90,聚合物/溶剂/非溶剂三元体系的热力学稳定性增强,凝胶值增大,但是共混溶液的黏度增大;并且,共混膜的孔隙率、膜厚、平均孔径、水蒸汽透过速率及吸水率先增加后降低.这主要是由于随着BPU/PLLA质量比例的变化,动力学扩散过程控制成膜速度转变为成膜体系热力学性质控制成膜速度;成膜过程由延时分相转变为瞬时分相,后又转变为延时分相.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Langmuir—Blodgett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聚合物LB膜可用两种方法制备,一种是两亲单体成膜再进行聚合反应,另一种为直接从两亲聚合物在亚相表面铺展成膜并转移。本文综合聚合物LB膜的研究状况,包括两亲聚合物和非两亲聚合物,对聚合物LB膜的成膜特点,结构和性能作了描述,并简要介绍了聚合物LB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甲苯为溶剂,利用超临界CO_2诱导相转化法制备了多孔非对称聚苯乙烯膜.通过扫描电镜对膜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不同温度、压力和铸膜液中聚苯乙烯浓度对膜形态、孔径分布及膜孔隙率的影响;同时,基于Tompa扩展的Flory-Huggins聚合物溶液理论计算了聚苯乙烯/超临界CO_2/甲苯铸膜体系的三元相图.研究表明,在温度为35~65℃、压力为8~16 MPa及聚合物质量分数为15%~35%条件下,制备的聚苯乙烯膜截面呈胞腔状孔结构,孔隙率为53.54%~84.67%,且孔隙率随温度、压力和聚苯乙烯浓度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相图计算结果表明,温度对体系双节线位置的改变影响较小,而压力对其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简单的相转化法制备了掺杂La0.5Li0.5TiO3(LLTO)的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氧乙烯(PEO)为基体的PVDF-PEO/LLTO复合微孔聚合物膜.添加入LLTO快离子导体后,由于在LLTO的表面形成了新的锂离子传输通道,使得复合微孔聚合物膜的电化学性能提高.当LLTO的掺杂量为8%时,该复合微孔膜的...  相似文献   

7.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制备超疏水表面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海洋  李欣欣  王康  贺文潇  韩哲文 《化学学报》2008,66(12):1470-1476
以丙烯酸全氟烷基乙基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共聚单体, 分别以用微乳液聚合法和溶液聚合法制备的无规共聚物和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制备的嵌段共聚物作为成膜共聚物, 并以1,1,2-三氟三氯乙烷作为溶剂, 采用溶剂挥发成膜法可以直接制备出超疏水膜, 聚合物膜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60°. 改变聚合物结构和成膜条件, 探讨了该类超疏水膜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发现膜的表面形貌和疏水性与共聚物的组成、结构、分子量以及成膜条件密切相关, 随着共聚物中氟含量的增大, 膜的表面形貌都趋于平滑; 而且, 无规共聚物比嵌段共聚物更易形成粗糙度好的膜; 同时, 较大的聚合物分子量和适宜的高的成膜温度都对形成粗糙结构有利.  相似文献   

8.
以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P(VDC-co-VC)]为成膜聚合物,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稀释剂, 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P(VDC-co-VC)膜. 通过聚合物-稀释剂二元体系相图、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X射线衍射(XRD)、 原子力显微镜(AFM)、 纯水通量、 接触角、 孔径及其分布、 截留率及力学性能等研究了聚合物含量对P(VDC-co-VC)多孔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P(VDC-co-VC)-DMP二元体系成膜过程以液-液(L-L)分相为主, 随着聚合物含量增加, 膜的横截面由类花瓣状结构向胞腔状结构转变, 膜的孔连通性降低, 结构变得较为致密, 同时膜上表面孔隙率降低, 粗糙度增大. L-L分相时间和聚合物含量的变化, 导致膜结晶度先降低后增大. 聚合物含量的增加使膜上表面接触角、 断裂强度及蛋白截留率增加, 但膜的平均孔径、 孔隙率及纯水通量先增加后减小. 当聚合物质量分数为30%时, 所得膜通透性较优, 断裂强度可达7.5 MPa.  相似文献   

9.
制膜条件对PVDF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干湿相转换法制备聚偏氟乙烯微孔膜进行了研究。利用光透射仪研究了不同制膜条件下成膜分相速度及其变化规律,用气体渗透法测定了膜的平均孔径和有效孔隙率,并结合电镜照片对不同制膜条件下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较低的铸膜液温度和凝胶浴温度、较短的蒸发时间和较低聚合物浓度有利于增加膜的有效孔隙率。在铸膜液中加入非溶剂是提高膜性能的一种手段,但非溶剂的加入量需足够大,以抵消铸膜液温度提高引起的相反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高分子LB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高分子Langmuir-Blogett膜,并依其成膜方式分别介绍了可聚合LB膜、聚合物的LB膜及其它几种LB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