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α-环糊精(α-CD)和聚己内酯(PCL)的包合物PCLIC,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α-CD、β-CD和PCLC对PCL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线性PCL穿入α-环糊精分子内腔形成了隧道状晶体结构,而且PCLIC对PCL具有明显的异相成核作用,其成核效率比α-CD和β-CD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己内酯和氨基己酸开环、缩合反应制备了酯段含量为81%的线性聚酯酰胺(PEA),并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EA/聚碳酸亚丙酯(PPC)共混物,考察了PEA的引入对共混体系相容性、热力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PEA与PPC之间有较好的相容性,共混物的热力学稳定性比PPC有显著提高,当PEA质量分数为3%时,共混体系的起始分解温度(T-5%)和最大分解速率时的温度(Tmax)比PPC分别提高了52.7%和46.4%。 通过调节PEA的含量可以使共混体系同时达到增强和增韧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用 DSC、动态力学方法和密度测量等手段对经不同条件热处理或拉伸的PET试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SC曲线上放热峰的位置明显地依赖于样品的结晶和取向程度。由放热峰面积算出的结晶过程的热量与试样密度无单值的依赖关系,而线性地依赖于 70℃时的力学损耗值 tanδ,后者为试样中非晶区部分多少的量度。在这一结晶阶段生成不完善的晶区并伴有密度剧增现象。  相似文献   

4.
聚β—羟基丁酸酯酯顺丁烯二酸酐接枝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成  陈珊 《高分子学报》2001,31(4):450-454
采用DSC、TGA、POM和WAXD等方法对聚β-羟基丁酸酯酯(PHB)及其顺丁烯二酸酐接枝共聚物(PHB-g-MA)的结晶行为、热性和生物降解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枝产物的热稳定性明显优于PHB,热分解温度提高了20余度;结晶行为发生很大的变化,结晶速率减小,结晶温度降低,冷结晶温度升高,球晶的织态结构也随着MA接枝量的变化发生明显变化,并且接枝MA促进了PHB的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5.
以β-环糊精修饰的壳聚糖(CDCS)和二茂铁修饰的聚乙二醇(FCPEG)为构筑单元,以伊环糊精和二茂铁的主客体相互作用为驱动,构筑了水溶性的超分子聚合物CDCS-FCPEG。在此基础上,加入α-环糊精(α-CD),通过其对聚乙二醇的穿环络合诱导结晶作用,制备了壳聚糖基水凝胶。使用核磁(^1H—NMR)、紫外一可见光谱法(UV—Vis)、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循环伏安法(CV)等手段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超分子聚合物CDCS—FCPEG与共价键连接的传统聚合物一样可以和α—CD形成凝胶。  相似文献   

6.
光聚合α-CD组装超分子结构水凝胶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年, Harada等[1,2]首先观察到α-环糊精(α-CD)与PEG形成的结晶包结物(ICs).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n=400~10 000的PEG均能与α-CD形成结晶ICs, 其形成速率与n有关, n=1 000的PEG形成ICs的速率最快. 由于α-CD是通过与相邻α-CD的氢键作用、空间立体配位及其疏水空腔与聚合物链形成包结物, 这种包结物也称为多聚准轮烷.  相似文献   

7.
淬火温度对聚偏氟乙烯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傅里叶交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研究了结晶温度对聚偏氟乙烯(PVF2)晶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从PVF2熔体高速淬火到较低温度等温结晶可直接生成β相结晶,临界淬火温度为30℃.淬火温度在40—70℃时,α和β相共存.当淬火温度较高时(80—150℃),生成α相结晶.在淬火温度高于165℃时,则得到PVF2的γ相结晶.在临界温度以下淬火的PVF2薄膜含有β相微晶,而高于临界淬火温度时则生成α相或γ相的片晶或球晶结构.  相似文献   

8.
用DSC和溶剂诱导结晶(SINC)的方法对比研究了(GOLR)态和未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纤维样品的结晶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的大尺度取向可有效地降低样品的冷结晶温度(Tcc),证明大尺度取向对样品的结晶行为可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动力学室温磷光法考察了外加磁场效应(MFEs)对不同脂肪醇、α-溴代萘(α-BrNp)、β-环糊精(β-CD)包络物生成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MFEs使正构醇、α-溴代萘、β-CD包络物的生成速度增加,而异构醇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化学扩链反应的羧基加成型和羟基加成型扩链剂,以及缩合型扩链反应、羧基加成型扩链反应和羟基加成型扩链反应、羧羟基同时加成型扩链反应。讨论了扩链反应、反应特性和扩链产物的性能,并简要介绍了国内研究概况。参考文献20篇。  相似文献   

11.
以DSC,POM,WAXD实验方法研究了聚β-羟基丁酸酯/聚醋酸乙稀酯(PHB/PVAc)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随共混物中非晶组份PVAc含量的增加,PHB结晶的活化能增大。用Avrami方程处理实验数据,结果表明PVAc的加入对PHB结晶的生长方式影响不大,但结晶速率却明显下降。WAXD实验表明,PVAc的加入不影响PHB的结晶结构,但微晶尺寸和结晶度却明显变小。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与DSC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制样过程对聚β-羟基丁酸酯(PHB)/聚醋酸乙烯酯(PVAc)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结晶行为的影响,DSC、SAXS、POM等实验结果表明,PHB/PVAc共混物经溶液成膜后处于分相的状态,PVAc对PHB的结晶能力影响不大,而经熔融处理后,PHB/PVAc共混物则处于相容的均相状态,随PVAc在共混物中含量的增加,PHB的冷结晶温度升高,球晶增长速率下降,织态结构变得不规整。当PVAc的含量高于80%时,PHB失去结晶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成核剂和促进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结晶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一种成核剂和结晶促进剂及其混合物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结晶过程和熔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核剂的引入降低了PET的结晶成核界面自由能,起到促进PET结晶成核的作用,从而加快了PET的结晶速度.而结晶促进剂对PET的结晶速度影响很小,不能促进PET的成核结晶,但能使PET结晶更完善,使PET的结晶度提高.当两者并用时,PET由熔体降温的结晶行为主要由成核剂控制,而成核促进剂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非水溶性meso-四-(2-噻吩基)铜卟啉(简称Cu—TTP)与四种环糊精α—CD、β—CD、γ—CD、TM—β—CD相互作用形成的超分子体系,结果表明Cu-TTP与TM-β-CD形成了1:2的包结物,而与其它三种环糊精主要形成1:1的包结物。在α—CD、β—CD、γ-CD三种母体环糊精中,α—CD与Cu—TTP的包结常数最大;β-CD与其衍生物TM-β-CD相比,TM-β-CD与Cu—TTP的包结常数较大。本文对四种环糊精和Cu-TTP的包结机理作了初步探讨。为铜卟啉和环糊精的相互作用及其超分子体系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不同用量、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醚(PEG)或聚丁二醇醚(PTMC)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蒙脱土(MMT)的嵌段共聚物。研究了MMT在共聚物中的分散状态及PEG或PTMG对PET/MMT插层聚合物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MT在共聚物中以纳米尺寸分散;加入PEG或PTMG增强了聚酯链段的柔顺性,使共聚物熔体降温过程的结晶温度提高,冷结晶温度降低,即插层嵌段共聚物的结晶速率提高;在合成的共聚物中,分子量为2000,用量为DMT的6%的PEG对插层共聚物结晶速率的促进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6.
马楷  刘绍英  姚洁  王公应 《应用化学》2010,27(11):1276-1281
研究了醋酸盐催化碳酸乙烯酯(EC)和丁二酸二甲酯(DS)同时合成聚丁二酸乙二醇酯 (PES) 预聚体和碳酸二甲酯(DMC)的耦合反应新工艺。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性分析馏分组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表征了预聚物的结构;采用乌式粘度计测试了预聚物的特性粘数;气相色谱定量测定馏分碳酸二甲酯的收率以考察耦合反应的进度。 以对该反应催化效果最佳的无水醋酸锂为催化剂考察了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耦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95~200 ℃,n(EC)∶n(DS)=2∶1,n(cat)∶n(EC+DS)=0.02∶1,反应时间为2 h,耦合反应所得的DMC收率为48.0%,聚丁二酸乙二醇酯预聚物的特性粘数为0.3787。  相似文献   

17.
聚丁二酸乙二醇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杰  夏云霞  刘俊玲  谭惠民 《合成化学》2007,15(2):173-175,211
以十氢萘为溶剂,丁二酸和乙二醇直接聚合,合成了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丁二酸乙二醇酯(PES),其结构经1H NMR和IR表征。考察了单体比例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乙二醇)∶n(丁二酸)=1.01∶1.00时,合成的PES数均相对分子质量最高(48 640),产率93%。同时测定了PES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生物基乙二醇中的1,2-丁二醇(1,2-BDO)作为共聚单体对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本文合成了生物基PET均聚物和不同1,2-BDO共聚单元摩尔分数的系列生物基PET共聚物(共聚单体摩尔分数分别为2.0%、2.7%和5.6%),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力学测试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其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 结果表明,随着1,2-BDO共聚单元摩尔分数的增加,PET共聚物的熔融温度、结晶速率及结晶度均明显降低,表明1,2-BDO共聚单体的引入破坏了PET分子链的规整性,阻碍了PET链段的结晶。 PET材料的拉伸强度随着1,2-BDO共聚单元摩尔分数的增加而降低,而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19.
首次将杂环分子十氢喹啉(decahydroquinoline,DHQ)引入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诱导α-溴代萘(α-bromonaphthalene,α-BrN)室温磷光(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RTP)的体系中,由于DHQ和β-CD及α-BrN形成三元包络物,不经除氧就可观察到强而稳定的RTP信号。实验证实,孤对电子、氢键封盖作用和微晶的二次刚性化作用是DHQ存在下β-CD诱导α-BrN产生强而稳定的RTP的关键因素。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体系的RTP强度与α-BrN浓度在1.0×10^-6~3.5×10^-5mol.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60),检出限为6.25×10^-9mol.L^-1。该方法用于合成样中α-BrN的测定,回收率为90%~1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6.5%(n=5),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聚β—羟基丁酸酯/聚醋酸乙烯酯共温物结晶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DSC,POM,WAXD实验方法研究了聚β-羟基丁酸酯/聚醋酯乙稀酯(PHB/PVAc)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随共混物中非晶组份PVAc含量的增加,PHB结晶的活化能增大。用Avrami方程处理实验数据,结果表明PVAc的加入对PBH结晶的生长方式影响不大,但结晶速率却明显下降。WAXD实验表明,PVAc的加入入不影响PHB的结晶结构,但微晶尺寸和结晶度却明显变小。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与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