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Zr-Mn-K催化剂中添加稀土氧化物助剂Pr6O_(11)、Sm_2O_3可以显著提高合成气合成甲醇、异丁醇的活性,特别是异丁醇的时空产率在400℃、10MPa、5000~(-1)的反应条件下,由原来的5.9分别增加到11.5、9.8ml/h·lcat.。催化剂的XRD、LRS、TPR、TEM图和比表面测定结果一致表明,稀土元素可使催化剂晶粒细化、高度分散,稳定了四方相。XPS结果表明:REO的加入使表面Mn富集,且催化剂表面Mn和K的比例影响其合成甲醇、异丁醇的活性与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刘军  金祥林 《结构化学》1996,15(6):486-490
测定了O,O(2,2'-联萘基)-N-(α-苯基乙基)膦酰胺RS体与乙醇形成的分子化合笺晶体结构。晶体学数据为:C28H22NO3P.C2H5OH,Mr=497.5,单斜晶系,P21空间群,a=9.359(2),b=12.806(3),c=11.641(A),β=111.62(3)°,z=2,v=1294,0(5)a^3,Dc=1.277g/cm^3,MoKa(λ=0.71073A)射线,μ=1.  相似文献   

3.
采用油酸失水山梨醇酯(SPAN)-壬基酚聚氧化乙烯醚(OP)复合乳化剂与K2S2O8-Na2SO3氧化还原引发剂,进行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共聚合,测得单体的竞聚率为γDADMAC=0.14±0.11,γAM=5.05±0.66;在单体浓度为25─45%,引发剂浓度0.06—0.1%,乳化剂浓度为5—9%,聚合温度303K条件下,得到了共聚反应动力学方程:Rp=k[M]0.68[I]1.31[E]0.73,文中对上述结果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袁金颖  潘才元 《合成化学》1997,5(3):251-255
合成了新型膨胀单体3,9-二(对甲氧基苄基)-1,5,7,11-四氧杂螺环「5.5」十一烷。以BF3.OEt2为催化剂,在二氯乙烷中实现了其双开环阳离子聚合。此单体对热固体脂进行改性。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14个新化合物,1-酰氧(胺)基-2,8,9-三氧杂-5-氮杂-1-锡杂三环(3.3.3.0^1.5)十一烷,由IR,^1HNMR,^13CNMR和^119SnNMR及元素分析确定其结构,该类化合物在CDCl3中可能形成六配位化合物,而在DMSO中,溶剂分子参与Sn原子配位,聚合体解聚为六配位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工业应用为目的,采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在573-673K,0.30-1.20MPa的条件下,原料气组成为H2 50-54%,CO11.7-20.7%,CH4 2.1-14.3%,CO2 6.4-11.5%,N2 12.2-18.1%范围内,研究了φ×3mmSDM-1型城市煤气耐硫甲烷化催化剂的宏观动力学方程选择 CO+3H2=CH4+H2O (1) CO+H2O=CO2+H2 (2)  相似文献   

7.
用共沉淀法和超临界干燥法分别制备沉淀型Zr-Mn-K催化剂和超细Zr-Mn-K经剂,由合成气合成甲醇、异丁醇。考察了反应条件对两类催化剂合成甲醇、异丁醇的影响。超细催化剂生成异丁醇活性明显高于沉淀催化剂。在400℃、5000h^-1、10.0MPa的反应条件下,超细催化剂异丁醇的含量可达17.31%,时空产率为18.2ml/h.Lcat.,16MPa时异丁醇时空产率达33.92ml/h.Lcat。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水溶性卟啉5,10,15,20-四(4-甲氧基-3-磺酸苯基)卟啉(T(4-MOP)PS4)与铅的显色反应,在pH11和酒石酸钾存在下铅与T(4-MOP)PS4在室温时间形成1:1的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位于464.4nm,摩尔吸光系数为2.3×10^5L.mol^-1.cm^-1,铅量在0~20μg/25mL,范围为符合比尔定律,工作工线回归方程A=0.0262+0.0435c相关系数r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9种1-(O,O-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酯)亚甲基-2,8,9-三氧杂-5-氮杂-1-硅杂三环-[3,3,3,0^1,5]十一烷。合成方法简单,易于后处理,经元素分析、IR、^1H NMR、MS确定了新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其进行了生物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光度法研究了阳离子型微乳液对显色剂1-(2-吡啶偶氮)-2-萘酚(PAN)的增溶作用,通过测定PAN在阳离子型CTMAB/n-C5H11OH/n-C9H20微乳液中的“胶束位”n和结合常数K,并与相同表面活性剂胶束体系比较,探讨了微乳液对显色剂PAN的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宋礼成  伍伯牧 《结构化学》1995,14(5):393-398
通过η^5-CH3COC5H4(CO)3MoNa与(μ3-S)FeCo2(CO)9的反应俣成了(μ3-S)FeMoCo(η^5-CH3COC5H4(CO)81,1进一步(η^5-C5H5)Ni的反应合成了(μ3-S)-FeMoNi(η^5-CH3COC5H4)(CO)52,(μ3-S)FeMoNi(η^5-C5H5(η^5-C5H5)-(CO)53及(μ3-S)FeMoCo(η5-C5H5)(CO  相似文献   

12.
赵英  何久康 《分析化学》1993,21(12):1407-1409
本文介绍了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5-Br-PADAP)与稀土元素在pH8.0~11.0时,形成1:4红紫色络合物,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1]后,可被717型强碱性阴离子树脂定量吸附,其最大吸收位于620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9.2×10^5L·mol^-1·cm^-1;RExOy含量在0~10μg/5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回收率达到99%~103%。  相似文献   

13.
王富权  马荣华 《分析化学》1994,22(12):1244-1247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α和βi-K5SiM(H2O)W11O39.nH2O(略写为α,βi-SiW11M,M=Al.Ga,i=1.2.3)的氧化还原性质,提出其还原机理,讨论了杂多酸阴离子的结构对其氧化还原性质的影响。确定了极谱第1波半波电位的顺序。  相似文献   

14.
OZONOLYSISOF4-ISOPROPYLIDENEPENTACYCLO(5.4.0.0 ̄(2,6).0 ̄(3,10).0 ̄(5,9))UNDECANE-8,11-DIONE¥JianGuangSUN;ZhuangSU;YongZhongYU(C...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新螺环原碳酸酯单体:3,9-二(对甲氧基苄基)-1,5,7,11-四氧杂螺环[5,5]十一烷.以BF3·OEt2为催化剂,实现了其阳离子聚合.聚合产物的1HNMR、13CNMR、IR及元素分析均表明发生了双开环聚合反应.探讨了其聚合历程.用DSC和IR跟踪环氧树脂及其与螺环单体混合后的固化反应过程,研究了固化剂、反应条件对固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光  张林林 《分析化学》1994,22(11):1155-1157
本研究了2-(6-硝基-2-苯并噻唑偶氮)-5-二甲氨基苯甲酸(6-NO2-BTAMB)与铜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2.0 ̄4.5的乙醇水溶液中6-NO2-BTAMB与铜形成一种稳定的蓝绿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50nm处,表观摩尔吸收系数为7.75×10^4L·mol^-1·cm^-1,络合物的组成为6-NO2-BTAMB∶Cu=1∶1,铜浓度在0 ̄10μg/10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  相似文献   

17.
通过η^5-R^1C5H4(CO)3MHa与η^5-R^2C5H4(CO)2MNa(M=Mo,W)以及η^5-R^1C5H4(CO)3MoNa与η^5-R^2C5H4(CO)3WNa在Fe2(SO4)3醋酸水溶液作用下的交叉氧化偶联反应,合成了7个新的非对称型金属单键化合物η^5-R^1C5H4(CO)3Mo-Mo(CO)3C5H4R^2-η^5(R^1,R^2:C(O)Me,CO2Et),η^5  相似文献   

18.
刘彬  张光 《分析试验室》1996,15(5):27-29
用新合成的偶氮试剂2-(5-硝基-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研究了光度法测定钯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0.45-1.2mol/L盐酸介质中,钯与试剂形成稳定的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21nm处,表观摩尔吸收系数为9.4×10^4L.mol^-1.cm^-1,配合成的组成为Pd:5-NO2-PADMA=1:2,钯浓度在0-10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方法是目前测定钯的高灵敏  相似文献   

19.
王磊  司芝坤 《分析化学》1998,26(9):1052-1055
研究了铕-敌鼠-DL-组氨酸-CTMAB荧光体系的荧光特性,测定了体系的影响因素和测定敌鼠的实验方法,体系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30nm和612nm,各组分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0×10^-5mol/L,DL-组氨酸,1.0×10^-4mol/L,CTMAB1.0×10^-5mol/L,pH为9.0,在此条件下,敌鼠浓度在6.0×10^-7~9.0×10^-5mol/L范围内同体系的荧光强度成线性  相似文献   

20.
冯小明  陈荣 《应用化学》1994,11(5):79-82
2-芳酰氨基-5-苄基-1,3,4-噻二唑1上5-位苄基在EtONa/EtOH中生成负离子,再与对甲氧基苯甲醛亲核加成合成了一系列新的2-芳酰氨基-5-[1-苯基-2-羟基-2-(对甲氧基苯)乙基]-1,3,4-噻二唑2.化合物2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分析确证,初步观察了2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