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三个基于4’-羧基-2,2’∶6’,2"-三联吡啶(HL)的单核配合物,其分子式为[ML2]·4H2O(1,M=Zn(Ⅱ);2,M=Cu(Ⅱ);3,M=Fe(Ⅱ)),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波谱、单晶和粉末衍射表征。晶体结构测试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为异质同晶结构,都属于四方晶系的I42d空间群。配合物1~3都是1个二价金属离子和2个羧基未配位且去质子化的三齿螯合配体L配位形成的单核结构,通过分子间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由于二价Zn离子的全充满d10电子构型,配合物1与其配体相比具有明显的室温固态蓝色荧光发射性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三个基于4'-羧基-2,2':6',2"-三联吡啶(HL)的单核配合物,其分子式为[ML2]·4H2O(1,M=Zn(Ⅱ);2,M=Cu(Ⅱ);3,M=Fe(Ⅱ)),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波谱、单晶和粉末衍射表征。晶体结构测试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为异质同晶结构,都属于四方晶系的I42d空间群。配合物1~3都是1个二价金属离子和2个羧基未配位且去质子化的三齿螯合配体L配位形成的单核结构,通过分子间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由于二价Zn离子的全充满d10配位构型,配合物1与其配体相比具有明显的室温固态蓝色荧光发射性质。  相似文献   

3.
用缓慢挥发法和水热法分别合成了镍配合物NiLPy(L=5-溴-2-羟基苯基苯基酮-4-甲氧基苯甲酰腙,Py=吡啶)(1)及铜配合物Cu(babh)2(Py)(Hbabh=苯亚甲基苯乙酮苯甲酰腙,Py=吡啶)(2),并用元素分析、红外、热重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1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2属单斜晶系,Pc空间群。化合物12分别通过分子间弱的C-H…π与C-H…N作用堆积形成二维片状超分子层。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12分别处于225和170℃以下温度时很稳定。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铜(Ⅱ)的手性单核配合物[Cu(OPSer)(phen)(H2O)]·3H2O(1)(H2OPSer=L-O-磷酸丝氨酸;phen=1,10-邻菲啰啉)。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磁性对配合物进行表征, 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其结构。铜(Ⅱ)具有变形四方锥的配位环境, 分别与1个L-O-磷酸丝氨酸离子的1个氮原子和氧原子、1个1,10-邻菲啰啉分子的2个氮原子以及1个配位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配合物每个分子单元通过氢键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分子间存在π-π堆积作用。在1.8~300 K范围内磁性测定表明:配合物1中存在铁磁耦合相互作用, 经理论拟合:g=2.07, zJ′=0.044。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一种由氢键及π-π堆积作用构筑的三维网状超分子配合物[Cu(H2L)3]Cl(H2L=N-4-乙氧基苯甲酰基-N′-2-甲氧基苯基硫脲) 的合成, 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单晶X衍射结构分析表征了其组成与结构。标题化合物中每个铜离子与3个硫脲分子中的硫原子及1个氯离子形成四面体型配位,整个分子就如同一个以Cu-Cl键为轴以3个硫脲分子为叶片的旋转着的风车。而每个配合物分子间又通过π-π堆积作用及分子间氢键组装成一个三维网状超分子结构。该化合物晶体属于三方晶系,R3 空间群。  相似文献   

6.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Mn(NIPH)(mbix)]n (1)和[Co(NIPH)(mbix)(H2O)3]2n·2nH2O (2)(H2NIPH=5-硝基间苯二甲酸,mbix=1,3-双(咪唑基-1-基)苯)。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这两个配合物通过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两种结构类似的金属配合物M(Ls)2(M=Cu(1),Ni(2)),其中HLs是2-乙酰基吡啶缩噻吩-2-甲酰腙Schiff碱。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Ls以烯醇式与金属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单核配合物,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被分子间弱的相互作用所稳定。配合物1通过C-H…π作用形成二维层状结构,而配合物2则通过C-H…π作用和C-H…O与C-H…N类型氢键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  相似文献   

8.
利用水热反应合成一种新型一维带状配位聚合物[Co(DMPhTPY)V2O6]n (DMPhTPY=6, 6″-二甲基-4′-苯基-2, 2′:6′, 2″-三联吡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同时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荧光性质和磁性质。结果表明, 配合物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 钴(Ⅱ)离子间存在反铁磁交换耦合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Pb(NA)L]n 1, [Pb(CH3COO)L]n·nH2O 2(H2NA=烟酸, L=2-(4-硝基苯酚基)-1H-咪唑[4, 5-f][1, 10]邻菲罗啉)。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这2个配合物通过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和2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个含肟基Schiff碱配体(HL,C15H16N2O)及其Cu(Ⅱ)配合物[CuL2],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体HL结构中,一对HL分子通过分子间的Cl…Cl卤键(Cl…Cl的距离为0.3459(3)nm)链接形成了二聚体,每个二聚体通过分子间C-H…π作用链接其它4个相邻的二聚体形成了无限的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Cu(Ⅱ)配合物为单核结构,由1个Cu(Ⅱ)离子和2个双齿配体组成。Cu(Ⅱ)离子的配位数为4,具有平面四边形结构。在Cu(Ⅱ)配合物结构中每个配合物分子通过分子间C-H…π作用链接其它4个相邻的分子形成了二维层状超分子结构,这种层状结构通过ππ堆积作用而进一步连接。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个含肟基Schiff碱配体(HL,C15H16N2O)及其Cu(Ⅱ)配合物[CuL2],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体HL结构中,一对HL分子通过分子间的Cl…Cl卤键(Cl…Cl的距离为0.345 9(3) nm)链接形成了二聚体,每个二聚体通过分子间C-H…π作用链接其它4个相邻的二聚体形成了无限的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 Cu(Ⅱ)配合物为单核结构,由1个Cu(Ⅱ)离子和2个双齿配体组成.Cu(Ⅱ)离子的配位数为4,具有平面四边形结构.在Cu(Ⅱ)配合物结构中每个配合物分子通过分子间C-H…π作用链接其它4个相邻的分子形成了二维层状超分子结构,这种层状结构通过ππ堆积作用而进一步连接.  相似文献   

12.
在乙醇-苯溶剂中,对碘苯甲酸分别与三苯基氢氧化锡、二丁基氧化锡反应,合成了2个有机锡对碘苯甲酸酯,Ph3Sn(p-I-C6H4O2) (1)和{[n-Bu2Sn(p-I-C6H4O2)]2O}2 (2).经IR、1H 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中心锡原子与苯基碳原子、羧基氧原子构成畸型四面体,并且分子间通过氢键和C-I…π共同作用形成二聚体结构;配合物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配合物是以Sn2O2构成的平面四元环为中心的二聚体结构,并且分子间通过I…I共同作用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12在230 ℃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配合物12对杂草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的抑制活性大于对农作物绿豆的影响,且配合物1的抑制活性高于配合物2的抑制活性,为刺苋、马齿苋除草剂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4, 4′-联苯咪唑(4, 4′-bibp)和间苯二甲酸(H2MPA)为配体, 用水热法合成了1个二维锰(Ⅱ)配位聚合物{[Mn(4, 4′-bibp)(MPA)] ·4H2O}n (1), 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PXRD)、热重(TGA)和磁性等表征, 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为二维双层结构。配合物1的变温磁化率测试结果表明在相邻的锰(Ⅱ)离子之间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柔性配体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1个新的三维镉配位聚合物{[Cd2L(OH)(H2O)]·2H2O}n1)(H3L=5-4-(1H-四唑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紫外、热重、荧光以及单晶X-衍射表征及研究。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结晶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中,相邻的Cd(1)和Cd(2)原子通过μ3-桥联的羟基形成1个四核镉簇单元。相邻的四核簇二级构筑单元通过5-4-(1H-四唑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连接形成三维结构。配合物1的荧光测试表明该化合物是1个潜在的蓝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四氟对苯二甲酸(H2tfbdc)和2,2’-联吡啶(bpy)为配体, 合成了2个锌(Ⅱ)的配合物[Zn2(bpy)4(Htfbdc)2(tfbdc)] (1) and [Zn(bpy)(H2O)2(tfbdc)] (2)。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热重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和2均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配合物1和2中的锌(Ⅱ)离子分别位于畸变的八面体和畸变的三角双锥构型中。配合物1为双核结构, 它们通过分子间氢键进一步形成一个二维的结构;配合物2是一个单核的两性离子, 两性离子间通过氢键形成一个三维的空间网状超分子结构。考察了两种配合物的固体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6.
在溶剂热条件下,将一个V-型双咪唑配体1,1'-(5-甲基-1,3-亚苯基)二(1H-咪唑)(Bim)与其它V-型辅助配体(具有不同的对称性和功能基团的芳香羧酸)一起与金属盐ZnSO4·6H2O进行反应,分别得到2个新的配位聚合物{[Zn(Bim)(Bra)2]·CH3OH}n(1)和{[Zn(Bim)(Mpa)]·H2O}n(2)(Bra-=5-溴烟酸根,Mpa2-=5-甲基间苯二甲酸根)。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单晶衍射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是由配体Bim桥联形成的一维链状结构并进一步通过链间的π…π、C-H…π和Br…π作用堆积成一个三维超分子。在2中,Zn(Ⅱ)离子通过Mpa2-桥联形成左手和右手螺旋链,这些具有不同手性的螺旋链进一步通过Bim联接形成具有(4,4)拓扑结构的内消旋的二维层。相邻的二维层之间的交错对插、层间配体分子Bim的咪唑环和苯环的双重π…π作用最终形成了三维超分子。固态荧光测试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配体Bim和配合物1~2均出现了有趣的多重发射峰,而且在配合物1中四配位的Zn(Ⅱ)离子中心能显著地敏化配体Bim的高强度发射峰。  相似文献   

17.
由水热法合成了2个微孔镧系超分子配合物[Ln(CCA)(OH)(phen)(H2O)]n·n(phen)·nH2O(Ln=Yb, 1;Er, 2;H2CCA=2-羧基肉桂酸;phen=1, 10-菲啰啉), 并用元素分析、IR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研究表明, 2个配合物都是由配体2-羧基肉桂酸连接而形成的一维双链结构, 该链状结构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扩展为具有微孔结构的超分子。1, 10-菲啰啉在微孔结构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模板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用溶液法合成了钴的配合物[Co(Hdhpmy)(H2O)3]·3H2O(H3dhpmy=4,6-二羟基嘧啶-2-硫醇乙酸),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等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标题配位聚合物晶体属正交晶系,Pca21空间群。弱的π-π相互作用将单分子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而氢键使配合物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配位聚合物[Mn(cbba)2(bimb)]n1)和[Cd(cbba)2(mbix)]2n2)(Hcbba=2-(4’-氯-苯甲酰基)苯甲酸,bimb=1,4-双(咪唑基-1-基)丁烷,mbix=1,3-双(咪唑基-1-基)苯)。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这两个配合物通过氢键或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的紫外光谱和配合物2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20.
利用2-苯基-4-喹啉酸、苯-1, 4-双(咪唑基-1-甲基)和乙酸钴在二甲基甲酰胺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反应, 得到配合物[Co(pqba)2(biyb)](1) (Hpqba=2-苯基-4-喹啉酸, biyb=苯-1, 4-双(咪唑基-1-甲基))。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单晶衍射结构分析、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和结构测定。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 C2/c空间群。配合物1中的Biyb配体采用双齿桥链模式连接金属钴离子首先形成一维“之”字链, 通过π…π堆积作用, 进一步拓展为二维超分子结构。循环伏安法测试结果说明配合物1的电解过程为准可逆过程。磁化率测量表明, 配合物1具有反铁磁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