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煤的超临界醇萃取脱硫:Ⅲ.形态硫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应用Mossbauer谱和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考察不同反应 条件下固体产物中的无机硫和有机硫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超临界醇萃取脱硫过程中,黄铁矿硫的转化反应如下:FeS2-FeS+Fe1-xS,,转化的数量和深度主要取决于反应温度。275℃时磁黄铁矿(Fe1-xS)形式为FeS1.101,450℃时为FeS1.085;有机硫基团中PhSH ,Ph2S和四氢噻吩较易脱除,Ph2S  相似文献   

2.
溶胀预处理改善煤超临界萃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兴隆煤分别用甲醇、四氢呋喃和吡啶溶胀处理后,再进行超临界甲苯萃取实验,以考察溶胀预处理对超临界萃取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煤经吡啶或呋喃溶胀处理后,可以明显改善2萃取过程转化率及轻组分油的收率;在考察的萃取温度范围(340-400℃)内,吡啶溶胀煤 煤相比,始终具有较高的萃取转化率和较低的气体产率;增大煤比和萃取压力有助于改善吡啶溶胀煤的超临界萃取效果。此外用FTIR和SEM对溶胀前后煤的结构变  相似文献   

3.
刘锦耀  赵建平  张先俊  王梅  刘维涓 《色谱》1995,13(5):342-345
 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脱除云南小粒咖啡豆中的咖啡因,取得较好效果;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色/质谱手段,对SFE处理前后的咖啡中的香味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一种用于进行咖啡香味鉴评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萃取装置的研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近的上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分离技术,报道了将超临界萃取原理与回流技术相结合研制的二氧化碳回流中低压超临界流体萃取设备,解决了关键实验手段,通过应用证明设备可靠,费用低廉,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脱除云南小粒咖啡豆中的咖啡因,取得较好效果;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色/质谱手段,对SFE处理前后的咖啡中的香味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一种用于进行咖啡香味鉴评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流体萃取仪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崔兆杰  张新保 《分析化学》1995,23(12):1462-1466
本文报道了以国产原配件为基础,成功地研制了分析规模的超临界流体萃取仪器、并对仪器性能进行了全面考察,仪器性能稳定,重现性良好(RSD<3.1%),定量线性关系可靠,可满足定量萃取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流体萃取与其它分析技术的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崔兆杰  高连存 《分析化学》1997,25(12):1454-1459
用超临界流体萑取进行分析样品处理,有快速,高效,低消耗,污染少等优点。本文对SFE的原理,特点,与其它技术的联用及其在分析化学诸领域的应用作了综述,其中重点介绍了SFE与色谱技术的在线联用,内容包括接口等。  相似文献   

8.
八角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产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GC和GC-MS技术对八角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34种化合物,它们的含量占出峰物质总量的962%。同时与八角的水蒸汽蒸馏产物的组成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临界流体精密分离(SCFE)的方法将辽河减压渣油切割成多个窄馏分,在430℃、常压条件下对各馏分进行不同时间(2~17h)的热处理,测定了反应残余物的H/C元素比并在正交偏光下对反应残余物的光学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对渣油及其超临界戊烷精密分离馏分的热反应性能及反应残余物性质与原料性质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渣油组成的变化对其在碳化过程中的中间相形成、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采用SCFE可以将渣油切割为具有不同族组成的窄馏分,窄馏分的碳化试验表明,对组成适宜的窄馏分,在反应中可以形成各向异性发达的中间相,SCFE是一种改善重质烃类混合物碳化性能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0.
云南褐煤CO/H2O超临界萃取产物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先锋褐煤CO/H2O超临界萃取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平均分子量测定和H-NMR、FTIR分析。结果表明,萃取物具有较小的结构单元和较高的杂原子含量,主要由芳环数为2-5,并具有烷基和酚羟基取代度28-46%的取代芳香结构组成。对正已烷可溶物柱色谱烷烃馏分和芳烃馏分进行了GC/MS分析,在烷烃馏分中检测出一系列烯烃存在,表明在萃取过程中有裂解反就 发生;芳烃馏分以基萘和烷基四氢萘为主要成分,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