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介绍了一个综合性化学实验。该实验以绿茶为原料,95%的乙醇为提取剂,通过索氏提取器提取、常压蒸馏及升华等实验操作,得到咖啡因产品。通过超高效合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Convergence Chromatography,UPC2)确定咖啡因的含量,熔点测定法及1H-NMR归属分析表征结构。本实验将经典的有机化学实验和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2.
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装置的改进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使用自动萃取仪和旋转蒸发仪提取咖啡因的实验方法,并用改进的升华装置代替了传统的蒸发皿漏斗法.通过比较现代化学实验手段和常规实验方法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理解现代化学仪器方便、快速、精确的特点.教学过程中,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丰富了有机化学实验内涵和技术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学化学实验设计与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旭  黄新阶 《化学教育》2007,28(12):46-47
阐述了设计和改进化学实验的原则,探讨了设计和改进化学实验的思路和方法,用10个案例分别介绍了改进实验装置、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自制非常规仪器用品、开发微型化学实验及设计探究实验等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个综合化学实验(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教学设计与改革。提取过程包括干海带碱溶、滤液酸化、双氧水氧化析碘、溶剂萃取和低温减压分离提碘。以电位滴定法控制氧化析碘过程,用碘量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溶液中的碘含量。该实验避免了传统实验方法中海带灰化和氧化析碘过程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可体现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方法在大学化学实验中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个关于蛋白质提取、纯化及其性质研究的教学实验内容,讨论了该实验在本科生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意义和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陶器中酒类残留的检测分析,介绍了化学技术手段在考古工作中的应用。在实验中,学生通过萃取、抽滤、离心、旋转蒸发等实验步骤提取酒的标志物——有机酸,并对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最后结合陶片的考古背景分析陶片的可能用途。该实验依托于考古化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面向化学、考古学等专业的学生开设,有助于学生了解并掌握分析化学中样品分离和制备、液相色谱分析等基本概念与操作,并对考古学的研究内容形成一定认识。  相似文献   

7.
张军  李燕  龙运海 《化学教育》2018,39(15):49-52
从3个方面介绍了高中生化学创新实验比赛的组织及开展:创新实验比赛的策划与准备,实验的试做与改进,实验比赛的开展与结果。总结创新实验比赛的意义: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实验技能是顺利完成化学实验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化学实验技能涵盖化学实验心智技,能和化学实验动作技能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开设基础化学准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一开没基础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设计性实验,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介绍在基础化学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大一第2学期)教学中,开设准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索氏提取器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提取装置,其特点是操作简单,具有连续性,提取率较高,但该装置造价高,虹吸管易破碎,装料及清理较困难。因此,我们对其进行了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11.
用"化学让大自然丰富多彩、色彩斑斓——天然色素的五彩世界""化学很魔幻——揭秘化学小魔术""化学让我们生活得更智慧、更安全、更健康——引导大众消除生活误区""化学也诗意——以诗入‘化’——打造诗意化学科普"和"化学让大自然更为奇特绝妙——走进大自然,学习化学知识,感悟化学的魅力"五个主题,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在化学科普教育内容方面的一些探索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加速溶剂萃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两种药材为研究实例,对加速溶剂萃取法(ASE)在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提取丹参中丹酚酸B的提取条件(萃取温度、静态萃取时间、萃取溶剂以及料液比),确定了较好的实验条件。比较了ASE、水蒸气蒸馏法、超声波提取法及索氏提取法对木香挥发油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ASE对木香挥发油的提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分子模拟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手段已经在化学、化工、材料、生物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超临界流体技术方面,其应用不但可以获得许多结构、传递以及热力学信息,而且可以部分取代昂贵的超临界实验。本文从超临界流体在主体相和受限空间中的特性以及超临界萃取、反应等几个方面对现有的分子模拟方法和成果进行总结与评述,并对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面临的困难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中草药化学成分提取新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五种提取新技术棗微波萃取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超声波提取技术、半仿生提取技术和酶法的原理和特点,以及这些新技术近年来在中草药化学成分提取工艺中的研究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它们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离子色谱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离子色谱法测定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高分子材料等样品中微量杂质离子所采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包括化学反应基体消除法、萃取法、化学提取法、膜处理法以及分解处理法等。  相似文献   

16.
《Analytical letters》2012,45(18):2865-2875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green tea flavonoid extraction conditions was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two extraction methods: ultrasound assisted extraction (UAE) and reflux extraction (RE). The parameters that were varied in this study were: the extraction solvent system composition, the type of organic modifier of the extraction mixture, temperature, and time. The highest efficiency was obtained with an extraction mixture of ethanol: water, 80:20, v/v. An extraction performed at temperature of 45°C in 50–60 minutes led to optimum results. Moreover, a new fingerprinting procedure based on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image analysis was employed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reen tea in comparison with white and black tea.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三学期改制,在夏季学期面向全校非化学专业的低年级本科生开设生活中的化学科普实验公选课程。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特色三方面进行介绍。该课程的开设为非化学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化学实验学习化学的机会,有利于开拓学生知识面,实现学科交融、文理渗透。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测定化学需氧量(COD)法和有机溶剂抽提法分别对企业常用的两种锌矿原料(A,B)有机物进行监测。通过采用测定化学需氧量(COD)法对锌矿原料中含有的有机物进行定性及半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矿粉A中COD为84.9mg/L,矿粉B中COD为96.9mg/L,各自进行了3次平行实验,都能得到稳定的结果,同时确定矿粉A和B中分别含有不同量的有机物。采用有机溶剂抽提法来确定锌矿原料中有机物的含量。考察了溶剂种类、溶剂量、抽提时间对矿粉中的有机物提取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实验条件,对矿粉的测定结果为:矿粉A中有机物含量为7.6‰,矿粉B中有机物含量为10.1‰。在各自的最佳实验条件下,进行了3次平行实验,都能得到稳定的结果,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情况,分析基金申请与学科发展存在问题;概述学科前沿与发展战略等;通报2010年项目指南。  相似文献   

20.
Self‐immolative spacers are covalent assemblies tailored to correlate the cleavage of two chemical bonds after activation of a protective part in a precursor: Upon stimulation, the protective moiety is removed, which generates a cascade of disassembling reactions leading to the temporally sequential release of smaller molecules. Originally introduced to overcome limitations for drug delivery, self‐immolative spacers have gained wide interest in medicinal chemistry, analytical chemistry, and material science. For most applications, the kinetics of the disassembly of the activated self‐immolative spacer governs functional properties. This Review addresses kinetic aspects of self‐immolation. It provides information for selecting a particular self‐immolative motif for a specific demand. Moreover, it should help researchers design kinetic experiments and fully exploit the rich perspectives of self‐immolative spac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