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双注仪制备了碘含量1.5%的AgBrI乳剂,在一定温度,pAg和pH下将乳剂成熟到一定程度(D0>5.0).用此乳剂做为核,采用二次乳化法包壳。本文主要研究了包壳时pH值,壳的组成,厚度对乳剂颗粒大小、形状、显影密度及离子电导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壳的组成为AgBrI时,随氯含量增加(分别为0、2.5、5、10%mol),核壳乳剂表显密度变化不大而内显密度上升;(2)包壳时随pH由低到高(pH为2、4、6、8),乳剂颗粒由小变大。颗粒形状由规整八面体变得棱角模糊,均匀度下降,表显密度由小变大,而内显密度由大变小;(3)在相同pH下包壳,随壳厚度的增加(壳与核卤化银的摩尔数比为:1:0.5,1:1,1:2,1:3)表显密度急剧下降,内显密度变化不大;(4)随包壳时pH增加,卤化银微晶的离子电导增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灰化剂用量,pH,pAg对内敏直接正像乳剂灰化过程的影响。从研究中得到,随着灰化剂用量和pH的增加,直接正像乳剂的最大密度、最小密度和反差均增大,而感光度则降低。当pAg=7.3时,最大密度和反差均出现最大值,而感光度则随着pAg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本工作制备了内核碘含量分别为0、2、4、6、8、10、15、25和35mol%的单分散八面体核壳乳剂并对它们的感光性能作了研究。发现二次乳化法是较好的包壳方法。讨论了保证单分散颗粒形成的加料速度范围.将Markocki和Zaleski研究碘含量及pBr对Ag(Br,I)晶体形状影响的结果扩展到碘含量达35mol%。发现有一个生成扁平颗粒的区域。本文采用两种方法:X线衍射以及腐蚀和X线荧光分析颗粒成份结合对所制备的核壳颗粒的双结构进行了实验验证。内核碘含量在0到35mol%范围内,核壳乳剂对光能的吸收量随着碘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显影活性不损失,因此有较高的感光度。发现化学增感时核壳乳剂的敏化中心首先在颗粒内部生成。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应用双注仪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碘含量的切角立方体核壳乳剂,用紫外光度法测定了它们的光吸收,用介电损耗法和微波光导法分别测定了它们的离子电导及光电导。结果表明,乳剂微晶体的光吸收和离子电导率都随着碘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光电导也随碘含量增加而增大,光电子衰减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过程。碘的引入以及立方体切角使立方体乳剂微晶体的感光性能成倍地增长。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应用双注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碘含量的八面体核壳孔剂。测定了它们的光吸收,离子电导(介电损耗法)、光电导(微波光导法)和感光性能。结果表明:乳剂微晶体的光吸收和离子电导随着碘含量的增加而显著上升,光电导也随着碘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其光电子表减过程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过程,光电子半衰期在碘含量为5mol%时为最大。在相同的化学敏化条件下,乳剂的感光度随碘含量增加而上升(碘含量0-12.5mol%)。  相似文献   

6.
应用双注仪制备了碘含量为30 mol%的碘溴化银乳剂微晶体,然后采用二次乳化法形成外壳,制备出核壳比分别为1:1,1:2,1:3,1:4的一组核壳乳剂。采用X射线能谱法对乳剂单个颗粒进行微区成份分析,证明乳剂微晶存在富碘核与贫碘壳,且随核壳比的增加。颗粒外缘碘离子浓度减小;应用UV-240紫外可见光度计和微波光导仪测定了乳剂微晶的光吸收和光电导。测量结果表明,由于碘含量减小与颗粒直径增加两因素的影响,乳剂的光吸收能量大致相同;随核壳比的增加,乳剂的光电导估号上升;当核壳比等于1:3时,光电子寿命最长。对乳剂的感光性能与上述各种性质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微机控制的双注仪制备了碘含量为2.5%的立方体溴碘化银乳剂微晶,应用控制显影技术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稳盐(TAI)对乳剂微晶显影中心大小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TAI对S+Au增感的立方体溴碘化银乳剂微晶有明显的增感作用,而对未经化学增感的乳剂没有明显的增感作用。TAI使S+Au增感的乳剂含一个和两个显影中心的颗粒数增加。  相似文献   

8.
5-甲基-7-羟基-1,3,4三氮吲哚嗪(简称稳盐TAI)作为乳剂制备过程的有机稳定剂,已得到广泛应用.一些作者发现,稳盐除了作为稳定剂之外,对部分乳剂还有增感作用.Tani[1]在硫敏化的立方体溴化银乳剂中加入稳盐,发现可使乳剂的感光度成倍增加,而稳盐对扁平颗粒和八面体颗粒的溴化银乳剂的增感效果较小.  相似文献   

9.
应用双注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外壳厚度和核壳比分别为1.2.3.4的切角立方体乳剂。用光镜和图象处理方法测定了颗粒大小及其分布,用紫外光度法测定了它们的光吸收,用介电损耗法测定了离子电导率,用微波光导法测定了光电导和光电子寿命。对本系列的核壳乳剂的外壳厚度对上述各种光物理性质以及感光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发现最合适的外壳层的厚度与卤化银乳剂微晶体的双电层的厚度(即所谓的Debye长度)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内核经硫加金增感的内敏核壳乳剂的感光性能和离子性能。内核化学增感时Na2S2O3和AuCl3两者的加入量按一定比例增大时,内部感光度升高,表面感光度下降,离子电导率略有降低。内核化学增感时如果单独增加AuCl3的用量,内部感光度有所升高,表面感光性能基本不变,离子电导率略有下降。内核化学增感结束引入稳定剂583,可使内显灰雾明显降低,离子电导率也有所下降,核壳比增大造成内部感光度上升而表面感光度下降,离子电导率也有所下降。表面引入碘后,离子电导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1.
丁勇  张小明  索继栓  彭志光  辛靖 《化学学报》2001,59(10):1604-1608
以廉价的硅溶胶和三氯化钛分别作为硅源和钛源,四丙基溴化铵(TPABr)为模板剂,二乙胺、正丁胺、氨水等作为碱源,在无机体系中合成了TS-1分子筛。采用XRD,IR,UV-vis,SEM,元素分析和N2吸附/脱附等对合成的分子筛进行了表征。详细考察了碱源、硅钛比N2保护、晶种、模板剂用量、硅源及晶化时间等因素对分子筛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无机原料合成的TS-1与用传统有机原料合成的TS-1具有同样的特征。碱度的控制是合成的关键,配胶时需N2保护,加入晶种对合成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模板剂最低用量有一临界值,硅溶胶作硅源合成的TS-1晶粒比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三氮吲哚利嗪(TAI)是一种常用的银盐感光材料的稳定剂,许多研究表明TAI在化学增感或光谱增感乳剂中具有超增感作用[1,2],另有报道,它与光谱增感染料两者之间的添加次序对增感效果有很大的影响[1,6,7].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双注法制备片状卤化银微晶时,pAg值对所形成的卤化银片状颗粒的尺寸、纵横此、碘离子分布以及离子电导率的影响。随着pAg值的升高,片状颗粒的尺寸和纵横比都相应地增大和升高,且越来越多的碘离子从颗粒中心向外层迁移,直至到达表层,这说明存在晶体的重结晶过程。表面层的溴碘原子比是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测定的,并测量了不同pAg值下制备的不同尺寸的片状卤化银乳剂的介电损耗频谱。其结果表明,片状颗粒的尺寸影响其离子电导率,表层碘含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首先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表面带负电荷、粒径为360 n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t)乳液,并利用聚乙烯亚胺(PEI)在25℃下对PSt乳胶粒表面进行修饰,得到了表面带有正电荷的PSt种子乳液;然后以乙醇和水的混合物为反应介质,采用种子乳液加入法,使钛酸正丁酯(TBT)在修饰后的乳胶粒表面进行水解与缩合,制备出了核壳结构PSt/TiO2复合微球,利用电镜对复合微球的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St乳液改性时体系的zeta电位随着PEI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当PEI用量为PSt聚合物重量的15%时,体系的zeta电位从原来的-40.3 mV升高到了38.3 mV,达到对PSt乳胶粒表面改性的最佳值;在制备PSt/TiO2复合微球时,TiO2包覆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反应7 h时达到90.2%的最大值;随介质中水含量的增加,吸附到复合微球表面上的TiO2纳米颗粒逐渐减少,复合微球表面逐渐变得光滑,当EtOH/H2O质量比为100/6.0时,得到结构均一、壳层厚度为29 nm的核壳结构PSt/TiO2复合微球.  相似文献   

15.
首先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表面带负电荷、粒径为360n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t)种子乳液,并以EtOH/H2O混合物为分散介质,利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在25℃下对PSt微球表面进行改性,得到了表面硅烷化并带有正电荷的改性PSt种子乳液,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加入原硅酸乙酯(TEOS)使其和微球进行共水解与共缩聚,制备出了核壳结构PSt/SiO2复合微球,并利用电镜对复合微球的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PSt种子乳液改性时体系的zeta电位随着KH-550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当KH-550用量为PSt种子重量的1/3时,体系的zeta电位从原来的-34.5mV升高到了38mV,达到对PSt微球表面改性的最佳值;在制备PSt/SiO2复合微球时,TEOS水解缩聚形成的SiO2包覆到改性微球上的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反应24h时达到97.9%的最大值;随介质中水含量的增加,吸附到复合微球表面上的SiO2纳米颗粒逐渐减少,复合微球表面逐渐变得光滑,当EtOH/H2O质量比降低到60/28.5时,得到结构均一、壳层厚度为35nm的核壳结构PSt/SiO2复合微球。  相似文献   

16.
Silver bromide precipitate of nanoparticles was prepared by addition of silver nitrate aqueous solution to a single microemulsion system consisting of dioctyldimethylammonium bromide, n-decanol, and water in isooctane. The silver ion reacted readily with the surfactant counterion, bromide, to form the precipitate of nanoparticles, which was stabilized in the water pools. The use of the surfactant counterion as a reactant is a new approach to nanoparticle preparation in microemulsion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reactivity and less dependency on the intermicellar exchange of solubilizate. The effects of the surfactant and the cosurfactant concentrations, the amount of silver nitrate, and the water to surfactant mole ratio, R, were evaluated. Increasing the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at fixed R and amount of silver nitrate enhanced the role of intermicellar nucleation and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larger particles, while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silver nitrate at fixed values of all the other variables enhanced the direct nucleation and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smaller particles. Particle aggregation and flocculation took place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n-decanol or the value of R was increased. Particle aggregation and flocculation were attributed to the decrease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urfactant protective layer and the nanoparticles in the water pools.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提高卤化银照相乳剂遮盖率的研究,特别是高速负性乳剂,例如医用X射线乳剂已引起广泛注意。乳剂制造者们不断寻求提高卤化银照相乳剂的遮盖率,即尽可能产生较高的密度,以最充分地利用银,或在不降低卤化银乳剂性能的条件下,减少胶片中的银含量,以达到节银的目的。将一定量的内灰化卤化银乳剂与碘的摩尔分数大于3%的高感大颗粒乳剂混合,以提高感光材料的遮盖率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本文主要研究了内灰化乳剂的制备,选用了有效的内灰化卤化银乳剂及灰化剂,以提高负性感光材料的遮盖率。试验表明,内灰化乳剂与常规的澳碘化银乳剂混合涂成胶片,是达到提高胶片遮盖率的有效方法。胶片在显影时内灰化颗粒(曝了光的)充分被还原,可产生较高的密度即较高的遮盖率。在显影液中是否含有碘化钾以及对内灰化乳剂制备的影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1,2]。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制备了具有化学结构缺陷以及具有物理晶格缺陷的两种内敏核壳乳剂,并研究了它们的电子自旋共振波谱。随着化学增感时间的增加,ESR信号强度增强,达到一最大值后又下降。ESR信号强度随核壳比的下降而下降;随灰化程度的上升而下降。不同减感染料由于其减感机理的不同,对内部感光性能和ESR信号强度的影响也不同。上述结果可以用空穴在颗粒内部的行为来解释。  相似文献   

19.
首先用聚乙烯亚胺(PEI)对粒径为360 nm的单分散无皂聚苯乙烯(PSt)乳胶粒进行修饰,得到表面荷正电的PSt种子乳液,然后将其滴加到溶有钛酸正丁酯(TBT)的乙醇与水的混合介质中,通过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出了核壳结构PSt/TiO2复合微球,系统研究了体系pH和TBT用量对复合微球结构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酸性条件不利于核壳结构PSt/TiO2复合微球的形成;当体系pH值为7.2时,可得到包覆完整、TiO2壳层厚度均一的PSt/TiO2复合微球,此后随着体系pH值的升高,包覆厚度逐渐提高;当pH值升高到11.0时,壳层厚度达到最大,但出现了包覆层不完整的复合微球.在固定聚合体系pH为8.5,EtOH/H2O质量比为100/6,表面修饰PSt种子乳液用量为0.5 g(固含量为4%)的条件下,随着TBT用量从0.01 g增加到0.16 g,复合微球壳层厚度从约0 nm逐渐增加到60 nm;当TBT用量增加到0.32 g时,壳层厚度迅速降至12nm,微球表面变得粗糙,并出现大量未包覆微粒;此后随着TBT用量的增加,包覆层厚度逐渐减少,未包覆微球逐渐增多.结果显示,当复合微球中TiO2包覆层达到一定厚度时,经煅烧后才能得到形貌完整的TiO2中空微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