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酯化合物是天然存在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而含氟基团或氟原子的引入对有机分子的理化性质、生理活性等会产生显著的影响[1],所以含氟内酯化合物的合成一直是许多科学家感兴趣的课题.我们曾利用多氟烷基碘代烷与4-戊烯酸反应得到了含氟内酯化合物[2].由于二氟甲基的取代效应与醚链相似[3],因此研究α,α-二氟-y-丁内酯的合成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熊英  琚振华  王晓光  方向  吴范宏 《有机化学》2009,29(11):1728-1743
内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中, 因此, 内酯化合物的合成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一个研究领域, 不仅作为天然产物的重要合成砌块, 也用来合成一些精细化工产品和医药中间体. 将氟原子或含氟基团引入到内酯化合物分子中, 可使其生理活性发生改变. 就含氟内酯化合物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内酯官能团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生理活性化合物中,而含氟基团或氟原子的引入会对有机分子的理化性质、生理活性等产生显著的影响[1],所以含氟内酯化合物的合成一直是许多科学家感兴趣的课题.我们建立了一个通过连二亚硫酸钠引发含氟碘代烷与烯酸合成含氟内酯的新方法[2].本工作继续对其它硫含氧酸盐引发的氟烷基化内酯化反应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很多含氟核苷具有生理活性,因此,合成类似物引起人们的兴趣。5-氟尿核苷和5′-脱氧-5′-氟尿核苷的合成巳见报道。但是,5′-脱氧-5′-氟-5-氟尿核苷的合成及由于  相似文献   

5.
对齐墩果酸(OA)的C环进行结构修饰, 合成了含有γ-内酯结构的OA衍生物, 并针对12个常见疾病的蛋白质靶点或细胞进行了体外生物活性筛选. 其中部分化合物结构中引入了水溶性基团, 如形成糖苷或引入酸性基团, 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活性筛选结果表明, 内酯化合物13对组织蛋白酶K显示出很好的抑制活性(IC50=3.58 μg/mL), 可作为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先导化合物. 初步构效关系分析表明, 该化合物的γ-内酯结构和糖链片段为活性基团.  相似文献   

6.
γ-亚烷基-丁烯酸内酯是许多具有重要生理活性天然产物的结构单元.本工作通过铱催化N,N-二甲基芳基甲酰胺与呋喃硅醚间的类插烯Aldol缩合反应,成功地实现了温和条件下γ-亚苄基-丁烯酸内酯的合成.反应对硝基、氰基、乙烯基、三氟甲基等吸电子基取代的苯甲酰胺底物有很好的适用性. γ-亚苄基-丁烯酸内酯经Pd/C氢化反应即可转化为作为众多活性天然产物的核心骨架的γ-苄基丁内酯.本工作还对Z型和E型γ-亚苄基-丁烯酸内酯的特征1H NMR谱峰的化学位移分布规律进行总结比较,利用这些规律可以很方便地区分Z、E两种异构体.  相似文献   

7.
棉酚有抑制生精作用, 我们向棉氟引入氟原子或含氟基团, 以期获得含氟生物活性物质, 合成了含氟棉酚衍生物, 并对棉酚-双-4-氟苯胺Schiff碱进行了动态NMR研究.  相似文献   

8.
氟碳端基聚合物合成及其表面吸附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近十年来氟端基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在表面吸附行为的研究成果。通过含有氟烷基的引发剂或终止剂在活性阴离子聚合反应或自由基聚合反应中使聚合物接上氟端基。已经成功地利用活性阴离子聚合反应合成了氟端基聚苯乙烯,通过含氟自由基引发烯类单体(如丙烯酸,乙烯硅等)可在相应聚合物链上引入氟端基,另外,聚合物的化学改性方法也可将氟基团接在聚合物链端(如氟基聚氧乙烯,氟端基聚合物具有的表面活性,当水溶液中或聚  相似文献   

9.
彭荣达  郝健 《有机化学》2005,25(5):485-496
含氟β-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 其合成方法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以直接氟化法和间接氟化法分类, 概述了含氟β-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 对一些已知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及药用价值作了初步归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层层自组装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磺丁醚-β-环糊精/Fe3O4杂化的磁性纳米复合体(SBE-β-CD/Fe3O4 MNP).β-环糊精与1,4-丁磺酸内酯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到磺丁醚-β-环糊精,柠檬酸进一步修饰磺丁醚-β-环糊精使其具有羧基基团,与阿拉伯胶修饰后的含有氨基的磁性纳米粒子进行脱水缩合制得SBE-β-CD/...  相似文献   

11.
发展了一种可见光诱导的共轭磺酰胺串联脱砜/环化,合成全氟烷基化吲哚酮或α-芳基酰胺的方法。此反应以多氟烷基碘或溴为氟源,在发光二极管蓝光灯照射下,利用面式-三(2-苯基吡啶)合铱催化N-烷基-N-甲基丙烯酰基苯磺酰胺经过串联自由基加成/β-芳基迁移/脱砜环化过程,一步构筑两重碳-碳键,以41%~78%的产率合成了一系列含氟吲哚酮或α-芳基酰胺。此方法底物适用范围广,反应条件温和(室温),催化体系绿色,为具有潜在生理活性的含氟吲哚酮及α-芳基酰胺的合成提供了一条高效、快捷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以高活性的2-甲氧/乙氧羰基-4-(4-氟苯基)-1,5-苯并硫氮杂A和B为模型化合物,设计合成了11个含氟杂衍生物3a~3k,考察了它们对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2-甲氧/乙氧羰基-4-(2-氟苯基)/(3-氟苯基)/(2,4-二氟苯基)-1,5-苯并硫氮杂3a,3b,3d~3f对新生隐球菌有很强的抑菌活性,3c的活性中等,而7位氯代杂3g~3k基本无活性;上述杂对白色念珠菌均无活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试了高活性杂3a,3b,3d~3f对新生隐球菌的抑菌浓度梯度、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发现其MIC和MFC均远低于对照药氟康唑.为了考察杂3a~3f的药效基团,又设计合成了4类杂衍生物4a~4f,5a~5f,6a~6f和7a~7c,通过对其抑菌活性的评价,发现分子中2-甲氧/乙氧羰基和亚胺官能团对杂3a~3f的抑真菌(新生隐球菌)活性起关键作用,硫原子被氧原子或氮原子代替后原杂的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根据药物分子设计的活性基团组合原理,通过在1,2,4-三唑环的5位引入吡啶基,同时在4位芳基亚甲氨基的苯环上引入氟或三氟甲基,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氟、吡啶和哌嗪基团的1,2,4-三唑Mannich碱和双Mannich碱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油菜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化合物2a,2d和2f(50 mg/L)对苹果轮纹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与对照药三唑酮活性相当;化合物2a,2b,2d和2i(180 mg/L)对酮醇酸还原异构酶(KARI酶)表现出了显著的离体抑制活性(抑制率51.7%~88.7%).  相似文献   

14.
李征  李援朝 《化学进展》2009,21(12):2483-2491
雷公藤是我国拥有的一种资源比较丰富的传统中草药。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雷公藤内酯醇是一种具有3个环氧基团以及一个α, β-不饱和五元内酯环结构的构型独特的松香烷型二萜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及抗雄性生育等生物活性,自被发现以来,吸引了众多药物化学家及药理学家的广泛关注。通过对雷公藤内酯醇结构多样性改造和修饰,包括对C14-位羟基、C12, C13-位环氧、α, β-不饱和五元内酯环、C7,C8-位环氧、C5,C6-位的修饰,以及三环氧开环的改造,合成出了一系列雷公藤内酯醇衍生物,并进行了相关的药理活性测试。总结雷公藤环氧二萜类结构类似物的药理测试结果,初步得出了一些构效关系的特点。随着针对雷公藤内酯醇各个位点进行结构多样性改造所获得的衍生物以及相应的系统性药理活性测试的不断积累与深化,雷公藤内酯醇的结构与活性关系(SAR)也必定越来越明朗。合成低毒性、高活性、宽治疗视窗的雷公藤内酯醇衍生物是该领域众多药物化学家和药理学家的共同目标,从而使雷公藤在更多的领域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2,5-二取代-1,3,4-噻二唑具有杀虫、杀菌、除草、调节植物生长以及药理活性等多种功效[1-5],因而该类化合物的研究迄今仍方兴未艾.近年来,很多文献报道含芳环或芳杂环的席夫碱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因而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6,7].由于氟原子具有模拟效应、电子效应等特殊性质,氟原子与含氟基团的引入有时可使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倍增,近年也公认含氟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最小[8].鉴于不同活性的基团在同一分子中聚集能明显改善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这一特性,本文将二-(4-氟苯)甲基引入到1,3,4-噻二唑Schiff碱类化合物中,以期实现活性的叠加,有可能发现新型生物活性更好的化合物.该类化合物的合成一般采用常规加热法,但具有反应时间长,收率不高,溶剂使用量大等缺点.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含氟卟啉的合成及其研究进展. 含氟卟啉合成方法分为直接氟化法和间接氟化法. 直接法主要采用无机氟化试剂直接对卟啉环进行氟化; 间接法主要采用含氟砌块法引入氟基团. 由于合成卟啉环比较复杂, 目前氟化学家主要采用间接氟化法合成含氟卟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以手性伯胺为催化剂催化共轭不饱和三氟甲基酮与乙醛的不对称反应为关键步骤,合成了光学活性的β-三氟甲基?-β-羟基-δ-戊内酯.合成过程中包含乙醛和共轭不饱和三氟甲基酮的不对称Aldol反应、氧化反应、碘内酯化以及脱碘反应.  相似文献   

18.
阮敏  叶勇  谢微 《分析测试学报》2006,25(Z1):89-90
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具有杀菌、抗菌、植物生长调节等生理活性,在医药、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2].含氟席夫碱及其配合物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 在医药研究中备受关注[3-4]; 氨基酸席夫碱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但对含氟的氨基酸席夫碱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报道了4-氟苯甲醛与丙氨酸形成的席夫碱的合成方法及利用1H NMR、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进行表征的结果,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为扩展氟喹诺酮由抗菌活性向抗肿瘤活性转化的结构修饰策略,利用药效团生物电子等排及其拼合和骨架迁越药物化学分子构建方法,以酰胺基作为氟喹诺酮C-3位羧基的生物电子等排体,氟喹诺酮骨架为酰胺基的功能修饰基,设计合成了氟喹诺酮-3-N-酰胺类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确证。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Hep-3B细胞和Capan-1细胞的抗增殖活性均显著强于母体环丙沙星的活性,尤其对Hep-3B细胞的抑制活性最强。因此,用酰胺基来替代C-3羧基有利于提高氟喹诺酮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0.
张会丽  崔红艳  黄文龙  胡国强 《应用化学》2020,37(12):1426-1431
为进一步发现提高氟喹诺酮抗肿瘤活性的有效结构修饰策略,基于片段药物设计原理,通过喹啉-4(1H)-酮与芳香醛缩合反应合成了(S)-6-氟-7-(4-甲基-哌嗪-基)-8,1-(1,3-氧丙基)-3-芳苄叉基-2,3-二氢-喹啉-4(1H)-酮(3a-3l)目标化合物。 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12个新化合物的活性均强于母体左氧氟沙星,其中F、Cl、Br取代的卤苯基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人胰腺癌细胞株(Capan-1)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低于其它取代基化合物,尤其是氯苯基化合物(3k)与对照抗肿瘤药阿霉素活性相当。 为此,芳苄叉基替代C-3羧基构建的3-芳苄叉基-喹啉-4-酮化合物有助于提高氟喹诺酮的抗肿瘤活性,提示α,β-不饱和酮片段作为一个有发展前景的氟喹诺酮的候选修饰基团值得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