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碘在卤化银微晶中的含量和分布对感光度的影响引起乳剂配方设计者的广泛注意和重视.颗粒中的碘引起其内部结构和表面结构的改变,导致微晶颗粒表面化学及物理性质的改变,从而引起增感敏化斑的位置、分布以及随后潜影斑、灰雾斑的形成等一系列的变化并最终影响乳剂的感光性能.如果我们想有效地控制卤化银乳剂的感光度、灰雾、反差等一系列感光性能,必须调整卤化银乳剂颗粒的表面结构.  相似文献   

2.
照相乳剂制造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他制得的乳剂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感光度。有很多因素会导致感光度的损失,潜影分散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卤化银颗粒曝光时,在形成可显潜影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些在通常条件下不可显的次潜影,次潜影相当稳定,其寿命一般可长达几天。  相似文献   

3.
制备系列AgCl/AgBr八面体外延乳剂,利用EDS-STEM技术对主体乳剂AgBr八面体上氯的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AgCl/AgBr外延乳剂中AgCl含量的增大,而其分布优势始终在AgBr八面体的顶角位置,其次在边。77K时,用375nm的激发光源对外延乳剂AgCl/AgBr样品进行激发,随外延乳剂中AgCl含量的提高,AgCl的发光谱带有增大的趋势,但其峰位置基本保持在510nm左右,AgBr在600nm.AgCl和AgBr的发光峰始终以分立的形式存在,没有混晶AgBrCl的宽谱带出现,外延乳剂AgCl/AgBr的感光度随AgCl含量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当AgCl含量较低时,有明显增感作用,而当AgCl含量过高时,外延乳剂的感光度降低,但灰雾也减小。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表面显影、Dember效应、化学成熟、光谱增感等方法,对照实心立方体溴化银乳剂研究了中空卤化银微晶的结构与光物理性质及感光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中空卤化银的潜影在孔洞处优先形成;(2)中空卤化银微晶中位错、缺陷较多,其填隙银离子浓度较大,电子陷阱较多;(3)中空颗粒表面反应活性高,感光度高,光谱增感效果好;(4)中空颗粒乳剂其反差较大,最大密度较高;(5)上述结果均可归因于中空卤化银微晶所特有的孔洞结构。  相似文献   

5.
将甲酸盐掺杂在乳剂微晶不同位置处,制备成氯化银立方体微晶乳剂和{100}面扁平微晶乳剂.实验发现:作为正空穴捕获剂,适当计量的甲酸盐在不增加乳剂灰雾的前提下,可使上述乳剂的感光度提升3—8倍.甲酸盐在两种晶形乳剂的不同位置掺杂的研究结果显示,甲酸盐均匀掺杂可比表面掺杂获得更高的感光度.在两种乳剂中甲酸盐掺杂增感都可与其后的硫增感、硫加金增感以及光谱增感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乳剂的感光性能.  相似文献   

6.
碘溴化银乳剂薄片颗粒的潜影分散与碘离子在颗粒中的分布有关。本文用交叉光楔曝光技术测定了由次潜影造成的潜影分散,并根据所测出的潜影分散度和乳剂的表面感光度,对内、表敏的分布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碘离子分布在颗粒边缘的乳剂,其表面潜影分散度要比碘离子均匀分布的颗粒更甚,后者且表现出内、表敏度竞争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硫氰酸金溶液对硫敏化的立方体溴化银乳剂分别进行潜影加强和过敏化处理,并与硫加金敏化的乳剂进行感光性能的比较。硫敏化的乳剂经过潜影加强处理,感光度有明显提高,表明金具有促进乳剂颗粒显影的作用。另一方面,硫敏化的乳剂经过潜影加强处理,感光度虽有提高,仍达不到硫加金敏化的效果,而硫敏化的乳剂经过过敏化处理能达到甚至超过硫加金敏化的效果。这暗示着金对于硫加金敏化乳剂颗粒在曝光过程中潜影的形成是有贡献的。 本文采用Dember效应测量了乳剂的离子电导率,并进行了信号衰减速率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硫加金敏化的乳剂颗粒的离子电导率和一级衰减参数与硫敏化的乳剂颗粒的相比有减小的趋势。硫敏化的乳剂经过金盐溶液过敏化处理后,乳剂颗粒的离子电导率和一级衰减参数明显减小,从而验证了金盐法过敏化效应是由于增加了颗粒环境中的银离子浓度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多结构立方体溴碘化银乳剂微晶的壳层制备。在壳层制备过程中,pAg值、TAI和氨能明显影响晶体的生长和再成核过程。对立方体AgBr晶体而言,包壳速度相同时,再成核晶体数随包壳时pAg值的增加或TAI的存在而增加,随着氨的存在而下降。当TAI存在时,晶体习性由立方体转向八面体。在本实验条件下,当制备壳层的包壳速度比达到1:3.3时,乳剂的感光度有明显的增加。核壳银量比对乳剂的感光度也有明显的影响,当核壳银量比由0.83:1上升到4.5:1时,感光度上升了大约80%,而灰雾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年,在研究卤化银体系的潜影形成效率时,在如何对待和处理光生空穴问题上出现了一些突破传统思路并具有开拓性的方法,我们把它称之为"空穴-电子转换"法.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寻找或设计一种"化学转换器".这种转换器既能捕获空穴,消除或减少潜影形成过程中由于电子与空穴的复合造成的电子损失,又能经过它的转换产生并释放出额外电子或某种电子载体(如自由基)促进潜影的形成,起到一举两得显著提高卤化银乳剂感光度的作用.本文对当前已有的3种化学转换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望引起国内科学家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0.
使用微机控制的双注仪,在晶体生长过程的不同时刻,加入一定浓度的二甲基胺硼烷(DMAB),制得了一系列Ag2处于不同掺杂位置的立方体溴化银微晶乳剂.对这些乳剂感光性能的研究表明:1)Ag2掺杂乳剂与未掺杂乳剂相比,感光度有显著提高;2)Ag2掺杂乳剂可同时与常规的硫加金化学增感和光谱增感进行协同增感;3)Ag2掺杂接近微晶表面时乳剂感光度的增幅最大;4)在本实验条件下,掺杂乳剂的灰雾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可控双注法制备了一系列片状多导层结构Ag(Br,I)微晶,用扫描透射电镜(STEM)与X射线能谱仪(EDS)对单个微晶进行了微区分析,结果表明碘离子在微晶中的分布正如所设计的那样呈层状分布。EDS分析结果表明,富碘层的碘离子向无碘层迁移,且富碘层的碘浓度愈高,迁移的趋势愈大。并用介电损耗Dember效应、表面显影和化学成熟等方法研究了片状多层结构微晶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80 年代以来,许多新型的卤化银微晶已在新开发的各种高质量感光材料中得到应用.近十年来在国内外文献中又出现新型中空卤化银微晶制备方法的报道.本文着重研究一种表面有许多小孔及凹坑的中空卤化银T颗粒的制备方法和感光性能.由于其独特的孔洞结构,使位错、缺陷增加,填隙银离子浓度增加和电子陷阱增多,潜影形成效率提高,从而达到提高乳剂感光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制备了一系列结构不同的片状卤化银晶体,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相结合的方法对单个微晶进行了亚显微结构分析。半定量地测定了碘离子在不同结构的片状晶体中的分布,同时测量了各样品相应的介电损耗、Dember效应的光电压及高低照互易律失效。结果表明,在四种碘离子分布不同的片状卤化银晶体中,其微晶的离子电导率、高低照互易律失效、Dember效应的光电压衰减都随微晶中碘离子的分布不同而异,而且与乳剂的感光性能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有近160年历史的银盐卤化银乳剂制备的感光材料,到目前为止仍不失为一种优良的信息记录材料。但昂贵的白银的缺乏和消耗,使得节银和降低成本成为银盐感光材料生产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空卤化银微晶制备方法已在国内外有关文献中报道[1~7],然而关于中空立方体颗粒乳剂的基本性能及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6.
应用可控双注仪制备了一系列碘含量相同而碘在微晶中分布不同的单分散六边形扁平淡碘化银乳剂,用扫描电镜(STEM)与X-射线能谱仪(EDS)对单个微晶进行了微区分析,并用介电损耗,微波光导等方法研究了此类乳剂微晶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严格控制微晶成核、成熟、生长三个阶段的条件,可制得含六边形颗粒92%以上的扁平溴碘化银乳剂,颗粒大小变化系数小于12%.此外碘在微晶中的分布明显影响微晶的电性质和照相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制备了三种结构不同的片状卤化银晶体。用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相结合的方法,对单个晶体进行了微区微观结构分析,测定了碘离子在三种不同结构的片状颗粒中的分布,并测量了不同结构片状颗粒的和同一结构不同碘含量的片状颗粒的介电损耗。  相似文献   

18.
The process was studied in which heterocontact microcrystals based on silver bromide are obtained in bulk crystallization. The influence exerted by parameters of the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on the epitaxial growth was revealed. The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for obtaining the AgBr/AgCl and AgBr/AgSCN epitaxial systems with the use of substrate-type tabular AgBr microcrystals (T-crystals of AgBr).  相似文献   

19.
The technique of imaging time-of-flight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TOF-SIMS) and dual beam depth profiling has been used to stud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urface of tabular silver halide microcrystals. Analysis of individual microcrystals with a size well below 1 microm from a given emulsion is possible. The method is successfully applied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ilver halide microcrystals with subpercent global iodide concentrations confined in surface layers with a thickness below 5 nm. The developed TOF-SIMS analytical procedure is explicitly demonstrated for the molecular imaging of adsorbed thiocyanate layers (SCN) at crystal surfaces of individual crystals and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iodide conversion layers synthesized with KI and with AgI micrates (nanocrystals with a size between 10 and 50 nm).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OF-SIMS as a microanalytical, surface-sensitive technique has some unique properties over other analytical techniques for the study of complex structured surface layers of silver halide microcrystals. This offers valuable information to support the synthesis of future photographic emul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