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反相液相色谱(RP-HPLC)法,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研究了苯基琥珀酸(PSA)对映体的色谱保留机制.苯基琥珀酸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的最佳色谱分离条件为:10 mmol/L HP-β-CD,20% (体积分数)乙腈,0.05%(体积分数)三氟乙酸,pH 2.5,柱温25 ℃,流速1.0 mL/min,进样量为20 μL,检测波长为254 nm.该文建立了保留因子(k)与ce(HP-β-CD)、ce(H+)、包结平衡常数以及苯基琥珀酸的解离常数的关系式,并结合实验对该关系式进行了验证.保留因子的倒数1/k对ce(HP-β-CD)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证明HP-β-CD与苯基琥珀酸对映体形成了包合比1 ∶ 1的包合物.在低酸度值下,包结平衡常数的计算结果显示,R-(-)-苯基琥珀酸与HP-β-CD所形成的包合物的包结平衡常数(162.5)比S-(+)-苯基琥珀酸(97.4)的大很多.手性拆分过程中热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HP-β-CD对苯基琥珀酸对映体的分离过程主要是一个焓驱动的过程,包合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通过比较手性选择体结构,探讨了HP-β-CD拆分苯基琥珀酸对映体的机理. 研究表明,分子尺寸大小相匹配以及构象诱导作用大小不同可能是HP-β-CD拆分苯基琥珀酸对映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多组分分解后白术挥发油(DVOA)与β-环糊精(β-CD)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作用。固定挥发油质量,考察了β-CD和HP-β-CD的浓度及包合时间对挥发油荧光强度的影响,同时采用荧光双倒数法计算了挥发油与β-CD和HP-β-CD的包合比及包合常数,并进一步研究了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热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挥发油的荧光强度随β-CD和HP-β-CD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加,表明包合物的形成,包合比均为1∶1;25℃下挥发油与β-CD和HP-β-CD的包合常数分别为110、172L/mol,表明包合稳定性为HP-β-CDβ-CD。温度25℃、35℃和45℃下,挥发油与HP-β-CD的包合常数分别为172、130、83L/mol,△G、△H和△S均为负值,且△H小于一般反应热,表明升高温度挥发油与HP-β-CD的包合稳定性降低;包合反应可自发进行,且为放热反应,包合过程是挥发油分子与HP-β-CD分子间氢键和范德华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作为手性添加剂,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成功分离了克伦特罗(Clenbuterol,Cle)对映体.研究了β-CD种类与浓度,缓冲液pH值及浓度,操作温度等对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30 mmol/L的HP-β-CD为手性添加剂,50 m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 2.5)为缓中液,分离电压24 kV,操作温度20℃,可使Cle对映体实现基线分离,其分离度为6.78.对拆分机理也进行了探讨,测定了HP-β-CD与两对映体的结合常数及热力学参数;对CZE定量能力(线性,精度)进行了考察,R和S型的线性相关系数都大于0.998,两者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2.2%.  相似文献   

4.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拆分手性药物萘普生和氟联苯丙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晓峰  林炳承 《色谱》2000,18(1):70-72
 70-72 -------------------------------------------------------------------------------- 以β-环糊精(CD)作为手性选择剂 ,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成功地拆分了两种弱酸性药物萘普生(naproxen)和氟联苯丙酸(flurb iprofen),并比较了4种环糊精[β-环糊精(β-CD)、二甲基-β-环糊精( DM-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三甲基-β-环糊精( TM-β-CD)]对手性拆分的影响,同时测定了萘普生对映体在不同环糊精中的出峰次 序。通过实验,发现对于此类化合物拆分的最佳pH值为5左右,即接近于该类化合物的pK a值。该方法适用于酸性手性药物的拆分。  相似文献   

5.
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分离盐酸舍曲林异构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盐酸舍曲林是一种新型口服给药的抗忧郁剂。它的分子结构中有两个手性中心,共有两对对映体(cis-1S,4S( )与cis-1R,4R(-)和trans-1S、4R与trans-1R,4S),其中结构为cis-1S,4S( )的盐酸舍曲林具有疗效。在盐酸舍曲林的合成过程中,有可能引入其它3种光学立体异构体。为了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其进行手性拆分具有重要的意义。盐酸舍曲林对映异构体的分离方法报道较少,而毛细管电色谱的分离方法尚未见报道。毛细管电色谱(CEC)是一种新的高效微分离技术,结合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毛细管电泳(CE)两者的优势,已越来越多地用于…  相似文献   

6.
刘秋英  陈丽  陈素娟  谢天尧 《分析化学》2007,35(8):1191-1194
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组成的二元手性选择剂体系,以8m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 10mmol/L柠檬酸(Cit) 10mg/LHPMC 25mmol/LHP-β-CD为电泳运行液,在熔融石英毛细管(50μmi.d.×45cm)中,分离电压 15kV,方波安培检测,手性药物酚苄明对映体获得良好的基线分离,线性检测范围为4~105μmol/L,检出限为1.5μmol/L。对影响灵敏度和分离度的电泳运行液组成、手性选择剂(HP-β-CD、HPMC)浓度以及进样方式和样品介质等进行了详细讨论。应用于市售盐酸酚苄明片剂中酚苄明对映体的分离检测,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7.
王伟  周晓娟  季一兵  相秉仁 《分析化学》2013,(10):1566-1570
利用毛细管电泳和分子模拟对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在莫达非尼手性拆分中的立体选择性差异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环糊精浓度和温度对对映体手性拆分的影响。在15~35℃温度范围内,考察了对映体的保留和分离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手性分离变差,并以lnα对1/T作图,得到的Van’t Hoff曲线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5)。热力学结果表明,此手性拆分过程为焓控过程。在5~50 mmol/L范围内,考察了SBE-β-CD浓度对分离的影响,采用双倒数法求得莫达非尼S-和R-对映体与SBE-β-CD的结合常数分别为58.0和70.6 L/mol。分子模拟实验以Gold对接完成,结果表明,莫达非尼R-对映体相比S-对映体与SBE-β-CD结合更稳定,且两对映体与SBE-β-CD结合的差异主要来源与氢键贡献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6-乙二胺-β-CD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了6-(N-乙基氨基马来酸)-氨基-β-CD(UPA-β-CD),并以此为手性选择剂,利用毛细管电泳法对2种手性药物进行拆分。分别考察了手性选择剂浓度、缓冲溶液pH、分离电压和温度等对拆分效果的影响,在β-环糊精15 mmol/L,缓冲液pH 3.5和pH 4,分离电压18 k V和20 k V,分离温度20℃时,盐酸克伦特罗和非尼拉敏2种手性药物均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分别为1.98和1.62。  相似文献   

9.
以Me-β-环糊精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于Lichrospher C18反相柱上建立了氯噻酮对映体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同时改进了β-环糊精、HP-β-环糊精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拆分氯噻酮对映体的色谱条件,并着重研究了在25-45℃范围内Me-β-CD、β-CD和HP-β-CD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拆分氯噻酮对映体的过程热力学并结合手性药物氯噻酮所得的热力学数据对环糊精及其衍生物拆分能力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都属于焓控过程,其拆分能力的不同主要是因为手性添加剂与对映体形成氢键作用、空间位阻效应和立体构象匹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及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的包合作用,求得了二者的包合常数和包合比.进一步研究了CDs、KDTN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超分子体系,计算了结合常数和结合比.结果表明:β-CDs-KDTN-BSA能形成1∶1∶1的三元配合物,环糊精与KDTN的包合有利于与BSA作用,其结合常数大于KDTN与BAS的结合常数.  相似文献   

11.
手性流动相HPLC法拆分萘普生对映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β-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L-脯氨酸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系统地研究了D,L-萘普生在RP-HPLC系统中的拆分.分别考察了手性流动相的种类,手性试剂羟丙基-β-环糊精的浓度,流动相的pH值,修饰剂的种类及浓度,三乙胺浓度和柱温等对拆分效果的影响,以HP-β-CD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建立了HP-β-CD手性流动相分离萘普生对映体的方法.结果表明:当流动相为25 mol/L HP-β-CD、体积分数15%乙醇、体积分数0.5%三乙胺、pH3.5、柱温t25℃、流速V=1 mL/min时萘普生对映体得到了良好的基线分离,分离因子α可达1.29.  相似文献   

12.
采用荧光光谱法,在室温下研究了pH=2.0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β-环糊精(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磺丁基-β-环糊精(SBE-β-CD)对姜黄素的包合作用。固定姜黄素浓度,逐渐改变β-CD及其衍生物的浓度,姜黄素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表明包合物的形成,同时用荧光双倒数法计算了β-CD及其衍生物与姜黄素的包合常数。结果表明,室温下,在pH=2.02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SBE-β-CD对姜黄素的包合能力最强,四种环糊精与姜黄素的包合比均为1∶1。初步探讨了SBE-β-CD荧光增敏作用对姜黄素的定量测定,线性范围为5.0×10-7~4.5×10-6 mol/L,检出限为1.2×10-8 mol/L。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HPLC法羟丙基_β_环糊精(HP_β_CD)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对萘普生对映体的保留机制,建立了保留因子与[CD]、[H ]、包结常数以及萘普生的解离常数的关系式,并结合实验对此关系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此关系式对手性添加剂、pH等因素对拆分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保留因子(k)的倒数1k对HP_β_CD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证明HP_β_CD与萘普生对映体形成的包合比是11包合物。计算了手性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HP_β_CD对萘普生对映体的分离过程主要是一个焓驱动的过程,包合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通过比较手性选择体结构,探讨了HP_β_CD拆分萘普生对映体的机理,进一步分析表明HP_β_CD能拆分萘普生对映体的主要因素是尺寸大小相匹配、构象诱导作用和偶极_偶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英杰  孙鹏  高立娣 《应用化学》2010,27(2):246-248
运用毛细管电色谱(pCEC)模式,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作为手性选择剂,对1-甲基-3-苯基丙胺对映体进行手性分离。1-甲基-3-苯基丙胺对映体在最佳的条件下如:手性选择剂浓度10g/L、流动相配比:V(乙腈)∶V(磷酸盐体系)=60∶40溶液(5mmol/L)、背景电解质pH=7.6、柱温16℃和分离电压10kV达到了基线分离,该方法重现性好、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5.
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在UFCN(220×4.6 mm×5μm)氰基柱上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实现了4-氯扁桃酸(4-Cl MA)对映体的拆分。考察了水相HP-β-CD浓度,NaH_2PO_4浓度,p H,流动相中甲醇的比例及柱温等因素对分离度的影响。确定的最优色谱条件为:水相(5 mmol/L HP-β-CD,8 mmol/L NaH_2PO_4,p H 2.8),V水相/V甲醇=95:5,柱温25℃,流速1 m L/min。此条件下4-Cl M A对映体的分离度可达1.80。同时在此色谱条件下考察了3-氯扁桃酸(3-Cl MA),2-氯扁桃酸(2-Cl MA)与扁桃酸(MA)对映体的色谱拆分结果。结果发现在此条件下,3-Cl M A对映体分离度为1.51,而2-Cl M A与M A完全没有分开。对方法进行了验证,(S),(R)-4-Cl MA两对映体低、中、高浓度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1.1%;(S),(R)-4-Cl M A两对映体回收率分别为101.0%和100.6%;(S),(R)-4-Cl M A两对映体检出限与定量限分别为0.028,0.030 mg/L与0.093,0.098 mg/L。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抗凝药物华法林的荧光增强作用,探讨了华法林与HP-β-CD的包合特性.并与β-环糊精(β-CD)对华法林的荧光增强作用和包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P-β-CD的荧光增强作用强于β-CD.基于HP-β-CD的荧光增强作用,研究建立了一种荧光光谱测定华法林的新方法.华法林在10.3~2266μg/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92μg/L.此法已应用于华法林钠药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α-氯丙酸乙酯对映体与β-环糊精的主客体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量子力学PM3方法模拟α-氯丙酸乙酯((R/S)-ECPA)与β-环糊(β-CD)的主客体相互作用,探讨(R/S)-ECPA在β-CD上的手性识别机理.结果表明,(R/S)-ECPA对映体与β-CD形成稳定结合物的结合方式完全不同,(R)-ECPA位于β-CD空腔宽口端,形成缔合物;(S)-ECPA插入β-CD空腔内形成包结物.而且,(S)-ECPA与β-CD的结合稳定能低于(R)-ECPA与β-CD的结合稳定能.在(R/S)-ECPA与β-CD结合物中,(R/S)-ECPA中的手性碳接近葡萄糖单元的C2和C3.(R/S)-ECPA与β-CD之间的手性识别与匍萄糖单元的C2和C3所提供的手性环境和(R/S)-ECPA与β-CD结合的紧密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中的手性两相协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磊  李方楼  袁黎明 《色谱》2004,22(2):124-127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以纤维素三苯基甲酸酯、纤维素三苯基氨基甲酸酯为手性固定相,以正己烷-异丙醇(体积比为9∶1)为流动相,柱温25 ℃,分别以β-环糊精(β-CD)、2,6-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2,3,6-三甲基-β-环糊精(TM-β-CD)为流动相添加剂,分离了DL-色氨酸和DL-苯丙氨酸两种手性化合物,考察是否存在手性固定相和手性添加剂的协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流动相中添加β-CD或DM-β-CD至饱和,协同作用不明显;在流动相中添加少量TM-β-CD(即浓度小于0.60 mmol/  相似文献   

19.
用紫外-可见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有无环糊精(CDs)条件下甲基蓝(MB)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详细讨论了pH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SA可以增强MB的荧光;CDs的存在可以使MB进入CDs的疏水空腔使得从S1到S0的辐射跃迁得到保护,从而增强MB的荧光;同时CDs可以通过改变MB的微环境形成MB-CDs包合物而增强MB与HSA的相互作用.根据Benesi-Hildebrand方程计算出二元超分子体系MB-HSA、MB-β-CD/HP-β-CD和三元超分子体系MB-β-CD/HP-β-CD-HSA的结合比及结合常数.  相似文献   

20.
以氧氟沙星、扑尔敏、特布它林和普萘洛尔为手性药物,分别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羟丙基-β-环糊精结合羧甲基-β-环糊精(HP--βCD/CM--βCD)作手性拆分试剂,考察环糊精浓度和pH对手性选择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环糊精提供手性相互作用,而pH强烈地影响这种相互作用。以HP--βCD/CM-β-CD组成的双环糊精系统能更好地优化手性选择性,而通过调节pH可以获得需要的分离选择性、迁移次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