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高压釜式反应器中考察了添加过氧化特二丁基(DTBP)、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单质碘(I2)三种自由基引发剂对克拉玛依蜡油、孤岛减压渣油加氢裂化反应的影响。在氢气初始压力7.0 MPa,反应1 h的条件下,对引发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添加自由基引发剂后,重油的加氢裂化转化率,轻质油收率以及HDS、HDN都明显增加。添加质量分数5 000×10-6或10 000×10-6引发剂后,蜡油和减压渣油加氢裂化的轻质油收率最大可增加10%、13%,HDS和HDN最大可增加11%和7%左右。采用较少的催化剂用量或较低的反应温度即可以实现较高的重油转化率和轻质油收率。相对而言,DTBP和I2的促进作用优于AIBN。添加引发剂前后的加氢裂化的产物分布对比说明,引发剂的加入有利于蜡油或渣油原料一次裂化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利用过氧化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酰或偶氮异丁腈为引发剂,进行乙烯与乙酸甲酯的调节聚合反应,实验结果说明其中以过氧化叔丁基效率最佳,余二者均较差。过氧化叔丁基以1.5%用量,调聚物的平均收率可达加入酯的14%。三种引发剂的用量在0.12%至4.6%的范围内改变,调聚物收率的增加与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几成直线关系。由过氧化叔丁基引发的调聚产物中,分离并鉴定月桂酸、软脂酸、硬脂酸及二十酸等四种高极脂肪酸。除调聚酯外,尚含相当量不水解的中性物。由偶氮异丁腈引发的反应液中,分离出引发剂自由基的二聚体1,1,2,2-四甲基丁二腈,其量几占加入引发剂量55%。  相似文献   

3.
基于热裂化按照自由基反应机理进行的特点,在高压釜式反应器中分别添加四种自由基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过氧化特二丁基(DTBP)、单质硫(S)和单质碘(I2),考察引发剂在390℃~410℃,引发剂添加量0~3000×10-6条件下对三种减压渣油减黏裂化的影响。通过测定减黏前后渣油的运动黏度和四组分的变化,对引发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自由基引发剂对不同基属的减压渣油减黏裂化反应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大小依次为:LHVR≥GDVRDQVR,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更加明显,促进效果由渣油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所决定。在同等条件下,I2和S促进渣油减黏的效果是AIBN和DTBP降黏率的两倍,这与S和I2形成氢化物的"活性原子"可以多次循环发生作用有关。与S相比,单质I2减黏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前已报道ω-碘-3-氧杂全氟烷磺酰氟(1a~c)与乙烯的自由基加成反应。我们发现用过氧化叔丁基、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均能使1与烯丙醇、乙酸烯丙酯、烯丙基乙基醚、正辛烯-[1]、丙炔醇顺利地进行加成,得到加成物2~6.1a,b与苯反应,用过氧化叔丁基引发的转化率低、产物较复杂。只有在约等摩尔过氧化苯甲酰时,才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里特(Ritter)反应机理将偶氮二异丁腈与三聚甲醛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反应,制备出一类新型的大分子偶氮引发剂──聚偶氮酰胺,研究了催化剂用量,溶剂和反应时间对产物转化率的影响,选择出最佳反应条件;IR,1H—NMR,UV和GPC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DSC研究了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其热分解反应活化能和反应速度常数均与偶氮二异丁腈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6.
<正> 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是一带有羟基的功能性单体,它可以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如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或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过硫酸盐-乙酸二甲胺基乙酯的作用下进行自由基聚合,我们已报道带有羟基的单体如HEMA、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及甲基丙烯酯3-甲氧基-2-羟丙酯(MHPMA)可用  相似文献   

7.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首次研究了高转化率下,温度,引发剂用量等对全氘代苯乙烯自由基本体聚合反应的影响。实验发现,较低的反应温度下,氘代单体聚合产物分子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速率大于非氘代单体;而温度高于90℃时,升高温度对两者分子量的影响均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分别用水溶性的过硫酸钾(KPS)和油溶性的2,2′-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引发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苯乙烯(St)细乳液共聚合反应.比较了两类引发剂对MPS/St共聚合动力学(包括硅氧烷水解动力学和MPS/St的自由基共聚合动力学)、乳胶粒稳定性和共聚产物微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超临界水-合成气为替代加氢氢源对孤岛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设想利用超临界水中发生的水-气转化反应(CO+H2O→H2+CO2)为渣油加氢反应提供氢源,报道了孤岛渣油超临界水-合成气中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催化剂影响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催化剂在该反应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入催化剂可以明显改善加氢裂化产物的分布和裂化反应产物的性质,降低裂化气体和抑制缩合生焦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以苯乙烯(St)、含香豆素光敏单体(VM)、丙烯酸(A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引发自由基共聚,合成了双亲性光敏无规共聚物P(St-co-VM-co-AA)(简称PSVA);又以St及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DMAEMA)为单体,AIBN为引发剂引发自由基共聚,制得二元双亲性无规共聚物P(St-co-D...  相似文献   

11.
SO_4~(2-)/ZrO_2固体酸催化神华煤直接液化反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间歇式加氢液化实验,考察了THN溶剂中液化温度、液化时间、氢气初压以及催化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SO42-/ZrO2固体酸催化神华煤液化性能的影响,并基于产物分布和IR光谱表征,探讨了SO42-/ZrO2固体酸催化神华煤液化反应性及催化作用。结果表明,提高液化温度有利于煤催化加氢裂解,提高转化率和油气收率;增大氢气压力能够促进煤向沥青烯与前沥青烯等中间产物转化,但不利于生成液化油气;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前沥青烯加氢裂解,提高液化油气收率;SO42-/ZrO2固体酸的催化作用主要表现为对煤大分子结构的催化裂解,转化率和油气收率随催化剂用量增加而增大。此外,提高液化温度和氢气初压有利于含氧结构转化。  相似文献   

12.
供氢剂与分散型催化剂协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以辽河渣油为原料,四氢萘为供氢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为油溶性催化剂在高压釜中进行裂化反应,比较了临氢裂化,临氢供氢裂化,催化加氢裂化以及供氢剂与分散型催化剂共同存在下的加氢裂化,在同样生焦量的情况下,渣油裂化转化率的顺序为:临氢催化供氢过程>临氢催化过程>临氢供氢过程>临氢过程,同时发现供氢剂与分散型催化剂在渣油加氢裂化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与单独使用分散型催化剂的改质反应相比,供氢剂的协同作用不但可以在低转化率下延迟生焦诱导期,提高渣油生焦前的最大转化率,而且在高转化率下对渣油的缩合反应有更大的抑制作用。由420-440℃四集总表观动力学模型计算出的动力学速率常数和活化能表明,供氢剂与分散型催化剂产生的协同作用提高了沥青质和焦生成的活化能,极大地抑制了沥青质和焦生成 速率,而对可溶质生成馏分油的裂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13.
渣油加氢裂化反应特性及反应机理初探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在100ml高压釜反应器内,用ICR130H催化剂,于氢初压8.5MPa、搅拌转速850r/min,反应温度390-420℃和不同的反应时间下,进行了孤岛渣油(GDVR)的加氢裂化反应实验。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辽河减渣四组分在微型高压釜内中临氮热裂化、临氢热裂化和临氢催化加氢反应,考察了供氢剂或供氘剂对上述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临氮热裂化时沥青质是大量生焦的物种,胶质的生焦能力不显著,芳香分、饱和分不生焦;临氢热裂化沥青质生焦量减少,胶质很少生焦,芳香分和饱和分不生焦;临氢催化加氢时,辽河减渣四组分在临氢反应基础之上,生焦量进一步降低。辽河减渣四组分在临氮热裂化、临氢热裂化和临氢催化加氢过程中添加供氢剂或供氘剂后,生焦反应得到显著抑制,相比之下供氢剂的作用更为明显。三种氢源都具有抑制渣油四组分缩合或缩聚反应的作用。渣油四组分从供氢剂或供氘剂中获得氢(氘)的能力不同,沥青质>胶质>芳香分≈饱和分。就同一组分而言,供氢剂或供氘剂的表观供氢(氘)率随反应条件不同而不同,临氮热裂化> 临氢热裂化>临氢催化加氢过程。供氢剂与供氘剂在所有的过程中都存在明显的动力学效应,并且这个动力学效应随加工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在临氮热裂化过程中动力学同位素效应明显。在临氢热裂化过程,尤其是催化加氢裂化过程中动力学效应逐渐变得不明显。2H-NMR分析表明,氘代四氢萘的环烷环中的α位比β位的脱氢选择性高,氘代四氢萘脱氢选择性大小的顺序为:临氮热裂化>临氢热裂化>临氢催化加氢过程。  相似文献   

15.
The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f four methylated cyclic allylic sulfides was examined with reference to their polymerization volume shrinkage and the effect of ring size on reactivity. The compounds examined were 2‐methyl‐5‐methylene‐1,3‐dithiane ( 5 ) (solid), 2‐methyl‐6‐methylene‐1,4‐dithiepane ( 6 ) (liquid), 6‐methyl‐3‐methylene‐1,5‐dithiacyclooctane ( 7 ) (liquid), and 6,8‐dimethyl‐3‐methylene‐1,5‐dithiacyclooctane ( 8 ) (liquid). The monomers were stable materials not requiring any special handling or storage conditions. They were polymerized in bulk using thermal azobisisobutyronitrile (AIBN, VAZO88) and photochemical initiators (Ciba DAROCUR 1173) and in benzene solutions (AIBN, 70 °C). The six‐membered ring monomer 5 was unreactive whereas seven‐membered ring monomer 6 polymerized to high conversion in bulk. In addition, 6 did not polymerize in benzene solution at 70 °C at [ 6 ] = 1.25M. Eight‐membered ring monomers 7 and 8 polymerized in bulk to complete conversion with thermal and photochemical initiators to give lightly crosslinked materials. Near complete conversion to soluble polymers could be obtained in solution polymerizations in benzene. Soluble polymers were also obtained in photochemical initiated bulk polymerizations by lowering initiator concentrations or length of irradiation. The methyl substituent had no effect on which allylic carbon–sulfur bond fragmented in the ring‐opening step. The polymerization volume shrinkages of monomers 7 and 8 were 1.5 and 2.4% respectively and together with monomer 4 (1.5–2.0% shrinkage) are the best available liquid free radical ring‐opening monomers that can be polymerized in bulk at room temperature. © 2000 John Wiley & Sons, Inc. J Polym Sci A: Polym Chem 39: 202–215, 2001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条件下正庚烷的裂解与结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文杰  方文军  李丹  邢燕  郭永胜  林瑞森 《化学学报》2009,67(15):1759-1764
以正庚烷为碳氢燃料模型化合物, 考察其在超临界条件下的裂解和结焦情况, 着重探讨了裂解温度和雷诺数(Re)对裂解反应的影响. 在4.0 MPa和500~650 ℃范围内, 随着反应温度升高, 正庚烷的裂解转化率大幅度提高, 裂解反应及其产物的二次反应使结焦前驱物增加, 最终导致结焦严重; 在超临界条件下, 提高流体的湍动程度, 有利于抑制结焦.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差示扫描量热(DSC)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分析固体焦的形貌特性, 结果表明正庚烷裂解结焦主要以金属催化作用产生的丝状焦为主, 丝状焦的生长是不锈钢发生渗碳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