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超细金属铁颗粒的高分子修饰及其悬浮液的磁流变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以γ射线辐照方法合成出具有良好分散性的高分子复合金属铁粒子.分别选择十二烷基硫酸钠、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Tween-80、TritonX-200和OP-10等表面活性剂和有机单体、无机铁颗粒一起制备乳状液,通过对这种含有超细金属铁颗粒乳状液稳定性的比较,以寻求合适的乳化剂.并对以TritonX-200为乳化剂时合成出的高聚物复合铁颗粒进行了XRD、TEM和IP表征.还将实验中所获得的高聚物复合铁粒子与粒径相同的未经修饰的纯铁粒子分别制成了悬浮液,对两者的悬浮性能进行了比较,同时,也将高聚物复合铁粒子制成的悬浮液与Fe3O4-PMMA复合粒子悬浮液两者的屈服应力随磁场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凝胶结合水热结晶技术,可成功把高聚物引入MS-SiO2网络结构,合成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硫化物即Polymer/MS/SiO2(M=Pb,Cd)复合纳米材料,其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丙烯酰胺等高聚物的引入将有效地防止无机粒子团聚,控制粒子尺寸,前者还能形成核-壳结构复合粒子.作者还详细讨论了该复合纳米材料的热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的存在提高了原有MS-SiO2(M=Pb,Cd)材料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锂离子电池硅化物及其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俊美  黄惠贞  张静  杨勇 《电化学》2005,11(4):416-419
应用机械合金退火法合成Mg2S i及MnS i材料,并由机械球磨法制备系列Mg2S i/C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以硅化物与碳材料复合,即可明显提高原纯硅化物材料的可逆比容量及其循环稳定性,而球磨复合法则是实现硅化物材料复合的一种简单且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汪绒  韩海洲  郑行望  李玉虎 《化学学报》2010,68(17):1726-1734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 合成了以PVP分散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为核、SiO2为壳并复合有荧光标记物钌联吡啶的核壳型复合功能纳米粒子. 在对该功能型二氧化硅复合纳米粒子进行TEM、荧光特性和磁性等特性表征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了水溶性高聚物PVP溶液对Fe3O4纳米粒子的分散性, 并将其均匀的包入SiO2壳中, 基于此研究了该功能型二氧化硅复合纳米粒子与青铜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功能型复合纳米粒子为材料对青铜器腐蚀机理进行了在线、无损、实时监测以及将复合纳米材料从被分析体系中无损去除的方法, 发展了适合于去除吸附于青铜器文物表面的功能型纳米粒子的新方法. 这一研究结果为以该纳米粒子为基质构建适合于青铜器表面成分分析的纳米传感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聚过氧化物 (PPX)为引发剂和乳化剂制备纳米级聚苯乙烯粒子 .采用溶解溶胀法、红外光谱 (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DSC)、薄层色谱分离 (TLC)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备聚苯乙烯 (PS)粒子的化学组成及其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PS纳米粒子主要由含有一定量未分解过氧化基团的PS PPX交联大分子组成 ,为进一步制备具有特殊性能的核 /壳结构高聚物奠定了基础 .  相似文献   

6.
氯化钠在球形纳米氧化铈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水合碳酸铈为原料, 以氯化钠作为助磨剂和阻聚剂, 采用机械活化法制备了球形纳米氧化铈, 用XRD法研究了水合碳酸铈与氯化钠质量比、球磨时间、煅烧温度对CeO2粉体晶粒度的影响, 用TEM对最终产物粒子进行形貌观察. 结果表明: 在碳酸铈的球磨过程及其随后的煅烧过程中, 氯化钠的存在起到了很好的助磨和阻聚作用, 所得CeO2为类球形粒子, 分散性较好, 晶粒度约为30~50 nm.  相似文献   

7.
金属核心/高聚物膜复合悬浮相电流变流体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电流变流体悬浮相材料的开发与研究,根据介质极化原理,设计开发了金属核心/高聚物膜复合悬浮相电流变流体材料,在乳液聚合与微胶囊包覆技术的基础上,制备出了金属核心/高聚物膜复合颗粒.并对这种金属核心/高聚物膜复合颗粒的电流变流体性能进行了测试与研究.从理论和实验上都说明了金属核心/高聚物膜复合悬浮相材料在改善电流变流体力学性能及稳定性方面具有潜力,是可以进一步提高与改进的电流变流体材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苯乙烯(St)悬浮聚合过程中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乳液聚合组分,悬浮乳液复合聚合(SECP)方法,制备大粒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 PMMA)复合粒子.采用FTIR、1H- NMR、13C- NMR分析方法,研究SECP各个时期复合粒子中MMA- St链节摩尔比,发现悬浮粒子中MMA St链节摩尔比逐渐增大,而PMMA乳胶粒子中逐渐减少,表明悬浮相和乳液相间存在物质传递过程.悬浮粒子中MMA链节质量与MMA总投料质量比主要由乳胶粒子生成速率和乳胶粒子向悬浮粒子凝聚速率决定.最终得到的复合粒子除含PS和PMMA均聚物外,还含少量MMA-St共聚物.  相似文献   

9.
聚苯胺/钛酸钡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原位复合法制备出聚苯胺/钛酸钡复合粒子,借助TEM、XRD、FT-IR、 XPS、TG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复合粒子的形貌、结构及其热性能.结果表明,复合粒子的粒径为1 μm左右,BaTiO3以40 nm左右的晶粒分散于聚苯胺基体之中,聚苯胺与钛酸钡之间存在化学键合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纳米粒子的团聚.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在苯乙烯 (St)悬浮聚合过程中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乳液聚合组分的悬浮 乳液复合聚合方法 ,制备大粒径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S PMMA)复合粒子 .研究聚合物粒径分布和颗粒形态的变化发现 ,在St悬浮反应中期滴加MMA乳液聚合组分后 ,聚合体系逐渐由悬浮粒子与乳胶粒子并存向形成单峰分布复合粒子转变 ,最终形成核 壳结构完整的大粒径PS PMMA复合粒子 ;在St悬浮反应初期滴加MMA乳液聚合组分 ,St与MMA一起分散成更小液滴 ,反应后期凝并成非核 壳结构复合粒子 ;在St悬浮反应后期滴加MMA乳液聚合组分 ,PMMA乳胶粒子与PS悬浮粒子基本独立存在 .根据以上结果 ,提出了St MMA悬浮 乳液复合聚合的成粒机理 .  相似文献   

11.
Pickering乳液聚合制备核-壳结构PS-SiO2复合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二氯二甲基硅烷对纳米SiO2粒子进行疏水改性,当其表面Zeta电位由-54.8 mV变成-25.8 mV时,SiO2粒子就能在苯乙烯-水界面自组装,形成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即以胶体粒子为乳化剂的乳液.利用Pickering乳液聚合制备了以聚苯乙烯(PS)为核、纳米SiO2为壳的PS-SiO2复合微球.用FT-IR、XPS、SEM、偏光显微镜等对复合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微球由聚苯乙烯和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组成,二氧化硅粒子以单层、六方密排的方式分布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  相似文献   

12.
在纯水中高能球磨稀土氧化物制备超细纳米悬浮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在纯水中对稀土氧化物进行高能球磨制备出超细纳米悬浮液,考察了球磨时间、转速等制备条件对悬浮液稳定性以及粒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磨时间和转速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悬浮液的稳定性,粒子尺寸的大小,分布的均匀性以及表面电荷性质是决定悬浮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利用这种方法制备的悬浮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浓度,同时不含分散剂和稳定剂,因而具有表面张力高、粘度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复合纳米粒子SnO2/CdS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湿化学方法制备了包覆型SnO2 /CdS复合纳米粒子 .用ICP、XRD及TEM测定了样品的组成和平均晶粒尺寸 ,并通过HRTEM直接观察到样品的包覆结构 .与纯SnO2 纳米粒子相比较 ,SnO2 /CdS复合纳米粒子在波长为 36 0 - 5 80nm范围内有更强的吸收 ;由该复合纳米粒子制得的电极呈现出良好的光电转换特性 ,其最大IPCE值达 40 .9% ,远大于纯SnO2 纳米电极的IPCE( 0 .6 5 % ) ,而且光响应范围也从纯SnO2 的 30 0 - 4 0 0nm拓展到 30 0 - 5 5 0nm .  相似文献   

14.
用L-苯丙氨酸乙酯(L-Phe)改性透明质酸(HA)双亲性生物大分子(HA-Phe)负载生物活性分子木瓜蛋白酶(papain),HA-Phe和Papain通过静电、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自组装形成生物基Papain/HA-Phe复合纳米粒子.用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对复合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形成的复合纳米粒子为球形结构,粒径约308 nm.以此复合纳米粒子为颗粒乳化剂稳定白油,形成水包油型Pickering乳液.乳液的扫描电镜(SEM)显示,复合纳米粒子吸附在油水界面,形成复合纳米粒子的吸附层以稳定乳液.详细研究了pH和盐浓度对复合纳米粒子性质和复合纳米粒子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增加,复合纳米粒子在油滴表面的吸附数目减少,乳化性能降低;随着盐浓度增加,复合纳米粒子的形变能力增强,乳化性能提高.进一步研究了乳液中木瓜蛋白酶的活性及美白效果.研究表明,制备的乳液保留了一定的活性,且具有一定的美白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胡敏  尚冬杰  郭松  吴志军 《化学学报》2016,74(5):385-391
新粒子生成与增长是一个从分子到纳米颗粒物的微观尺度演变过程, 对区域到全球尺度空气质量和气候造成显著影响. 总结了国内外对新粒子生成与增长物理化学机制的研究进展和局限性. 提出以揭示新粒子生成、增长及其产生环境效应的机制为核心目标, 利用外场观测、烟雾箱模拟和模式模拟等多种手段, 开发和应用先进的研究技术, 辨识参与并促使快速成核的关键前体物种, 弄清驱动新粒子初始和后续增长的化学和物理机制, 以揭示大气复合污染条件下快速成核和持续增长的条件与机制并评价新粒子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在全面理解大气复合污染条件下成核和增长机制及其环境效应的基础上提高对区域霾形成机制的认识, 也推进国际相关领域对污染大气环境新粒子生成与增长机制普遍性和差异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基于石墨烯的材料化学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徐超  陈胜  汪信 《应用化学》2011,28(1):1-9
阐述了石墨烯材料化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石墨烯的化学制备、表面修饰及基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 在基于石墨烯的纳米复合材料方面,着重介绍了石墨烯与有机高聚物、无机纳米粒子以及其它碳基材料的复合物,同时展望了这些材料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马世营  汪蓉 《高分子学报》2016,(8):1030-1041
嵌段共聚物和纳米粒子复合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在生物医药、光电材料、催化材料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利用嵌段共聚物自组装能够形成特定形态的纳米结构聚集体,将纳米粒子选择性的分布和定位于嵌段共聚物聚集体中,可以改善纳米粒子的性能及其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实验上利用自组装制备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复合纳米材料的方法,并总结分析了影响纳米粒子在嵌段共聚物聚集体中的分布和定位的各种因素,包括纳米粒子的大小、形状及其表面化学.最后总结了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的自组装在理论模拟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球磨制备的La2 Mg17+x%Ni(x =50,100,150,200)复合贮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XRD分析表明:随着Ni含量的增加,复合合金的晶体结构逐渐转变为非晶结构.电化学测试显示:球磨制备的La2Mg17+x%Ni复合贮氢合金在首次循环后即可达最大放电比容量,合金具有较好的活化性能;复合合金的放电比容量也随Ni粉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经过60h球磨后制得的非晶态的La2 Mg17+ 200% Ni复合贮氢合金,其303 K下放电比容量为353.1 mAh·g-1.电化学放电比容量的提高应归因于非晶结构的形成以及Ni粉对表面状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平衡型态的热力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波  张晓东  许敏  孙立 《化学学报》2010,68(20):2141-2144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复合材料, 采用细乳液聚合方法是制备此类复合粒子的有效途径, 其中分裂/融合过程是一种新型的制备工艺. 纳米复合粒子的型态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从热力学角度出发, 把界面Gibbs自由能最低这一基本热力学原理应用于计算细乳液聚合、采用新型分裂/融合工艺制备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平衡型态, 并推导了核壳型、半球型、夹心型和分离型复合粒子平衡型态的热力学方程. 通过比较特定制备条件下不同形态复合粒子的界面Gibbs自由能, 可以预测最稳定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粒子平衡型态.  相似文献   

20.
胶原接枝改性用于制备红外低发射率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在硝酸铈铵和偶氮二异丁腈的联合引发下对胶原进行接枝共聚改性,并用制得的胶原接枝共聚物颗粒与氧化铟纳米粒子复合制成涂层.研究了接枝反应温度及萃取剂对胶原接枝共聚物及其复合物涂层的红外发射率的影响,同时对复合物涂层红外发射率的降低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50~55℃时,先后用丙酮和水作为萃取剂,可制得粒径为40~80nm的胶原接枝共聚物颗粒,该颗粒与氧化铟纳米粒子复合后,涂层的红外发射率(8~14μm)较单一的胶原接枝共聚物和氧化铟纳米粒子的红外发射率明显降低,胶原接枝共聚物纳米颗粒和氧化铟纳米粒子之间显示出较强的复合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