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凌彬  黄可龙  肖寒 《化学通报》2006,69(2):104-108
对碱性药物与新型脂肪族聚碳酸酯———聚[碳酸(亚丙酯-co-γ-丁内酯)酯]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讨论。通过O/W单相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不同咖啡因含量的聚[碳酸(亚丙酯-co-γ-丁内酯)酯]载咖啡因微球。研究发现,不同的咖啡因含量影响其在聚合物中的存在状态、聚合物降解行为以及微球释药特征,但它们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咖啡因在聚合物降解过程中起着碱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用CO2与环氧丙烷共聚产物聚碳酸亚丙酯和环氧丙烷均聚物来制备聚氨酯(PPCPOPU)弹性体。探讨了这类弹性体的最佳合成方法,考察了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的比值;扩链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弹性体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弹性体的形态结构及其性能对配比的依赖关系。发现聚碳酸亚丙酯的耐热性因聚氨酯的形成而得到较大的改善,并发现该类弹性体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能。  相似文献   

3.
从GPC数据和特性粘数能较准确迅速求出高聚物的数均、粘均、重均、Z均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与特性粘敷关联参数。该方法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验证后,用其表征了聚碳酸亚乙酯(PEC)和聚碳酸亚丙酯(PPC)。  相似文献   

4.
FTIR研究聚碳酸亚丙酯型聚氨酯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族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大多是由酯交换或环状碳酸酯开环聚合而得的聚碳酸酯合成的,直接用CO2共聚物合成聚氨酯弹性体的报道很少。本文采用阴离子配位络合的方法,通过调节聚合,以CO2与环氧丙烷为单体合成了分子量、官能度可调节的端羟基聚碳酸亚丙酯(PPC),...  相似文献   

5.
聚碳酸亚丙酯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CO2与环氧丙烷共聚产物聚碳酸亚丙酯制备出聚氨酯(PPCPU).同时探讨了PPCPU最佳合成方法,考察了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的比值、扩链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PPCPU的形态结构及其性能对配比的依赖关系.发现聚碳酸亚丙酯的耐热性因聚氨酯的形成而得到较大的改善,并发现该类材料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高分子量聚碳酸1,2-丙二酯的碱催化水解反应,并通过核磁共振谱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降解反应产物的解析,发现碱催化聚碳酸1,2-丙二酯水解是无规断链反应和解拉链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结果表明高分子量聚碳酸1,2-丙二酯的碱催化水解是制备低分子量聚碳酸1,2-丙二酯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表征问题可以从GPC数据和特性粘数较可靠地迅速解决,同时求出其烽均、粘均、重均,动力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特性粘数关联参数。为些须对以往方法作较大的改进,其关键是用迭代法进行特性粘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联。方法经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验证后用于聚碳酸亚乙酯(PEC)和聚碳酸亚丙酯(PPC)分别得到关系式。  相似文献   

8.
用IR光谱法测定聚碳亚丙酯样品中的环状小分子杂质碳酸亚丙酯。发现该杂质的质量分数与1/(A1180/A1250+1)呈现线关系(A1180和A1250分别为波数1180cm^-1和1250cm^-1处的吸光度);标准偏差为0.011;回归系数为0.9992。该法用以代替^HNMR法,可以较简单地给出可靠结果,满足常规测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质联用法对聚碳酸亚丙酯(PPC)生产工艺中洗涤工段洗涤液组分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洗涤液中的杂质主要有1-甲氧基-2.丙醇、2-甲氧基-1-丙醇、碳酸二甲酯、二丙撑二醇、碳酸丙烯酯。1次洗涤液中含环氧丙烷32.34%,含甲醇58.74%;4次洗涤液中含环氧丙烷10.61%,含甲醇89.01%。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样品中环氧丙炕含量减小,甲醇含量增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CO_2—环氧丙烷(PO)—丁二酸酐(SA)三元共聚得到聚碳酸丁二酸亚丙酯(PPCS),PPCS中CO_2和SA单元随机分布,共聚物的分子量可在3万以下调节,PPCS可被白腐菌降解: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因水解而质量减小,分子量下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己内酯和氨基己酸开环、缩合反应制备了酯段含量为81%的线性聚酯酰胺(PEA),并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EA/聚碳酸亚丙酯(PPC)共混物,考察了PEA的引入对共混体系相容性、热力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PEA与PPC之间有较好的相容性,共混物的热力学稳定性比PPC有显著提高,当PEA质量分数为3%时,共混体系的起始分解温度(T-5%)和最大分解速率时的温度(Tmax)比PPC分别提高了52.7%和46.4%。 通过调节PEA的含量可以使共混体系同时达到增强和增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聚碳酸亚丙亚乙酯的合成和生物降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CO2和环氧丙烷的催化共聚制备了聚碳酸亚雨酯(PPC),向PPC引入环氧乙烷结构单元得到聚碳酸亚西亚乙酯(PPEC),用1HNMR等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用土埋法进行了生物降解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PPC仅在分子量很低时才具备显著的生物降解性能;而PPEC的生物降解速度高于分子量相近的PPC.此外,土埋三月后共聚物的组成和分子量都保持基本不变,表明实验条件下生物降解主要在聚合物的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3.
用同步法合成了聚碳酸亚丙酯聚氨酶/聚甲基丙烯酸甲醇互穿网络聚合物(PPCPU/PMMA,IPN),调节IPN中两组分配比制备出多种高聚物共混物。用DSC、TEM对IPN的研究结果表明.PPCPU/PMMA之IPN的两组分是互不相容的。同时对各种组成比的IPN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并用SEM对断面进行了观察,发现IPN的密度大于相应体系体积加和值。  相似文献   

14.
大环碳酸酯的Novozym-435酶促开环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4元环的碳酸丁二酯二聚体在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435催化下的开环聚合反应制备聚碳酸丁二酯.聚合在常压,75℃的甲苯溶液中进行,反应条件温和.详细探讨了反应条件诸如单体浓度,酶浓度对于聚合的影响.结果显示Novozym-435具有与异辛酸亚锡可比拟的高催化活性,同时可以回收重复使用.聚合动力学研究表明碳酸丁二酯的酶促甲苯溶液开环聚合和环状内酯的酶促甲苯溶液聚合有所不同,没有表现出活性聚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有机电解液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有机电解液的电化学行为;锂离子电池; 软包装;液态电解液;γ-丁内酯;碳酸亚乙烯酯  相似文献   

16.
用FTIR和DSC研究了PHBV及其与聚碳酸亚丙酯(PPC)熔融共混样的熔融结晶行为和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PHBV与PPC熔融共混过程中发生了酯交换反应,两组分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PPC虽然能降低PHBV结晶折迭链的表面自由能,但同时也能够降低PHBV的结晶度、球晶径向生长速率、平衡熔点和结晶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β-环糊精提高聚碳酸1,2-丙二酯的热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聚碳酸1,2-丙二酯与β-环糊精在60℃下固相共混,得到了两者的内含复合物.线性的聚碳酸1,2-丙二酯穿入β-环糊精分子空腔形成准聚轮烷结构,导致聚合物分子链的刚性增大,主链上受热易发生断裂的碳酸酯键由于受到环糊精空腔的保护变得稳定,聚碳酸1,2-丙二酯的热稳定性得到提高.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内含复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提高了5℃,在N_2氛围下10%热失重温度(T_(d-10%))增加了33℃.  相似文献   

18.
核-壳结构壳聚糖/聚乙烯醇-聚碳酸亚丙酯超细纤维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同轴电纺丝技术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壳聚糖/聚乙烯醇-聚碳酸亚丙酯电纺丝纤维,考察了溶剂复配对成纤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纤维的形貌、结构、直径分布等进行了探索,并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将羟基磷灰石负载在内层结构中.研究表明,采用氯仿/N,N-二甲基甲酰胺(1/1)复配溶剂可有效避免聚合物溶液在喷丝口处的凝结现象.同单纺纤维相比,核壳结构的纤维直径分布较宽,纤维壳层和核层界限清晰;红外谱图分析证明羟基磷灰石可负载在纤维的核结构中.  相似文献   

19.
利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与环氧化合物共聚制备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是近年来聚合物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最受关注的是CO2和环氧丙烷(PO)的交替共聚物-聚碳酸亚丙酯(PPC)。由于PPC的分子间作用力比较弱,致使其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较差,限制了其规模化生产与应用。三元共聚、嵌段共聚、接枝、扩链、交联和封端等化学方法是调控PPC链结构进而改善其性能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本文对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化学改性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以期促进PPC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碳酸1,2-丙二酯(PPC)/聚琥珀酸丁二酯(PBS)共混物和PPC/PBS/DAOP(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增塑共混物,对共混物的相容性、热性能、结晶性和物理机械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PPC/PBS共混物为不相容体系,PPC对PBS的结晶度影响很小;PBS的加入提高了共混物的起始热分解温度(Td-5%),当共混物中PBS含量从10%增加到90%时,共混物的Td-5%可分别增加15℃到59℃.DAOP对PPC/PBS共混物有增塑作用,当PPC/PBS/DAOP的比例从30/70/0变化到30/70/30时,共混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下降了36.9℃.与PPC/PBS共混物相比,组成优化的DAOP增塑共混物PPC/PBS/DAOP(PPC/PBS/DAOP=30/70/5)的断裂伸长率和断裂能最大可提高31倍和34倍,分别达到655.1%和3.4 J/mm2,因此引入DAOP尽管使共混材料的热稳定性有所下降,但拓宽了PPC/PBS共混材料的使用温度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