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吸附剂与吸附质的相互作用,对深入了解吸附质在固-液界面的吸附机理,以及优化分离提纯物质的工艺条件都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但目前在固-液吸附体系中,对吸附剂-吸附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只能用“强弱”表征相互作用的程度,定性分析吸附问题[1]。...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酰胺在油砂上吸附量和吸附焓宋湘杨冠英柯杰韩布兴*赵扬阎海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聚合物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对石油开采和环境治理等方面都很重要。因此,前人在此方面已进行了不少研究[1-3]。然而,聚合物的吸附受温度、盐类、pH值...  相似文献   

3.
液—固吸附体系中计量置换吸附模型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液-固吸附体系中溶质计量置换吸附过程中的自由能变,推导出了新的表示溶质种类、溶质浓度和溶剂对Gibbs自由能变贡献的数学表达式,并阐明了该表达式中各种参数的物理意义。将用通常方法测定的自由能变分为与溶质吸附和溶剂解吸附有关的两个独立的自由能变,推导出了液-固吸附体系中溶质计量置换吸附模型的两个线性参数βa和q/Z对绝对温度倒数的线性关系,又将吸附过程中溶质的焓变和熵变分成两个独立的分量。用…  相似文献   

4.
淀粉微球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对淀粉微球TSM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了TSM的最大的吸附量和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附线,并计算出TSM的吸附热,得出TSM对亚甲基兰的吸附属于化学吸附。将单分子层固-气吸附引入固-液吸附体系,证实了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机理在该体系中的可适用性,计算出5℃时TS的等温吸附方程为q=TSM的吸附速率方程式为=0.945。  相似文献   

5.
二元溶液吸附方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朝政  卢佩章 《色谱》1994,12(3):157-163
本文运用统计热力学方法,在分子作用理论基础上应用均一位势模型与理想势阱模型第一次导出了二元溶液吸附量与溶液组成、分子微观参数之间的关系,并采用文献数据给予验证。结果表明本关系式能如实反映有机酸、醇、苯酚、无机碱在炭、硅胶表面的吸附特性,并精确地计算了骨炭、水、醋酸体系中醋酸的吸附量。此公式采取不同数值的参数能描绘出Ⅰ、Ⅱ、Ⅲ三种类型的吸附等温线。本文运用统计热力学方法不但较深入地研究了发生在液-固界面的吸附现象,而且为液相色谱热力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液-固吸附过程中溶质不可进入体积和竞争吸附研究宋湘,韩布兴,柯杰,杨冠英,阎海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 100080)1 前言物质在固体表面的吸附问题对于理论研究和许多生产过程都是十分重要的,文献中在此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般情况下,溶质和溶...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富镧混合稀土-镍储氢合金(MlNi5)与有机化合物(C6H6)组成的浆液体系的吸氢行为和吸氢热力学性能。测定了不同温度(10,20,30,40℃)下两个不同系统的吸氢压力-成分等温(PCT)曲线,并分别计算出气固系统和气固液系统吸氢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值ΔH,ΔS。  相似文献   

8.
TPPS4浸渍树脂对镉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meso-四(4-碳酸苯基)卟啉处理1300-Ⅱ型大孔吸附树脂制得县有相应卟啉基团的浸渍树脂(TPPS4浸渍树脂),并用静态法求得TPPS4浸渍树脂吸附镉的最佳pH,平衡速率、吸附容量、吸附物组成及热力学函数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研究液固吸附动态分析装置如何稳压、稳流及如何检测原位信息等关键问题入手,设计和建立了一套可用于液固体系离子吸附研究的动态分析装置,并通过实验证明该液固吸附动态分析装置能快速、准确地给出离子在吸附剂上的吸、脱附动态信息,为液固体系的吸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实验研究了硅胶在293、303和313 K下,从水溶液中对丙酸和丁酸的吸附.发现该吸附服从液 固吸附中的计量置换吸附模型(SDM A).根据吸附模型的线性参数研究了吸附热力学和吸附机理.该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的熵减少过程.丁酸的标准吸附自由能比丙酸大,而标准吸附焓比丙酸小.推导出了实验条件下吸附自由能变化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焦磷酸钛对烃类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机离子交换剂作为气固色谱填料已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钭合成的无机离子交换剂-焦磷酸钛(钠型、铜型)作吸附剂,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某些烷烃和芳烃的吸附焓及吸附熵,探讨了烷烃和芳烃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同系物间的△H^∞与△S和烃类碳数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H^Φ与△S之间亦呈线性关系,这表明在焦磷酸钛(TiPP)吸附剂上有热力学补偿效应。并成功地分离了多种烃类混合物。  相似文献   

12.
分形理论研究吸附过程的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分形理论研究吸附过程的特性。着重讨论利用吸附质-分子探针-电化法实验技术,研究固-液吸附过程的分形结构,定义和求取吸附质粒子在吸附过程中运动轨道的吸附分维Dw。  相似文献   

13.
ND-100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对水中苯酚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ND-100超高交联树脂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探讨了初始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ND-100树脂对苯酚的吸附速率同时受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过程控制。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平衡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吸附表现为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外加盐对壳聚糖树脂吸附游离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电化实验技术,跟踪观察交联壳聚糖树脂在不同环境体系吸附低浓度游离酸的行为。讨论了在三元体系(酸 水 盐)和四元体系(酸 水 有机物 盐)中,交联壳聚糖树脂吸附游离酸的规律。利用固-液相互作用方程,求取吸附剂-吸附质相互作用能。实验结果表明,交联壳聚糖树脂在三元体系和四元体系中吸附游离酸,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随着外加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发现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与吸附剂-吸附质相互作用能(U)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化学进展》2011,(7):1429-1445
放射性核素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行为是其在低浓度下物理化学行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综述了固-液界面吸附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总结了放射性核素在固-液界面的吸附动力学、热力学模型,重点讨论了表面配位模型和亚稳态理论在固-液界面吸附行为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较为详细地概括了部分先进光谱技术、理论计算方法和模型模拟手段等在...  相似文献   

16.
利用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具有定时、定量取样、耗样量少、系统稳定性高等特点,将流动注射-光度检测法应用于固-液吸附体系的动力学研究中,结合固-液界面吸附动力学方程,测定固-液吸附体系表观吸附速率常数,作为一种新的动力学研究手段和方法,应用于物理化学的实验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研究壳聚糖树脂吸附阴离子染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技术,跟踪观察交联壳聚糖树脂吸附阴离子染料的行为,讨论了外加氯化钠或甲醇以及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利用固-液相互作用方程,求取了吸附剂-吸附质相互作用能。实验结果表明,交联壳聚糖树脂吸附 子染料,其表观吸附速率常数随体系中氯化钠浓度或甲醇含量的增大而减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交联壳聚糖树脂吸附酸性铬蓝K染料的表观活化能力26.095kJ/mol。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钴、镍在间氯偶氮安替比林(m─CAA、a,a'——联吡啶(Dipy)、二苯胍(DPG)、氨性底液(pH10.30)中的配合物吸附波连测体系。铸、镍配合物的峰电位分别为─0.81V─0。93v(VS,SCE),在最佳条件下,C_0(Ⅱ)浓度在(8.50×1O ̄-6)mol/L,Ni(Ⅱ)浓度在(3.40×10 ̄-8─3.70×1O ̄-6)mol/L与相应的峰高呈线性关系。应用多种极谱技术研究了体系电极反应的性质,证明配合物在滴汞电极上的吸附符合Frumkin吸附等温式,并测得吸附系数和吸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活性炭自水溶液中吸附酚的热力学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范顺利  孙寿家  佘健 《化学学报》1995,53(6):526-531
研究了水溶液中活性炭分别吸附苯酚、邻甲酚过程热力学与机理, 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 常温下稀溶液中, 苯酚以垂直与平伏混杂取向被吸附, 高浓度时则以垂直取向为主。邻甲酚以平伏聚向被吸附且取向几乎不受浓度变化的影响, 但受温度的影响, 55~60℃时, 吸附情况与苯酚相似。体系的热力学与吸附机理关系密切。垂直吸附的熵变较小, 平伏吸附的熵较大。对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本文进行了分析讨论, 并由此阐明了其它固-液吸附体系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国产大孔吸附树脂浓集分离赤霉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7种国产大孔吸附树脂对赤霉素的吸附能力,其中S-8吸附效果较好,赤霉素固/液分配系数为12.44,动态吸附容量为4.06mg/ml。80%丙酮水地赤霉素的洗脱能力较强。用工业赤霉素发酵液进行吸附-解吸实验,分配系数可提高至25.88(PH=2),动态吸附容量可提高至10.02mg/ml,赤霉素收率可达90%以上,且经吸附-解吸循环,可将发酵液中赤霉素浓缩7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