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使用TLC,UV-Vis,HPLC,MS等方法,对中国陆相地层中的卟啉化合物的类型、结构、指纹分布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湖相地层中的钒卟啉优势是由于样品的高成熟度造成,而贵州藻烛煤中异常高的Di-DPEP分子可能与其丰富的母质来源、成岩作用早期弱氧化条件及随后的还原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
SO_4~(2-)/ZrO_2固体酸催化神华煤直接液化反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间歇式加氢液化实验,考察了THN溶剂中液化温度、液化时间、氢气初压以及催化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SO42-/ZrO2固体酸催化神华煤液化性能的影响,并基于产物分布和IR光谱表征,探讨了SO42-/ZrO2固体酸催化神华煤液化反应性及催化作用。结果表明,提高液化温度有利于煤催化加氢裂解,提高转化率和油气收率;增大氢气压力能够促进煤向沥青烯与前沥青烯等中间产物转化,但不利于生成液化油气;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前沥青烯加氢裂解,提高液化油气收率;SO42-/ZrO2固体酸的催化作用主要表现为对煤大分子结构的催化裂解,转化率和油气收率随催化剂用量增加而增大。此外,提高液化温度和氢气初压有利于含氧结构转化。  相似文献   

3.
有机质在沉积改造型金矿成矿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用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以下内容:(1)有机酸、含石油水溶液等对岩石中Au的淋滤作用;(2)石油对水溶液中Au的萃取及Au在石油各族组分中的分配;(3)石油的生成与运移对地层中Au的活化迁移作用;(4)沥青对溶液中Au的还原作用及反应动力学。结果说明,有机质促进了地层中Au的淋滤、萃取、运移、还原、沉淀等地球化学过程,从而积极参与了某些沉积改造型金矿床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4.
克拉玛依油田形成中石油运移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石油和岩石之间在非烃、沥青质、甾烷和萜烷组成上的差别,揭示了克拉玛依油田形成中鲜明的运移地球化学现象。对油源区与油田之间深井中欠压实带和烃类亏损现象的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油气运移的条件。结果表明,油气经长距离侧向运移,而后在大型隆起带上聚集起来,并沿克-乌大断裂重新分配,是这个大油田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煤微孔隙特征及其与油气运移储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意大利Carlo-Erba 2000型压汞仪测定了孔隙半径为37.5—75000■(×10~(-8)cm)范围内煤的微孔隙特征(包括煤微孔隙体积、孔隙通道分布、孔隙结构、孔隙突破压力等内容),研究表明煤微孔隙性与煤的性质、煤的含烃性(油气)、煤层油气储集性、煤体破坏以及煤变质程度等地质因素有关。根据我国煤微孔特征进行了分类,它们与煤层油气运移和采矿安全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油田水是指在储集层中与油气伴生的地下水,是烃类运移、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动力和载体。它和油气之间存在着经常性的物质成分交换,油田水化学成分往往会反映出油气藏与原油、天然气的某些特征,因此研究油田水的性质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对于区分油田水和非油田水,分析油气运移、聚集和油  相似文献   

7.
咔唑类含氮化合物是原油中非烃类化合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作为油气运移、油气成熟度和油源对比的有效指标[1-3].  相似文献   

8.
芦子园铅锌矿床位于"三江成矿带"南段保山-镇康地块,矿体赋存于上寒武统沙河厂组第二、三段(∈3s2,∈3s3)中的一套碳酸盐岩系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严格受构造控制,矿体及其周围发育大量的矽卡岩矿物。矿区大理岩和矿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具有中等Eu亏损异常及无明显的Ce异常;矽卡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中等Eu亏损异常;另一类为无明显Eu异常或较弱的Eu正异常。大理岩、矽卡岩和矿石具有相似的REE配分模式,均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型,具有一定的负Eu异常及无明显Ce异常,向右倾斜,通过各类岩(矿)石稀土元素特征分析,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成矿作用主要是在相对还原的环境下进行,其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热液,可能部分来源于赋矿地层(∈3s2,∈3s3)。研究认为,该矿床为赋存于碳酸盐岩地层中明显受构造控制的热液充填交代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伴生水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油气伴生水的稀土元素含量明显偏高,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油气伴生水普遍形成强度不等的Eu和Ce负异常,表明其主要形成于还原环境,但在后期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氧化环境的改造,并与围岩发生过相互作用,且受后期改造程度较高.该油气伴生水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具有4种基本模式,其中,SH-4样品的稀土总量∑REE极高,稀土总量介于上地幔和下地壳的岩石之间,稀土模式图及稀土比值特征接近下地壳,显示其中有深部物质加入.在基底断裂发育、构造活动相对强烈的区域所赋存的油气伴生水中,深部物质组分相对较多,表明其在运移过程中可能与深部岩石有过相互作用,抑或有深都流体物质加入.  相似文献   

10.
烷烃组份是原油和沉积岩普遍含有的稳定成分之一,它的组成特点与石油原始有机质的性质密切相关,并随有机质的成熟演化而明显地呈现规律性变化。因此,借助色谱分析技术,对它的组成特点进行研究,对于在油气勘探中搞清有机质的性质和成熟演化特点,鉴别生油岩,对比油源及研究油气运移,均可提供宝贵的资料。目前,饱和烃色  相似文献   

11.
有机包裹体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87,自引:0,他引:87  
本文结合我国实例,较系统地论述了有机包裹体的形成机制及地质意义,研究方法以及与油气的关系。有机包裹体是烃类原生运移及次生运移聚集与演化的直接标志。作者介绍了利用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显微冷热台、成分分析等手段,研究及识别有机包裹体的方法及结果。  相似文献   

12.
循环流化床煤燃烧/热解双反应器压力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实验测量了一种新型的循环流化床煤燃烧/热解冷模反应器中提升管及立管内的压力分布,其中提升管的内径为100 mm、高为6 m;立管内径为44 mm、高为3 m,热解室的截面为200 mm×200 mm、高为770 mm。分别考察了提升管内的表观气速Ur、循环量Gs、加到热解室内的松动气量Qa以及初始装料量G等对系统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立管底部阀门开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Ur的增加,提升管及立管内的压力梯度都趋于减小;在提升管内表观气速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循环量Gs的增加,提升管及立管内的压力分布也随之增大;加到热解室内的松动气对立管内的压力分布影响较大,而对提升管内的压力分布影响相对较小;在立管底部阀门开度及Ur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初始装料量的增加提升管及立管内的压力分布也趋于增大。  相似文献   

13.
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平衡条件一直是水合物相关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探讨了沉积物孔隙大小及其分布特征对水合物相平衡条件的影响机理, 提出了有效孔隙半径的概念, 并利用沉积物孔隙大小分布特征, 假设孔径分布呈正态分布, 建立了水合物饱和度和有效孔隙半径之间的定量关系; 与传统的van der Waals-Platteeuw相平衡模型相结合, 提出了一个考虑沉积物孔隙大小及其分布特征的相平衡模型. 相对于传统模型, 本模型所表达的相平衡条件不再是二维平面的p-T曲线, 而是温度、压力以及水合物饱和度之间的三维定量关系. 这一特征使得所建模型既能较为真实地反映水合物形成与分解机理, 又能有效地考虑孔隙大小分布对水合物相平衡条件的影响. 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 证明了所建模型的预测结果优于其他模型. 本模型在温度和压力条件确定的情况下还可以预测沉积物中水合物的饱和度, 因此, 可用于地层中水合物储量计算.  相似文献   

14.
废轮胎和天然橡胶在超临界甲苯中的解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300 ℃~360 ℃、3.7 Mpa~7.0 Mpa、反应20 min~90 min、投料比(甲苯与废轮胎或天然橡胶的质量比)5.0~10.0下,分别研究了废轮胎和天然橡胶在超临界甲苯中的解聚,着重考察了解聚率与反应条件的关系、以及解聚产物分布.在临界点附近,解聚率随温度、压力升高而增加;高于临界压力后,压力对解聚率的影响减弱.解聚产物主要为液相物和固相物,液相产物用色质联谱(GC/MS)分析表明,以芳香烃和烯烃类为主,且分子量大多小于300;固相产物经分析以碳黑为主.废轮胎和天然橡胶的解聚产物大部分是相似的,天然橡胶可以完全解聚,在同样条件下废轮胎解聚率低于天然橡胶.超临界甲苯在反应中对实验样品不仅起到溶胀和溶解作用,同时也参与了解聚反应.研究结果为选择解聚介质和操作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首次在我国苏、皖、豫地区发现了蓝晶石黄玉岩类,它与国外的白片岩相似,它原是陆壳上的沉积岩,由于陆-陆俯冲碰撞作用,在地慢深度内经超高压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典型岩石,在空间上与蓝片岩、榴辉岩近平行分布,构成了华中高压变质带,其原岩为一套陆缘浅海相到陆相为主的泥质至镁质碳酸岩的蒸发沉积岩系,均产于前寒武纪中-晚元古代变质地层中。  相似文献   

16.
高温高压下煤液化油气液平衡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液化过程中,反应单元和分离单元是整个液化体系的核心部分,反应器和分离器中各组分在气、液相中的平衡组成确定不仅决定设备的尺寸设计,而且对液化过程中供氢溶剂的选择和反应条件的优化起到关键作用。但由于煤液化油在高温高压下的气、液平衡数据不足,使得反应器内的组成分布无法预测,相关的反应器设计过程仅能凭经验进行。为得到反应条件下的气液平衡数据,研究引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将煤液化油蒸馏得到的窄馏分段与各种气体组分(如H2、C2H6等)共同建立了煤液化油闪蒸过程,得到了高温高压下煤液化油气液平衡体系。利用闪蒸体系计算得到在给定温度、压力情况下,各组分在高温、低温分离器内的气、液两相分布情况,通过改变高温分离器的温度和压力,分析了高温分离器内相平衡常数随温度(623.15K~723.15K)、压力(10MPa~21MPa)变化的规律。为进一步归纳适用于煤液化油的气液平衡方程,以高温分离器数据为基础,对推导建立的高压下烃类相平衡方程中的参数进行回归,得到高温高压下,适用于神华煤液化油并具有物理意义的二元(T,p)气液相平衡常数方程。  相似文献   

17.
东川式层控铜矿的成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康滇地轴东川式层控铜矿床,其层状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主要是矿源层、藻礁与储矿层。成矿作用贯穿在整个沉积过程中,特别是生物造礁作用与成岩作用对成矿具有决定意义。层状铜矿的生成机理可试名为“红层汲取-藻控成岩成矿”模式。由于构造运动及其轻微的变质作用与火山活动,对层状铜矿中的矿质加以改造,沿断裂运移并重新淀积于有利岩层中,形成脉状富矿体或脉型矿床。所以,作为东川式层控铜矿成矿的全过程,又可概括为“红层汲取-藻控成岩成矿-构造富集”模式。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水土含硒量及大骨节病区的海拔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山西省水土含硒量及大骨节病区的海拔分布。结果显示,山西省水土含硒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骨节病区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病区水土含硒含量明显低于同海拔下的水土含硒量。认为缺硒中是大骨节病的发病条件之一,本病是由于多因素复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9.
芳烃在原油中的含量仅次于烷烃和环烷烃,因此在油气地球化学勘查工作中,芳烃组分的测定一直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由于油气化探工作所涉及的样品大多为近地表土壤,而源于油气藏的各芳烃组分在向地表迁移过程中的轻重分异效应,使得各类芳烃组分特别是重芳烃组分在近地表土壤中的含量甚微[1],因此在芳烃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测试中,选择适当的检测波长以便使检测方法达到其最大灵敏度是该技术的关键。1实验部分1.1主要仪器与试剂高效液相色谱仪:HP1090型,美国惠普公司;色谱柱:Hypersil C18柱(30 cm×4.6 mm i.d.,10μm),大连依利特公司;荧光…  相似文献   

20.
昔格达组是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的第四纪湖相沉积地层.对攀枝花青龙山砖厂内31.5 m厚的昔格达组剖面进行了稀土元素的研究,剖析了稀土元素及其比值在该地层中的分布特征和古环境意义.研究表明,剖面从31.5~14.8 m,各稀土含量较高;而从14.8~0 m,稀土含量整体降低.这一特征表明,在该地层沉积时期,沉积环境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