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Cu(Ⅱ)-AMTD金属有机凝胶基质中原位生长铜纳米粒子,得到了CuNPs@Cu(Ⅱ)-AMTD纳米复合材料,并分别进行了IR,SPR,SEM,TEM,EDX,XPS等测试分析其形貌组成。所得材料对4-硝基酚还原为4-氨基酚以及其他硝基苯的还原反应显示了优良的催化性能。同时也讨论了催化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在Cu(Ⅱ)-AMTD金属有机凝胶基质中原位生长铜纳米粒子,得到了Cu NPs@Cu(Ⅱ)-AMTD纳米复合材料,并分别进行了IR,SPR,SEM,TEM,EDX,XPS等测试分析其形貌组成。所得材料对4-硝基酚还原为4-氨基酚以及其他硝基苯的还原反应显示了优良的催化性能。同时也讨论了催化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许贺  杨萍  郑巧利  柳建设  金利通 《化学学报》2011,69(16):1929-1935
采用金纳米粒子修饰铂微电极(Au-NPs/Pt)为"探针",研究其在微波-伏安法协同体系下检测Pb(Ⅱ)的电化学性质.微波辐射的"自聚焦"作用导致微电极/电解质扩散层形成"热点效应"、温度梯度和对流传质.采用单电子氧化还原Fe(CN)64-/3-/K2SO4(pH 3)体系对电极/电解质界面温度进行校正.研究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利用LB膜技术制备的蒙脱土-钌(II)螯合物杂化膜(Clay-Ru)修饰电极对单磷酸鸟苷的光电催化氧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1)蒙脱土-钌(Ⅱ)螯合物的纳米单层杂化膜的平均厚度约为(3.4±0.5)nm;(2)紧密排列于ITO电极表面的非电活性蒙脱土的加入降低了电极的电化学活性,但有效提高了电极的稳定性;(3)具有供电子能力的单磷酸乌苷(GMP)的加入,能大大提高ITO/Ru和ITO/Clay-Ru修饰电极的电子传递效率;(4)纳米单层蒙脱土-钌(Ⅱ)螯合物杂化膜修饰电极的电子传递直接通过蒙脱土纳米单层进行.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Zn(Ⅱ)、La(Ⅲ)共掺杂TiO2纳米粒子(掺杂0.5%Zn(Ⅱ)及0.5%La(Ⅱ)),并制成了TiO2、掺杂0.5%Zn(Ⅱ)及共掺杂0.5%Zn(Ⅱ)和0.5%La(Ⅱ)的TiO2纳米晶多孔膜电极,对该3种电极进行了电化学及光电化学研究,实验发现,用Zn(Ⅱ)单独掺杂TiO2纳米多孔膜电极的光电流大于未掺杂的TiO2纳米多孔膜电极,而Zn(Ⅱ)和La(Ⅲ)共掺杂TiO2纳米多孔膜电极的光电流又大于Zn(Ⅱ)单独掺杂TiO2纳米多孔膜电极,对该掺杂电极的光电转换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借助于一种全新的表面活性剂N,N-dimethyloctadecylammonium bromide acetate sodium(OTAB-Na),成功实现了对小尺寸钯纳米粒子微结构的控制。通过对合成条件的微扰,高度均匀且分散性良好的枝化结构和凹面体结构的钯纳米粒子被成功地制备。催化测试(利用氨硼烷作为氢化试剂来还原4-硝基苯酚为4-胺基苯酚)发现,钯纳米粒子的催化活性与其微观纳米结构相关,其中枝化结构的钯纳米粒子表现出了更为突出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借助于一种全新的表面活性剂N,N-dimethyloctadecylammonium bromide acetate sodium(OTAB-Na),成功实现了对小尺寸钯纳米粒子微结构的控制。通过对合成条件的微扰,高度均匀且分散性良好的枝化结构和凹面体结构的钯纳米粒子被成功地制备。催化测试(利用氨硼烷作为氢化试剂来还原4-硝基苯酚为4-胺基苯酚)发现,钯纳米粒子的催化活性与其微观纳米结构相关,其中枝化结构的钯纳米粒子表现出了更为突出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纳米α-PbO粉体改性MnO2的循环伏安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熙  龚良玉等 《应用化学》2001,18(12):953-957
探讨了固相合成的纳米α-PbO粉体样品及其改性MnO2电极的循环伏安行为。结果表明,纳米α-PbO在碱性电解液中具有优良化学活性。铅的掺入改变了MnO2的充放电机理。在其循环扫描过程中,掺杂物与MnO2均不再以单纯氧化物的形式存在,而是形成了一系列Pb(X)(X=0,Ⅱ)Mn(Y)(Y=Ⅳ,Ⅲ,Ⅱ)复合物的共氧化与共还原,抑制了电化学惰性物质Mn3O4的生成和积累,使MnO2的可逆性得到了明显改复合物的共氧化与共还原,抑制了电化学惰性物质Mn3O4的生成和积累,使MnO2的可逆性得到了明显改善。纳米α-PbO样品与普通粒径的α-PbO样品对MnO2的改性机理类似。但前以MnO2的改性效果明显优于后。  相似文献   

9.
应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丹参酮ⅡA在悬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 3.8的0.2mol·L~(-1)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丹参酮ⅡA在-0.228V(vs.Ag/AgCl)处产生一灵敏的还原峰,丹参酮ⅡA浓度在5.0×10~(-6)~2.0×10~(-5)mol·L~(-1)范围内,其线性扫描还原峰电流与...  相似文献   

10.
用一种简单的化学还原方法制备了银纳米粒子包覆的氧化亚铜(Cu2O)纳米复合物。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Cu2O 为八面体型的纳米粒子,表面光滑,结构对称。包覆的Ag部分占据Cu2O粒子表面。通过比较Ag/Cu2O纳米复合物、Ag溶胶及Cu纳米粒子表面吸附的4-巯基吡啶(4-Mpy)分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发现,利用此方法得到了Cu2O粒子表面吸附分子的拉曼光谱。银纳米粒子所产生的电磁场增强又增强了吸附在Cu2O上的4-Mpy拉曼信号。这种方法为初步研究Cu2O表面吸附分子性质提供了依据,扩宽了SERS的使用范围,使SERS应用在纳米半导体材料上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RuxCoySez纳米簇合物对阴极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Ru3(CO)12、Co4(CO)12和Se为原料,采用低温回流技术在1,6-己二醇中合成了RuxCoySez纳米簇合物.利用SEM和XRD测试表征了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和相结构,催化剂粉末以六方结构的Rux簇为主相,同时形成无定形相,呈现高度均匀聚集的纳米颗粒.利用旋转圆盘电极研究了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电催化活性.在0.5molL-1H2SO4溶液中,RuxCoySez催化剂对氧还原的催化活性和电化学稳定性明显高于RuxSey,开路电位达到0.91V(vs.NHE).  相似文献   

12.
以氢氧化铁为四氧化三铁的前驱体,氧化石墨烯(GO)为还原石墨烯(rGO)的前驱体,以水合肼和二水合柠檬酸三钠为混合还原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还原石墨烯负载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Fe3O4/rGO)的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A)对产物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以锂片为对电极进行了扣式电池的组装,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材料具有均一的形貌,rGO具有较高的还原程度且可以在充放电过程中缓冲Fe3O4纳米颗粒的体积变化,使得Fe3O4/rGO纳米复合物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氧化还原催化剂是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中影响其阴极性能的关键因素. 采用溶剂热/水热法,以氧化石墨烯(GO),MnSO4和KMnO4为原料可控制备了两种锰氧化物(MnOx)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材料(Mn3O4@rGO,MnOOH@rGO)并研究了其氧还原电催化性能. 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镜(SEM)、热重(TG)等分析测试手段表征了Mn3O4@rGO与MnOOH@rGO的组成结构及形貌. 结果显示,在制备过程中GO被还原为rGO,乙醇和水溶剂中分别形成Mn3O4纳米颗粒与MnOOH纳米棒,MnOx均匀生长在rGO表面. 采用伏安曲线和旋转圆-环盘电极技术测试了所制备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与无rGO负载的Mn3O4和MnOOH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由于MnOOH和rGO的协同作用,MnOOH@rGO在碱性体系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可作为潜在的氧还原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通过恒电位电沉积法在离子液体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铵四氟硼酸铵([DEME][BF4])中,在玻碳电极上制备了铂纳米颗粒。首先探究了不同沉积电势和不同沉积时间对铂纳米粒子微观形貌的影响,由SEM和TEM图发现在-2.5 V下沉积480 s制备的铂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约为2.38 nm。使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电子衍射(SAED)对其晶体结构进行表征,证明了铂纳米粒子为面心立方(fcc)晶体结构。在硫酸中测试铂纳米粒子的催化性能,发现其暴露出明显的(110)和(100)晶面。进一步对铂的电沉积行为进行研究发现,Pt(Ⅳ)的两步还原是由扩散过程和电化学过程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恒电位电沉积法在离子液体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铵四氟硼酸铵([DEME][BF4])中,在玻碳电极上制备了铂纳米颗粒。首先探究了不同沉积电势和不同沉积时间对铂纳米粒子微观形貌的影响,由SEM和TEM图发现在-2.5 V下沉积480 s制备的铂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约为2.38 nm。使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电子衍射(SAED)对其晶体结构进行表征,证明了铂纳米粒子为面心立方(fcc)晶体结构。在硫酸中测试铂纳米粒子的催化性能,发现其暴露出明显的(110)和(100)晶面。进一步对铂的电沉积行为进行研究发现,Pt (Ⅳ)的两步还原是由扩散过程和电化学过程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6.
纳米TiO_2膜修饰电极异相电催化还原马来酸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通过电化学合成前驱体和溶胶-凝胶法在Ti表面修饰一层纳米TiO_2膜,SEM, XRD测试表明晶型为锐钛矿型,晶粒平均尺寸为25 nm。采用循环伏安法、循环方波 伏安法和电解合成法研究了纳米TiO_2膜电极在硫酸介质中的氧化还原行为以及对 马来酸(maleic acid)还原的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纳米TiO_2膜电极在阴极扫 描时有两对可逆氧化还原峰,可逆半波电位E_(1/2)~r分别为-0.53 V和-0.92 V( sv. SCE,扫描速度0.05 V·s~(-1)),对应于TiO_2/Ti_2O_3和TiO_2/Ti(OH)_3两 个氧化还原电对的可逆电极过程。其中TiO_2/Ti_2O_3电对对马来酸具有异相电催 化还原活性,纳米TiO_2膜中的Ti~(IV)/Ti~(III)氧化还原电对作为媒质间接电还 原马来酸为丁二酸(butane diacid),反应机理为电化学偶联随后化学催化反应 (EC')机理。  相似文献   

17.
王洁莹  陈燕鑫  陈声培  王鹏  孙世刚 《应用化学》2010,27(11):1296-1300
通过循环伏安法(CV)在玻碳(GC)电极表面电沉积出分布较为均匀的纳米Fe粒子,制得纳米Fe粒子修饰的GC(纳米Fe/GC)电极,再经“电荷置换”制得具有Fe核Pt壳结构的纳米粒子修饰的(纳米PtFe/GC)电极。 SEM结果显示,纳米Fe/GC和纳米PtFe/GC表面粒子的形貌均呈立方体形,分布较为均匀,粒径在60 nm左右。 纳米PtFe/GC电极对亚硝酸盐的还原具有很高的电催化活性。 3种电极的电催化活性顺序依次为:纳米Fe/GC<纳米Pt/GC<纳米PtFe/GC。 相对于纳米Pt/GC电极,纳米PtFe/GC电极的起始还原电位(Ei)正移了0.14 V,还原峰电流(ip)增大了3倍。  相似文献   

18.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证明在80℃的乙酰胺-尿素-NaBr熔体中,Co(Ⅱ)还原为金属Co是不可逆过程,Eu(Ⅲ)不能单独还原为Eu,但可以被Co(Ⅱ)诱导而共沉积。由恒电位电解法得到非晶态的Eu-Co合金,Eu的含量随阴极电位的负移,Eu(Ⅲ)/Co(Ⅱ)摩尔比增大及电解时间延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Pt@Ag/Pt复合型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吸附在铂纳米颗粒表面的氢交替还原硝酸银和氯铂酸,得到了复合型纳米颗粒Pt@Ag/Pt,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氢化催化苯甲醛反应,由于Pt与Ag双金属间的协同效应,其催化活性较纯铂好。  相似文献   

20.
大规模化石燃料的使用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导致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增加. 为了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以电催化的方法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化工原料和燃料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主要利用氧化还原刻蚀法,在铜表面形成复合纳米结构,用于二氧化碳的电催化还原反应研究. 首先,作者通过一定浓度的三氯化铁(FeCl3)溶液与铜片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刻蚀铜表面时形成具有立方体结构的氯化亚铜纳米材料,用于二氧化碳的电催化还原反应. 为了研究反应时间对催化性能的影响,作者通过改变反应时间(1、2、3和4 h)合成了不同结构的铜基催化剂. 研究发现,在反应3 h后,Cu-3h催化剂对二氧化碳的电催化还原具有较小的起始电压(-0.3 V vs. RHE)和较大的电流密度值,表现出了较强的还原能力. 经检测,所得到主要还原产物为一氧化碳(CO)和甲烷(CH4). 在-0.6 V时,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的法拉第效率可达到60%,表明以氧化还原法刻蚀铜表面具有较好的改善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