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赖萍  刘瑞  张静 《化学教育》2022,43(22):62-71
基于“物质的量”主题,探究职前化学教师的学科知识(CK)与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关系。数据源包括参与者的CK访谈、内容表征(CoRe)访谈、教学录像、教学设计、反思日志等多元质化数据。采用自下而上的分析归纳法和以Gess-Newsome(2015)PCK模型为框架的演绎法分析数据。研究发现:教师透镜影响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发展;学科知识影响教学策略和内容表征方式的选择;学科知识不同的职前化学教师均不具备充分的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2.
殷开梁  刘文杰 《化学教育》2019,40(14):18-22
针对学生对化学热力学中熵差计算公式难以准确记忆和掌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计算公式交互验证来强化公式记忆的方法。先介绍了从熵变定义出发的常规演绎法,再介绍了另外一种从热力学基本方程和全微分出发的微分演绎法,并对2种演绎法得到的熵差计算结果进行了交叉验证。此外,对理想气体绝热过程方程和相应的熵差计算公式也进行了相互推证。  相似文献   

3.
当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教学中,注重2者性质的分析比较,缺少对2者在生活应用的关注和亲身实践,学生无法切身感受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实用价值。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化学教学应注意与生活深度融合。通过课前设置项目式学习和实践;课中汇报实践成果、进行实验探究、解决真实情境问题,使化学与生活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应用”,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科化学教育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把一个本科化学教育新体系带入 2 1世纪1 .1 办学经验与存在问题  从新中国成立算起 ,我校化学专业办学已超过 50年了。化学院继承和发扬了老中大的传统 ,历届院系领导重视基础教学 ,狠抓“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的结果 ,使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 ,适应性强 ,到了工作岗位显得有后劲。这是我们办学和培养人才的基本经验 ,从历次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回来的信息和许多学生出国留学国外同行反映的意见中可得到验证。然而我们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 ,“三基”教学的内容大都是教师通过采用演绎法教学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这…  相似文献   

5.
王莹  关磊 《化学教育》2016,37(18):32-35
在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开展配合物的设计、合成、表征和性质研究。将创新训练与配位化学理论相结合,积极探索理论和实践2者的相互融合和发展。在配位化学理论与创新能力之间搭建桥梁,有效地促进2者的共同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于国芹 《化学教育》1998,19(7):18-19
归纳对比法是归纳法和对比法的综合运用。科学史上,运用归纳法的典型代表是牛顿,他在(自然哲学数学原理)中说,“科学研究的实质是归纳的”。对比法也是科学研究和发现的重要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把归纳与对比联合起来使用,不仅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一、归纳对比法归纳法是指把具体个别的事物,分别加以综合,从而获得一般结论的方法,所以,逻辑学中,一贯把从个别走向一般的思维形式称为归纳。对比则是通过对不同事物的比较,寻求其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的研究方法。归纳对比法综合运用,可以指导学…  相似文献   

7.
罗小凤  刘瑞  甘功露 《化学教育》2020,41(10):61-66
本研究旨在探究职前化学教师在常规化学教学中融入科学本质教学时的影响因素。数据源包括参与者的教学设计、课堂录像、反思日志、小组讨论录音、焦点群体访谈等多元质化数据,运用归纳法和不断比较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阻碍职前化学教师进行科学本质教学的因素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过往的学习经历和有限的教学材料;而个人动机和期望、团队的支持、持续的参与和反思等因素则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以“原电池”一节为例,对新课改前后2位化学教师的课堂录像进行观察采样。通过对2者课堂互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新课改前后的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教学活动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PMR技术,研究了由粉状白钨酸制得的偏钨酸钾、钠、铵以及有机铵([C_2H_5-NH_3]~ 、[(C_2H_5)_2NH_2]~ 的阴离子结构;通过测定分子中不可交换氢的数目和氢峰的化学位移,肯定了它们都具有Keggin结构,并讨论了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余金花  方文军  厉刚 《化学教育》2021,42(19):102-105
在高中化学和大学普通化学等基础化学教学中,常常基于化学反应速率引入经验平衡常数,也有基于热力学理论引入标准平衡常数。经验平衡常数比较具体、形象,标准平衡常数比较抽象,但2者本质是一致的。经验平衡常数因存在多种形式及量纲等问题,相对复杂;标准平衡常数严格、规整,数值唯一,具有“大道至简”的特征。建议在教学中更多地从热力学角度来理解、概括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在定量计算中尽可能统一使用标准平衡常数。  相似文献   

11.
孟海燕  王艳  李宝玉 《化学教育》2016,37(21):17-20
基于AP(美国大学预修课程)化学实验教学和国内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对比2者的课程标准,并以具体实验“未知化合物的成分定性分析(固体)”为案例,剖析2者的相似点与不同点,为一线教学的化学教师和国内未来高中化学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余光 《化学教育》1982,3(2):28-35
运用有效教法培养学生能力根据化学学科的内容特点和个人教学实践,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教法,可采用以下几种: 1. 对比法——适用于横的并列知识方面的复习教学; 2. 联系法——适用于纵的系列知识方面的复习教学; 3. 归纳法——适用于综合类列知识方面的复习教学。但一类知识的复习教学,常不是采用单一的,而是采用两种以上的复习教法交织进行。  相似文献   

13.
谈化学教学过程中生成性教学资源及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庆城  李凤  刘柳 《化学教育》2004,25(12):12-13,49
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前不能预设的、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化学生成性教学资源产生于动态的化学教学过程;学生是化学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者和动态生成者;教师是化学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和课堂教学资源的重组者。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生成性教学资源加以识别、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开展化学实验活动表现评价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实验活动表现评价对于提高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实验评价方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目前国内外对于化学实验活动表现评价的研究比较匮乏,本文对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活动表现评价指标及其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1 从命题工具审视命题创新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研究工具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将常见命题工具分为有形和无形2大类。近2年国内研究的新工具是:化学核心素养、SOLO分类理论、学习进阶、PISA等。国内化学中、高考命题进入工具理性状态。2有机组合工具,构架命题创新路径根据新课标的命题原则,命题创新必须统筹"素养、真实情境、实际问题和化学知识"4者之间的相互关系。2.1 融合化学核心素养与新课程标准理念  相似文献   

16.
把SO2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现象、反应,是中学化学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化学教育》杂志先后发表过好几篇文章讨论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根本问题,在教学中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1.把SO2通入澄清石灰水,到底有没有白色亚硫酸钙(CaSO3)沉淀生成? 2.SO2通入石灰水、跟把CO2通入石灰水,是不是有相似的化学反应现象和相同的化学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7.
化学教学情景与化学教学情境辨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真 《化学教育》2007,28(6):37-38
“情境”与“情景”这2个词有时会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通过对“情境”与“情景”的比较,尤其是通过对化学教学“情境”与化学教学“情景”进行比较,说明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以便广大化学教师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华远照 《大学化学》2021,36(12):166-169
归纳和演绎法是有机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讨论羟基和甲氧基在几种体系中对羧酸酸性的影响,得出了氢键效应在不同体系中对羧酸酸性的影响并不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将北京市某示范高中高一年级学业水平层次相同的96名学生分成2个数目相同的样本,即参加了一学期化学探究性实验选修课(有经历)的和没有参加(无经历)的学生。利用自编量表和测试题,测试结果显示:有经历者解决问题能力高于无经历者;2类学生在问题解决前的表现相差不大,而在问题解决的中、后期,有经历的学生平均分逐渐明显高于无经历的学生;2类学生在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经历的学生在整体思维、过程调控、能力表现等方面明显优于无经历者。表明化学探究性实验经历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从学校、教师、学生等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伟 《化学教育》2014,35(23):22-24
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化学课程内容和形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以二氧化硫为知识载体,设计了新授课和复习课中不同的化学实验,通过实验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构建成网,主旨是探索在不同的课型中教师如何让化学实验丰富教学方法,如何通过设计不同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问题,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中学生科学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