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醚醚酮(PEEK)作为一种特种热塑性工程塑料,在许多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采用不同手段改性聚醚醚酮,改善其热学性能、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等,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本文从化学改性和纤维增强、无机填充、表面改性、与有机共混等物理改性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醚醚酮改性研究进展情况,以及对其在工业领域、电子电器领域、航空领域、汽车领域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了简单的概括,最后展望了聚醚醚酮改性研究开发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胡传波  厉英  孔亚州  丁玉石 《化学进展》2016,28(8):1238-1250
导电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由于具有可逆的氧化还原特性,在金属腐蚀防护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在众多的导电聚合物中,聚苯胺因其具有独特的抗点蚀、抗划伤和防止海洋生物附着等特殊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化学工业和航海航天等领域, 逐渐成为防腐涂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单一聚苯胺涂层防腐性能不足的分析,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改性聚苯胺涂层在金属腐蚀防护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单一环取代聚苯胺涂层和N取代聚苯胺涂层、改性聚苯胺复合涂层和改性聚苯胺复合材料/树脂共混复合涂层;通过各种腐蚀测试手段比较了改性聚苯胺涂层与未改性聚苯胺涂层之间防腐性能的优劣,进一步证明了供电子取代基(如烷基、烷氧基和氨基等)能够提高聚苯胺涂层的防腐性能,复合改性或与树脂共混也能够提高聚苯胺及其衍生物涂层的防腐性能;同时展望了聚苯胺及其衍生物涂料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含二联苯结构聚醚醚酮的微结构及磺化改性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PEEK的AM1条件优化结果,并结合二联苯结构与不含二联苯结构聚醚醚酮的结构相似性,确定了含二联苯结构聚醚醚酮重复单元的最优构型,据此给出了此分子链的微观构型。在实验上也研究了磺化改性对此聚合物红外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何韦毅 《化学通报》2024,87(4):398-409,397
抗菌涂料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食品保鲜和医院消毒等多个行业领域。石墨烯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纳米材料之一,在抗菌方面细菌表现出低耐药性,同时对哺乳动物细胞有较小的细胞毒性。石墨烯从物理和化学两个层面协同发挥抑菌效果,物理方面其尖锐边缘与细菌细胞膜的直接接触从而对脂质分子进行破坏性提取,而化学方面通过氧化应激所产生的活性氧以及电荷转移破坏细菌细胞膜。此外,石墨烯用于作为分散和稳定各种纳米材料的载体,且得益于材料之间的协同作用,其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抗菌效率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前已在抗菌包装、伤口敷料和器械表面清洁等方面投入使用。本文首先概述了石墨烯的结构、安全性以及抗菌机理,对石墨烯复合涂层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进行简要总结,最后综述了石墨烯材料在支架表面改性中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石墨烯抗菌涂层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聚醚砜、聚醚醚酮的微波磺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醚砜、聚醚醚酮的微波磺化研究牛利,张万金,吕慧娟,蒋大振(吉林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3)关键词聚醚砜,聚醚醚酮,微波磺化改性微波对被照射物质能产生深层加热作用,且加热速度快、均匀,因而在化学合成中可大幅度地提高反应速度[1,2].对聚醚砜(P...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生物医用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医源性感染问题层出不穷,对人们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表面抗菌涂层构建是解决该类医源性感染问题最有效的策略之一.目前,按照作用机制和功能不同将表面抗菌涂层分为接触式抗菌涂层、抗黏附抑菌涂层、抗黏附杀菌涂层以及智能抗菌涂层.表面抗菌涂层的构建不仅赋予了生物医用材料抗菌性能,有效解决了上述医源性感染问题,还可以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赋予其抗黏附、抗氧化、生物识别、传感等功能.本文旨在对目前表面抗菌涂层的种类、构建方法以及其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做一全面论述,为进一步开发高性能表面抗菌涂层并扩展其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双酚A型聚醚醚酮水基分散液及涂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可溶性双酚A型聚醚醚酮出发, 对其紫外光(UV)交联行为进行了研究, 并成功制备了粒径均匀分散的聚芳醚水基分散液, 进而制备了高性能的新型聚醚醚酮涂层.  相似文献   

8.
TiO_2-K_2SiO_3无机涂层对空间材料Ag的防护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蕾  严川伟  屈庆  童静宇  曹楚南 《化学学报》2003,61(9):1369-1374
在微波电离型原子氮(AO)源地面模拟设备中对空间材料Ag及TiO_2- K_2SiO_3无机涂层进行原子氧剥蚀效应试验。用扫描电镜(SEM)、光电子能谱( XPS)、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光谱(XRD)和LAMBDA-9分光光度计,对在 模拟原子氧(AO)环境中Ag及在其表面涂覆的无机涂层,所发生的侵蚀与防护作用 进行了表征研究。AO对Ag表现了较严重的侵蚀作用,原来光亮如镜的表面形貌变得 粗糙,且失去光泽。而所施用的TiO_2-K_2SiO_3无机涂层,经AO辐照后,表面形貌 则变化甚少。实验表明,该涂层对AO辐照有较强的防护效果、较好的空间稳定性( AO辐照前后Δα ≈ 0.024),能阻止AO对基材的侵蚀。  相似文献   

9.
辐照法制备交联聚丙烯酰胺涂层毛细管电泳柱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达  廖杰 《分析化学》1998,26(11):1303-1308
采用辐照法制备交联聚丙烯酰胺毛细管电泳涂层柱。毛细管先经双功能团试剂γ-甲基丙烯基氧丙基三甲基硅烷预处理,然后柱内充入丙烯酰胺溶液进行辐照聚合,得到线性涂层柱;再经动态涂覆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二次辐照交联,采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对辐照剂量率,辐照时间和交联剂浓度几个因素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近年来碳酸钙表面接枝改性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自由基接枝聚合、辐照接枝聚合和力化学表面接枝聚合及偶联剂预处理与辐照并用接枝聚合改性方法。其中重点讨论了最新研究的偶联剂预处理与辐照并用接枝改性纳米碳酸钙的方法。用此方法制备的聚合物/纳米碳酸钙纳米复合材料在其他力学性能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了其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指出了碳酸钙表面接枝改性应向着提高接枝单体量和采用弹性体单体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洁  叶雨晴  李源  马小杰  王博 《化学学报》2022,80(9):1338-1350
COVID-19在全球的大流行对人类的健康生活和社会的正常运行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阻断致病微生物通过受污染表面与人类间接接触传播, 或者避免与其直接接触是保护我们免受伤害的主要方法. 目前的解决措施包括设计开发抗菌抗病毒表面涂层和研发由自清洁薄膜或织物制成的个人防护设备. 综述了近年来几种研究广泛的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等用于抗菌抗病毒涂层或薄膜的工作, 对其作用机制和微生物灭活效果进行了总结讨论, 并且评估了其本身的毒性以及实际应用的局限性, 最后就抗菌抗病毒涂层和薄膜开发的挑战和新兴研究方向提出了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接枝抗菌改性因其可以在不改变高分子材料原本特性的条件下使其具备优异抗菌性能而备受关注,通过接枝抗菌改性的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高分子材料接枝抗菌改性中常用的一些抗菌基团(N-卤代胺结构的物质、带正电的抗菌活性物质等),介绍了这些抗菌基团在高分子材料中起到的抑菌效果及其抑菌机制,并对接枝抗菌改性高分子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青铜表面GPTS/MTMS复合防蚀涂层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缓蚀剂BTA及NBS等助剂改性的GPTS/MTMS复合材料,在青铜表面制成透明防蚀涂层,用XPS分析了涂层组成。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C、Si、O、N以及Cu元素组成,改性前后C、Si、O、N元素的价态不变,Cu元素以Cu2 形式存在,其含量在改性后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马静  唐斌 《化学进展》2018,30(11):1692-1700
聚醚醚酮诸多的优点(优良的机械性能、耐磨性能、耐化学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人体骨接近的弹性模量、射线可透性、易加工及可重复消毒等)使其在骨科种植体的应用研究中成为替代不锈钢、钛合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候选材料之一,但是,聚醚醚酮的生物惰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了获得良好的骨种植界面,通过在聚醚醚酮材料中制备孔隙结构,复合生物活性陶瓷和增强纤维等方法,使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从生物惰性转变为生物活性。本文归纳了多孔聚醚醚酮、聚醚醚酮基二元复合材料和聚醚醚酮基三元复合材料的生物力学和生物活性的变化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为获得生物力学与人体骨相近且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均优良的以聚醚醚酮为基体的骨移植材料提供理论依据,促进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在骨移植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聚芳醚酮类特种工程塑料由于其优异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耐溶剂、耐辐照等特性而在航空航天、军事、电子、信息和核能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得到使用温度更高的聚芳醚酮材料,人们开发了许多聚芳醚酮的新品种,但采用通常方法在提高材料使用温度的同时,材料的加工温度也越来越高,为了在不提高加工温度的前提下提高聚芳醚酮类材料的使用温度,我们已经成功地在聚醚醚酮的主链中引入可交联的硫醚结构,得到使用温度更高的可交联聚醚醚酮材料。  相似文献   

16.
吕立盈  李东亮 《化学研究》2007,18(1):103-107
主要介绍了聚偏氟乙烯(PVDF)膜在近年来改性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从辐照改性、等离子体改性、共混改性和化学改性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简要介绍了PVDF膜作为离子交换膜的一些最新应用.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涂层技术在毛细管电泳分离蛋白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毛细管电泳分离蛋白质效率和重现性的主要原因是毛细管壁对蛋白质的吸附.本文综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包括极端pH值法、添加小分子添加剂、对毛细管内壁改性等方法,重点介绍并比较了用于毛细管内壁改性的两类聚合物涂层-化学键合和物理吸附的涂层.分别讨论了两类涂层在对电渗流的抑制和调节、对蛋白质吸附的阻止等方面的作用效果,并且对同种涂覆机理下不同聚合物的涂覆效果做了相关比较.总体上说,物理吸附的涂层比化学键合的涂层性能优越,因此在毛细管涂覆领域更受欢迎.尽管目前该领域的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未找到一种对所有种类蛋白质的分离都有效的普适性涂层,因此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分离复杂组分的蛋白质仍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18.
采用熔融机械搅拌法制备了不同比例聚醚醚酮(PEEK)改性的AG-80树脂浇注体试样,对其弯曲性能、冲击强度和动态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聚醚醚酮含量增加,树脂的弯曲强度逐渐降低、弯曲模量几乎不变,冲击强度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9.
抗菌肽作为一种高效、广谱、不致细菌耐药性的抗菌物质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 在生物材料表面制备抗菌肽基涂层是减少器械相关细菌感染的有效途径。 然而传统抗菌肽释放型涂层受限于抗菌肽存储量,抗菌时效短;抗菌肽直接固定涂层易遭受死细菌对杀菌性能的掩蔽。 另外,生物材料使用场景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强烈要求材料的正常服役和抗感染性能具有高度可调控性。 将刺激响应聚合物与现有的抗菌策略相结合,并通过精巧的设计来构建智能型抗肽涂层平台,对于获取优异的抗菌特性和丰富体系的使用场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智能型抗菌肽涂层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构建释放型和非释放型涂层的主要策略,分析了刺激响应聚合物在抗菌体系中的作用及角色,探讨了智能抗菌肽涂层在正常服役和感染应对阶段的功能转换设计,并对智能型抗菌肽涂层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通过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改性聚氨酯(PU)/Al-Sm_2O_3复合涂层,从功能特性和力学性能角度系统研究了改性前后涂层自然老化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改性后PU/Al-Sm_2O_3复合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对自然老化的稳定性得到明显增强,在同等条件下改性后的涂层发射率要明显低于未改性的涂层发射率。改性后涂层表面的Sm_2O_3颗粒分散更加均匀,对近红外光的吸收强度有所增强,从而使改性后涂层对1.06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要明显低于未改性涂层。改性前后涂层的硬度对自然老化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硬度可保持在3 H;未改性涂层的附着力和耐冲击强度受自然老化影响明显,但改性后涂层的附着力和耐冲击强度得到明显加强,经自然老化4个月后仍然可保持在1级和50 kg·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