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为提高检测再造烟叶中总氮含量的检测效率,对杜马斯燃烧法(简称D法)和连续流动法(简称L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初步探索了转换D法结果来代替L法结果的方法。结果表明:杜马斯燃烧法结果普遍高于连续流动法结果,两种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在提高检测效率、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和环境污染方面,杜马斯燃烧法优势明显。杜马斯燃烧法结果应用比值系数K(K=DN/LN)进行换算即可代替连续流动法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微量有机砷化合物的测定中,有机物的破坏,一般多用湿式(酸)消化法,亦有用氧瓶燃烧法。有机砷化合物在氧瓶燃烧时,Belcher等指出砷与铂有形成合金之可能;Conner发现,不能将树脂性物质燃烧完全;因此Tuckerman认为湿式消化法对微量有机砷的测定,较氧瓶燃烧法为佳。在砷的测定方面,目前主要有碘量法;Gutzeit法;钼蓝法;二乙氨荒酸银法。其中碘量法因灵敏度较低,不能满足一般微量砷的测定;Gutzeit法因目视者个别差异较大,不及一般光电比色法为精确;二乙氨荒  相似文献   

3.
汽油燃烧残留物的检测往往是纵火案件侦破的关键,对鉴定机构的检验(鉴定)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汽油燃烧残留物的鉴定需要已知样品进行比对分析,但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标准样品可以提供。因此,建立汽油燃烧残留物标准样品有助于对鉴定机构相应的鉴定能力进行培养和考察。本研究以石英砂为燃烧载体,93号汽油为助燃剂,制备汽油燃烧残留物标准样品,对比研究了溶剂法和直接顶空进样法对汽油燃烧残留物的提取效果。气相色谱-质谱法的分析结果表明,汽油在燃烧前后的特征组分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的提取方法对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但是特征组分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取代的芳烃和稠环芳烃等特征组分的鉴别和含量的相对大小可以作为汽油燃烧残留物鉴定的重要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无机固体样品中硫的高温燃烧热解(包括燃烧-红外吸收法、燃烧-碘量法、燃烧-库仑滴定法、燃烧-中和滴定法和燃烧-电导法等)、湿法消解(包括硫酸钡重量法、硫酸钡比浊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离子色谱法等)和固体样品直接分析(包括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法、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等3类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引用文献117篇)。  相似文献   

5.
燃烧法测定纯镍中的微量碳,大都用气体容量法、重量法或电导法等,将试样在高温炉的氧气氛中熔融,即氧化燃烧使金属镍中的碳以二氧化碳形态逸出。为检查在一定熔融条件下金属镍的燃烧情况,对纯镍的熔融物进行了金相检查。其试验与检查情况如下。一、熔融条件称取1克纯镍试样于88毫米瓷舟中,预热2分钟后通入氧气(流量为500毫升/分),选用锡、五氧化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外定量测定有机物中硫的方法较多,如“石油产品试验方法”中的GB380-64(燃灯法),GB387-64(管式炉法),GB388-64(氧弹法),SYB2606- 60(容量法)等。这些方法手续都比较复杂,每次测定需数小时。应用较普遍的三角瓶燃烧法,因其采用的是在静态氧气中燃烧吸收的方法,一次测定至少也需90分钟。另一缺点是在分析含有金属的试样时,燃烧生成的金属氧化物往往干扰硫的测定。美国D ASTM1552的快速高温燃烧法,虽然采用了较为复杂的高温炉等,但由于用淀粉作指示剂和碘化钾溶液为吸收液,  相似文献   

7.
污水污泥的燃烧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几种污泥样品进行热重分析,研究了污泥的燃烧特性,根据燃烧实验所得的热失重曲线,对几种污泥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采用Phadnis法微分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燃烧反应机理并求出了反应动力学常数A和E。在燃烧的不同阶段,总反应速度控制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8.
溶胶-凝胶低温燃烧法合成Ce1-xGdxO2-x/2固体氧化物纳米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低温燃烧法合成出Ce1-xGdxO2-x/2(x=0, 0.05,0.10,0.15,0.20,0.30)固体氧化物纳米粉.将用Sol-Gel法制成的干凝胶加热至300 ℃左右使之发生燃烧反应,再将燃烧产物在600 ℃焙烧2 h,即可形成单相萤石结构的氧化物粉体,其平均晶粒直径为20 nm左右.  相似文献   

9.
由于金属钠的应用日益广泛,人们对钠中碳含量测定的研究工作给以很大地注意,建立了各种分析方法。报导过的有:湿法氧化法、高温燃烧法、低温燃烧法、含氧酸助熔剂氧化法、蒸馏分离残渣燃烧法、同位素稀释法和光子活化法。有些方法已经作为一些实验室中钠分析工作的规范,但国内还未见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浸渍燃烧法和共燃烧法制备了一系列Ni-Al_2O_3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燃料种类对不同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结构及浆态床CO甲烷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尿素、甘氨酸和乙二醇为燃料时,采用浸渍燃烧法制备的Ni-Al_2O_3催化剂织构性质均与载体相近,各催化剂金属Ni分散度和Ni晶粒相差不大,甲烷化性能接近,在260℃反应温度下CO转化率在80.1%~83.5%之间.而共燃烧法制备的Ni-Al_2O_3催化剂受燃烧过程影响明显,以甘氨酸和乙二醇为燃料时制得的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小,金属Ni分散度低且Ni晶粒较大,因而甲烷化活性较低;以尿素为燃料制备的催化剂比表面积大且Ni晶粒较小,CO转化率和CH_4选择性分别达到84.7%和91.1%.  相似文献   

11.
微波法煅烧高岭土及合成洗涤助剂4A沸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用微波法燃烧高岭土并合成4A沸石。与传统高温热处理法相比,微波法燃烧的高岭土其活化深度好,增白程度高,粒度细,能耗大为降低,显示了明显的优越性。本文还采用燃烧后的活性高岭土为原料,在微波辐射下进行4A沸石的合成,并用XRD、DTA、SEM、白度计、钙离子交换度等进行表征。与传统水热处理法相比,微波法所得样品在结晶度、白度和钙离子交换能力方面均优势,且大大地加快了沸石晶化反应速率。经动力学处理,  相似文献   

12.
采用以尿素为燃料的燃烧合成法制备Ce0.8Sm0.2O1.9(SDC)氧离子导体材料, 对燃烧合成粉体的物相和显微形态进行了表征, 并研究了燃烧法合成SDC的烧结性能以及烧结体的导电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尿素燃烧法合成SDC具有简便高效和合成粉体烧结活性高的优点. 经过燃烧过程后即可得到立方萤石结构的纯相SDC粉体, 合成粉体的分散性良好, 为50~150 nm的球形颗粒, 具有高的烧结活性, 在1250 ℃的烧结温度下, 陶瓷样品的相对密度可达到95.1%. 在600和800 ℃的测试温度下, 烧结温度为1250 ℃的陶瓷样品的电导率分别达到5.4×10-2和1.0×10-1 Ω-1·cm-1.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一步合成法制备了Al2O3负载Pt催化剂Pt/Al2O3,以甲醇催化燃烧作为目标反应研究了其催化性能,考察了还原剂浓度、表面活性剂用量、表面活性剂浓度和煅烧温度对Pt/Al2O3甲醇低温催化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还原剂浓度为0.1 mol/L、表面活性剂(CTAB)用量为8.53 g/gcat.、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1 mol/L、煅烧温度为600℃时,所得催化剂的活性最高,25℃下甲醇催化燃烧的转化率达到52%。而改进一步合成法制备的负载型催化剂Pt/Al2O3具有更高的甲醇催化燃烧活性,25℃下甲醇催化燃烧的转化率为84%。  相似文献   

14.
 在反相微乳液中以碳酸铵共沉淀法制备了LaMnAl11O19-α 甲烷燃烧催化剂,比较了反相微乳液法与普通碳酸铵共沉淀法对催化剂相结构、比表面积、孔结构及其催化甲烷燃烧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的催化剂前驱体平均粒径为2.3 nm,而普通碳酸铵共沉淀法得到的催化剂前驱体平均粒径为30.1 nm. 在乙醇超临界干燥阶段,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的催化剂前驱体较容易发生铝羟基分子间脱水,形成较为丰富的孔,保持了各组分分布的均匀性,从而促进了六铝酸盐的形成,所得样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催化甲烷燃烧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煤颗粒燃烧的孔隙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以实验为基础,系统研究了典型煤种燃烧时的颗粒孔隙过程。采用低温吸附法和电子显微图像计算机法测量了煤燃烧过程中的颗粒孔隙,获得了颗粒孔径分布和孔形分布等孔隙特性,建立了煤颗粒燃烧的微孔效应和亚微孔效应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研究含硼富燃料推进剂一次燃烧反应机理,为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提供直接的试验依据,测定燃烧残渣中物质的量是十分必要的.含硼富燃料固体推进剂在纯氮气中点火燃烧后的燃烧残渣中总硼含量的测定方法,国内尚无统一的方法.目前硼粉纯度检测时多采用硝酸溶解,用指示剂法或电位滴定法进行滴定.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来对于有机化合物中卤素的测定,已广泛地采用薛涅格(Sch(?)niger)的三角瓶燃烧法来分解样品。这种燃烧技术,由于结果可靠,仪器简单,操作方便,而且过程异常迅速,目前已几乎完全代替了过去沿用已久的凯利斯(Carius)玻璃封管法,金属弹法(paarbomb method),或在燃烧管内进行的催化燃烧法。  相似文献   

18.
应用闪蒸气相色谱法对2种火场中常见的天然纤维载体(木材和棉布)与汽油(或柴油)的混合燃烧残留物进行分析。在模拟火场条件下,分别制得2种载体与汽油或柴油混合燃烧的残留物。根据燃烧残留物热重分析结果选择闪蒸温度为300℃。分析对象为上述2种载体分别在无助燃剂和有助燃剂条件下共同燃烧得到的残渣,分别在完全燃烧后0,24,72h进行取样。结果表明:闪蒸气相色谱技术可从混合燃烧残留物中检测到助燃剂的特征组分,能够满足助燃剂检测鉴定的要求。随着取样时间的延长,助燃剂发生挥发,残留特征组分减少。棉布载体燃烧残留物比木材载体燃烧残留物对助燃剂特征组分的保留效果更好。柴油燃烧产物特征组分较汽油特征组分保留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9.
煤质特性对CeO_2催化煤粉燃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酸洗法和燃烧法分别得到煤中的有机物(脱灰煤粉)和煤灰,研究了煤变质程度、显微组分、煤灰含量等煤质特性对CeO2催化煤粉燃烧的影响。研究发现,变质程度对CeO2催化煤粉燃烧具有明显的影响,变质程度越高的脱灰煤粉燃点降低越多,燃速提高越快。其催化燃烧顺序为褐煤烟煤无烟煤。同时研究发现,CeO2对神华烟煤两种主要显微组分的燃烧没有明显的催化作用。煤灰对脱灰煤粉燃烧也有催化作用,对人工煤而言,当煤灰含量低于18%时,煤灰与CeO2具有协同作用。煤灰的质量分数为6%时,煤灰与CeO2的协同作用最强,之后随着煤灰增加协同作用逐渐变弱;当煤灰的质量分数超过18%时,协同作用消失,CeO2的催化作用消失。说明煤灰含量超过18%时,CeO2的催化作用被抑制。  相似文献   

20.
煤燃烧过程中表面形态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以分形几何为理论工具,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对四种煤在低温燃烧过程中表面形态变化作了考察。通过对原煤及燃烧过程中煤焦表面分维的测定,结合实验中所测得的比表面积,分析得到了煤燃烧过程中表面结构的变化历程,揭示出此种气因多相瓜在具有分形动力学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